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5
摘要:本文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选取河北省和天津市5所高等院校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预调查和正式调查,采用spss12.0对收集的201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本文为如何有效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信息素养 信度 效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专业,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等于一体。该专业既培养学生如何设计一个组织及其计算机信息系统,又重视提高学生对组织中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然而,由于我国信息化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学生就业困难。本文从学生自身视角,充分调查该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为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可操作的参考依据。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由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此后,学者和实践者们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如,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指出:要想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确定、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1]。信息素养是一个多层含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创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信息能力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以及此过程需要的信息意识、观念、知识和伦理道德等信息品质和内在涵养[2]。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的一些名词,如计算机素养、媒体素养等[3][ 4]。综上,本文认为,信息素养的内涵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其外延包括:(1)信息意识,即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2)信息知识,即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3)信息能力,即人们有效利用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本身和与信息本身相关的设备、人员、技术、制度等)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4)信息道德,即具有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信息心理和信息行为。
  
  二、信息素养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作者选取了天津市和河北省5所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具备下列条件:(1)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该专业开设3年以上;(3)该专业在校生不少于100人。
  作者通过前期访谈(主要通过课下与自己学生访谈、自己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同学访谈、委托作者在其他院校任教的同学等方式)、文献调查、咨询相关专家等,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方面设计了初始调查问卷并进行预调研,修整后进行大规模正式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1份。
  1、信度分析
  信息素养调查的信度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素养各个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n=201)
  维度 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道德
  α .601 .793 .623 .723
  n of cases=201n of items=18总信度=.813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用spss 12.0 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1看出,信息意识的信度系数为0.601,较低,但大于0.6,可以接受[5]。其他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均高于0.6,并且信息素养量表总信度为0.813>0.8,满足信度要求。
  2、效度分析
  信息素养调查的效度分析如表2所示:
  表2信息素养量表因素分析结果(n=201)
  问项 因素 问项 因素
   1 2 3 4 1 2 3 4
  1 .808 .207 .207 .081 10 .133 .282 .587 .313
  2 .804 .225 .137 .036 11 .097 -.043 .777 -.010
  3 .642 .354 .363 -.041 12 .212 .326 .660 -.199
  4 .559 .001 .334 .449 13 -.199 .275 .599 .349
  5 .682 .386 .154 .157 14 -.048 .314 .681 -.169
  6 .284 .749 .002 .072 15 .072 .423 .152 .731
  7 .259 .547 .219 -.076 16 .308 .100 -.008 .713
  8 .187 .880 .080 -.007 17 .275 .324 -.189 .631
  9 .272 .835 -.044 -.018 18 .314 .153 .339 .690
  (来源:根据调查数据用spss12.0统计分析的结果)
  本文采用主成份分析,最大正交旋转法(varimax),限定因素数目为4,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rtlett球体检验统计值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1)并且,kmo值为0.770(大于0.7)。表2中各题项的因素负荷均大于0.50,符合因素分析基本条件。

  三、信息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的检验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在信息意识方面,男同学比女同学平均高3.90分,但男同学的标准偏差小于女同学的标准偏差,因此,并不能说明男同学的信息意识均值高于女同学的信息意识均值。f检验中,f=0.259且sig=0.626>α值0.05,这说明两组总体方差差异不明显,因此应采用合并方差t检验,从表3中看出t=2.193且sig=0.043<α值0.05,因此,表明两总体均值差与“0”有明显区别,即男同学的信息意识高于女同学的信息意识。
  2、在信息知识方面,男同学比女同学平均高1.90分,但男同学的标准偏差小于女同学的标准偏差,因此,并不能说明男同学的信息意识高于女同学的信息意识。f检验中,f=0.268且sig=0.606>α值0.05,这说明两组总体方差差异不明显,因此应采用合并方差t检验,从表3中看出t=2.343且sig=0300>α值0.05,因此,表明两总体均值差与“0”没有明显区别,即男同学的信息知识与女同学的信息知识没有明显区别。
  3、在信息能力方面,男同学比女同学平均高2.90分,但男同学的标准偏差小于女同学的标准偏差,因此,并不能说明男同学的信息能力高于女同学的信息能力。f检验中,f=0.378且sig=0.401>α值0.05,这说明两组总体方差差异不明显,因此应采用合并方差t检验,从表3中看出t=3.213且sig=0.410>α值0.05,因此,表明两总体均值差与“0”没有明显区别,即男同学的信息能力与女同学的信息能力没有明显区别。

  4、在信息道德方面,男同学比女同学平均低1.91分,但男同学的标准偏差大于女同学的标准偏差,因此,并不能说明男同学的信息能力高于女同学的信息能力。f检验中,f=0.308且sig=0.425>α值0.05,这说明两组总体方差差异不明显,因此应采用合并方差t检验,从表3中看出t=2.993且sig=0.200>α值0.05,因此,表明两总体均值差与“0”没有明显区别,即男同学的信息道德与女同学的信息道德没有明显区别。
总体来看,信息素养的四个测量维度中,信息能力的平均值最低,因此,应从广义信息资源视角,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表3性别对信息素养各维度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量(n=201)
  信息素养 性别 n 总体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差异 标准偏差 f
  (sig.) t
  (sig.)
  信息意识 男 116 48.01 49.96 3.90 8.52 0.259
  (0.626) 2.193
  (0.04)
   女 85 46.06 3.90 8.77
  信息知识 男 116 46.01 46.96 1.90 7.58 0.268 (0.606) 2.343 (0.300)
   女 85 45.06 1.90 8.67
  信息能力 男 116 40.61 39.16 2.90 10.52 0.378 (0.401) 3.213 (0.410)
   女 85 42.06 2.90 10.77
  信息道德 男 116 47.12 46.16 1.91 10.25 0.308 (0.425) 2.993 (0.200)
   女 85 48.07 1.91 9.83
  (来源:根据调查数据用spss12.0统计分析的结果)
  
  四、结论
  本文在界定信息素养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通过前期访谈、文献调查、咨询相关专家等方式,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北省和天津市5所高校中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同学的信息意识显著高于女同学的信息意识;在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方面,男女同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在信息素养测量的四个维度中,信息能力得分的平均值最低。
  建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广义信息资源角度,提升信息能力素养;在信息意识培养方面,应注意提升女同学的信息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30-33
  [2]阮宜杰.吉林体育学院报[j].2010.1:22-24
  [3顾玉林.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浅析[j].高校研究,2006,9:26-28
  [4]张洪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135-139
  [5]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Flash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职 线路工程 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