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人以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5-11-12 09:22

 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亮的火把。”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学生的自主思想、主体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要求自我表现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班级管理,他们往往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此时班主任还是简单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师长的地位上来管理班级,向学生实施向的灌输式、命令式教育,必然会使学生反感而产生抵触情绪,或阳奉阴违,或公然对抗,这样就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 因此,在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之时,新型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而不能再把我们的学生简单地当作是我们可以按照同种模式去生产的产品。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即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当家作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中锻炼和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反对对学生进行强制与命令、灌输与说教、压抑与责骂,从而扼杀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以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它不仅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管理的目的。
  2. 以人为本模式的实行策略 (1)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由此,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人人能自由发表意见,让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增强成长和成功的自信。如在班级管理中,由学生自主选举班委,自主制定班级管理规则,自主监督执行,每天的日常管理由学生轮值。班上出现不良现象,由班主任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不对之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比作“烹饪”,那就是让学生亲做“厨师”,管理“烹饪”的全过程,让他们自定“菜谱”,让他们亲手“烹饪”,最后让他们亲口“品尝”。否则,如果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按照班主任的意图机械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永远处于被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无法达成的。
  (2)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开放的外部环境 有位班主任曾说:“班级管理犹如将对兵,班主任要一呼百应。”结果呢,该班主任费尽新思,却百呼不应。问题在哪?问题在于该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需要,从管理理念上首先失去了平等。相反,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尽量避免用命令和强制的方式要求学生做某些事或不做某些事;遇到问题多和学生共同讨论,把自己的看法和学生的看法摆出来,让学生对比、评价、综合和选择,要相信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如组织主题班会,班主任应与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教育。一方面可由班主任设定主题和教育目的,让学生组织教育内容,全体参与,共同协作完成;另一方面可指导学生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设定主题,班主任在旁协作指导,给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实现“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它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能团结班级这一组织及班级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决策,把决策权分散给全体学生。班主任可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为争创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如开学初,可组织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老师提一条好建议。另外,诸如班级的纪律、卫生、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都可以让学生参加,从而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 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管理中科学、有效、必须实习的策略,营造一既严格制度管理又有利于学生发挥才干的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能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逐步实现学生自律,让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 求这种制度既包含学校及相关部门的规定,又结合本班级的 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制定的班规、班纪。班级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让硬态度让每一位学生能认同、理解并且遵守制度,进而内化为其自觉行为。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建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要根据学校环境的变化及学生心理变化而适时的修正、修改、补充,时期根据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品德,对于他们今后乃至一生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因此,在这方面特别要抓早、抓细、抓实,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在此,我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①消除疑惧,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 凡品德不良的学生对教师一般都有疑惧心理,总觉得老师在管他们,说他们,与他们作对,他们从教师那里听到只是讽刺、挖苦,看到的是冷若冰霜的面孔,他们怀疑周围的一切。所以,教师要用情去感化他们,应以虎中夺羊的胆识和磨铁杵的精神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期望他们变化,同情他的处境,不厌弃他们,不憎恨他们,使他们相信教师真的爱,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谈得上有教育。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可急躁,不能怕费时间、花力气,更不能半途而废。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②保护自尊心,以集体教育为原则。 自尊心人皆有之。品德不良的学生也有自尊心,甚达到过敏的程度,有时无意中说的话,也会引起他们强的冲动即“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了。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摧残之后,那么自尊则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自卑。因此,教师应利用班集体这一大熔炉去感化他们,让他从集体的关心 爱护中得到自省,从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鼓舞力量,坚定他们转化的信心。
  总之,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应“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任务,这就需要所有的教师和教育工者在这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性,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在教育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教郸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高校依托四大职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下一篇:滇西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中的问题和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