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6-06-08 14:34

  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便是高等教育,目前社会改革大学教育的重要要求便是积极培养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符合的大学生。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促使对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世界目标相吻合,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根本。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产物便是艺术,也是人类本身最为初始的要求。教育的基本条件便是艺术教育,也是构成人文素质的关键内容。它能够对大学生的审美素质积极培养,对道德情操积极陶冶,激发创新思维,对民族文化有效宣扬,强化人文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与美育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就是全面普及开展艺术教育。我国教育部虽然高度进行了重视并且编订了专业文件,各高校也积极采用了很多措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却产生了很多的现实问题。虽然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大举兴办了有关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等教育专业院校,可是其对于公共艺术教育发挥的真正作用还缺乏充分认识,更加不用说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艺术教育。如何才能使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成为我们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机制

 

中国的应试教育占我国教育的主导地位。从管理高校的角度来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机制上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是教育的基础,但过往很多年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分数第一、考试第一教育观念,也是导致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普及不到位的原因之一,从国家到学校、教师再到家长、学生都没有形成以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机制。很多高中考生利用艺术类专业在高考中文化线分数低的现状,从高二开始专学艺术课程,让艺术教育成为进入高等学府的跳板。

 

而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特性和作用也被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完美的艺术人格的形成没有实现其效果,全民族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特性作用没有体现。我国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从1999年才有正式的规定出台,相对应的组织机构也不完善,没有对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指导、统筹、监督的机构。再加上高校领导只重生源数量、就业数量和考研数量,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功效,就更谈不上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了,在当前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根本就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纳入日程。从以上一系列原因来看, 我国公共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还没有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这也就造成了在一些高校无法全面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或即使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也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在艺术教育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我国高校要想摘掉艺术教育落后的帽子,确保高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发展,就必须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适应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机制和体制。

 

  美国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经验是我们要借鉴的,美国各高校使用的教材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政府对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硬性规定,但唯独对艺术教育却规定要求使用统一的国家标准教材。这不难看出美国从政府角度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艺术教育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产生的重要作用。面对我国大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还不健全的现象,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都应当清醒认识到,公共艺术的目标就是促使学生获得人文素质的熏陶,不断对人格心理素质进行健全,完善个性的发展,调整知识结构,开发多元化智力,提高融汇不同学科的综合能力。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判断力以及增强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课程。我们必须要明确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因此,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基本的、普及的素质教育,其目标并不是对专业技术技能的艺术家的培养,而是通过普及艺术教育,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化与丰富心灵,提高欣赏水平,加强创造艺术鉴赏的能力。

 

  其次,艺术教育对人产生的作用并不是能够看见的效果,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深入的,无法性急也不能忽视。它把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艺术手段和艺术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课堂中,使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艺术教育具有的美育特点,它不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无法被其他学科所替代。

 

第三,在积极认识的前提下,创造一些条件,加强管理措施,确保积极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例如,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加强理论结合实践,利用教育原理,对公共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尽快申报公共艺术教育课题,有效开展中外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沟通交流,奠定了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安排大学各院校之间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探讨会,不断交流经验。

 

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已经超越了我们,具有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学习研究。因此,经常安排艺术教育工作者出国进行学习,或者邀请国外专家经验交流是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增加艺术教育所需的经费,改善教学基础条件。公共艺术教育开展的基础与保证就是经费,学校应当加大投入财力、人力以及物力,编制对应的规章制度,并且积极对财政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例如综合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数量等条件,科学规划每一年增加的财政状况,在教学设施、教学器材和内容方面进一步组织规划。

 

另一方面需要有效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教师尽量开设一些艺术课程。科学建设院校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教育的实践平台。通常艺术课程比较少,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也不多,要想达到艺术教育最终的目标,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是不足的,所以,需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对第二、第三课堂的作用充分重视是非常关键的。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现,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在潜意识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人生价值观,同时还体现了学校的特点。例如,对各类艺术活动积极组织,最大程度上发挥学校宣传部门、学生会、艺术团队、文化基地的作用,按照一定的时间组织校园文艺活动,组织一些校园文化节,提倡各种艺术沙龙的举办等。

 

  二、构建合理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我国的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快构建具有创新意义、符合时代新要求的课程体系,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全面展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的核心目的,因此,构建合理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针对课程体系的核心目的,通过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以及相关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加以推进和完善。

 

我们要围绕这个课程目标,严格参照国家的教育标准,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保障教育目的的实现。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确立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着力解决学生感受、鉴赏、创造艺术美的能力培养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逐步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教育拓展其知识领域和想象空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发掘,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能有力保障公共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体现在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课程分类结构不完善、缺乏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和没有规范的教材标准。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需要从国家到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找出适合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学校开展工作的重心就是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的重点在于设立课程,它为学生正常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场所,也凸显了学校的教育观点、目标和特色。所以,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应当把课程设置作为重点。

 

  ()课程目标与国际化普通艺术类课程目标接轨。在思想上统一艺术课程设置理念,对艺术教育自身所包含的内涵与人文价值充分认识,在积极发展学生潜能过程中,现代人才素质培养的关键内容便是德性修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对人才产生的具体要求有:不仅具备了丰富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进取精神;不仅仅会能做事还会做人,不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还要体现出组织能力,同时还学习与他人合作并且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艺术教育在办学特色和培养文化校园氛围过程中发挥了特殊功能。应当与本校真实情况和文化特点积极联系,突出办学条件,不断深入探索艺术教育课程的规律化建设,以便更加规划、系统、科学的分析,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道德情操积极陶冶,尽量开拓视野,有效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身心。

 

  艺术教育需要将教学任务作为重要目标,同时也要与艺术院校区分出来,走出纯粹艺术教育的困境,也就是培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艺术家,而是对艺术教育文化内涵更加注重的人才;针对全体学生,需要对其审美素质积极培养,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对于艺术专业学生,也需要对艺术理论研究积极培养或者是将其培养为具有大学背景的艺术学者,而并不一定是表演艺术家。学生的发展不但包含了知识技术达到发展,还包括道德、人格、理想以及身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唤起了创造的热情,有利于人们尽快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建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专家评估模式。包括以下方面:

 

1.设置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运用学校艺术类专家的经验,成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在不会受到行政干预造成的影响下,对艺术教育长期目标有效规划,决定学校除了必须开设的必修课与核心课之外的艺术课程,在每个学期末都要对全校设置的艺术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科目与任选的普通课程科目进行审核;用审核结果来决定教学的基本目标等;与教务处互相配合编制教学教材;对各课程的学时分数明确规定,与教务处互相配合共同对评价艺术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促使其不断完善。

 

学校工作的重点就是设置课程,它体现出了大学办学的重要理念、特点以及质量。在设置课程类别上,应当积极结合目前的师资以及引进的教师资源,设置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在内的几个重要课程分类,并且需要与理论、赏析、技巧等层面互相兼顾;方法上重点凸显学校的管理特点与办学个性,理论联系实践;大学的宝贵资源就是教授专家,在教学管理工作他们是直接的参与者,促使设置课程更加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上述两个专家委员会全部属于学校的权威机构,不会受到行政干预,他们对设置课程不同方面的工作积极完成,具有各不相同的任务,可是彼此又互相联系,通过与教务处类似的学校机构进行召集、组织并且协调完成。

 

2.建立和不断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评估体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力保障就是建立和完善一个科学的艺术课程评估体系。因此,为合理地达到艺术教学评估的预期目的,就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从一般的教学意义来讲,评估方案中的指标体系包含:艺术教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建设、学风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以及特色的教学效果等。

 

我们应结合自身开展艺术教育的实际,找出符合自己的艺术教育方式方法,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估体系。学会区别对待不同层次、规模、类别的高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艺术教育课程的现状,制定有效的评估指标。因为艺术本身是没有固定评价标准的,又因为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数量、硬件条件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高有低,所以固定模式的评估标准,往往会扼杀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兴趣和天赋,这样是违背制定评估体系的初衷的,还有可能起到相反作用,是不可能达到评估体系制定的目的的。只有制定合理的高校艺术教学评估标准,完善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才能体现教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学校已有资源,结合各学科学术专家,设置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估委员会,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主要评估课程设计科目、审核与修订以及有关课时、分数的比例关系,确定每一个科系的中心课程,提出教学实施的基本目标;规定学生毕业时所需获得总学分数以及选修课在各种课程领域中所占的比例与学分,修订课程评价体系等,对不合时宜、落后淘汰的课程进行删减,与时俱进、完善新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3.开发各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课程设置。一是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的编撰能力。对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的编写在我国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单一的编写目标、政府重视程度不足、人力财力保障不到位,使公共艺术教材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形式,不少教师编写和选用教材各不相同,目标规范也不一样,给整体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教学效果也打了折扣,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编撰的教材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公共艺术教育的教材的总体设计在编制的过程当中没有体现,目标性不强,存在片面性的倾向。而教材内容方面,高校公共艺术教材应该与艺术专业教材和中小学生艺术教材区别开来,它是非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通识教材,是普及教育。这就要求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首先,受教育的目标要针对所有普通大学生。其次,内容涉及知识面要广、深浅度适中,能够覆盖大部分艺术领域。第三,要有可操作性,技能训练选择性要强,要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体会,并最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总体上讲现阶段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的编撰能力还有待提高,应考虑现代媒体技术对艺术教育带来的内涵变化与发展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情况。二是丰富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形式。在必须课程范围内至少将一门作为艺术教育课程,并且对各种课程种类进行设计,具体包括:全校性质的公共艺术教育必修课:通过专家委员会进行决定,按照各个科系的不同特点决定不同的艺术必修课。学生必须学习并且获得充足的学分才能够毕业。建议确定精品课程的其中一门。在学生四年学习中其学分仅占被要求学习的艺术课程学分的一部分。全校性质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课程:也就是每个学期必须设置的课程,属于公共类型的选修课。通过公共艺术课程专家委员会详细设计,每一门核心课程所需要的学分不能比学生毕业需要的艺术课程总体学分少。全校性质达到艺术教育任选课程:通过教师向学校递交申请,呈报至公共艺术课程设计专家委员会,对开设的全部课程进行审核,应当包含各种类型,同时还要对各种门类进行融会贯通,例如舞蹈、音乐、美术等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三是发展综合性艺术教育精品课程。

 

挑选具有渊博知识,德艺双馨的教师担任教师,设计体现大学办学特点的精品名牌课程,促使教师以这些课程为荣,学生将此课程为幸。设置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性艺术课程,对学校具有的艺术教育资源积极整合,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合一体。对各个地区文化特点与人才资源积极发掘,聘用本校师资结合外聘人才,充分对本土知识的一般价值充分发掘,设计具有本地文化特点与学校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艺术人文综合课程。

 

应用现有的学校宝贵师资资源,聘请著名的专家设计显著特点的艺术课程。清华大学校长曾经说过,大学之大,并不是拥有高楼大厦,而是拥有很多大师,因此通过著名的教授主持精品艺术课程,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学术与教学价值。四是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课程。充分应用高校自身具有的学科背景优势,积极构建学科群,促进与鼓励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这不但与世界高度发展的科技相适应,也符合世界各国大学改革设置课程的趋势,同时积极开拓了学生的世界,培养创新思维,挖掘潜在的能力,对学科重点有效开发。例如对城市环境进行设计,建设音乐与艺术媒体,市场产品经济,设置机械工业工程,例如大量具备极强的建筑环境资源行业、机械工程专业,还有不少具备一定活力特点的中小型学科,例如生物医学、广播新闻、经济管理等,可以想象,例如在专业建筑环境中添加一些美学知识,医学或者机械学也凸显出了一定的艺术素养。

 

那么,在设计整体中艺术思想显现出极具创新能力的智慧火花,而他们设计的作品不置可否的表现出人文化与智慧,体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打破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重点便是艺术生态教育,推动各个学科互相补充和融合。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很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对新兴学科进行广泛的探索,例如设计音乐文学课程、音乐教育管理等。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是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推动和执行者,教师的正确教育理念、艺术主导作用观,都是发挥艺术主观能动性和推动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既是教育规律本身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践的方针,遵循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因此,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推广工作,不仅仅是让广大师生对我国、乃至全世界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的了解,更是为了通过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艺术鉴赏水平和自我的艺术眼光的提升。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艺术鉴赏培训和交流活动, 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奖励和激励高校教师对艺术教育作出的贡献,利用教学中设备的支持、资金的支持,扶持教师获得成就,提高普通高校的艺术教师的素养和水平, 进一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选择一些非常热爱艺术教育的年轻教师进行脱产或者是在职的培训,结束以后,也可以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此外,积极培训非艺术专业教师具有的艺术修养,使其展现长期化与制度化。在艺术公共课堂上不仅仅局限在艺术课程,还应当在各个教学实际过程中不断贯穿渗透。提高教师内在的艺术修养非常关键。有些高校为了满足教师发挥特长、创造特色的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提供物质保障。如可以让艺术教师的经验论文在会议上交流,可以适当降低职称评定门槛,可以优先考虑外出学习培训等,利用和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在教师中推广你追我赶的积极氛围。另外在保证充足的经费前提下,可以邀请著名的国内外学者、离退休文化名人安排教学,以便能够对教师缺乏问题积极解决。针对当前的师资与课程设置情况,积极邀请一些高级人才进入当地大学组织学生教学,不仅可以对教学质量积极提升,强化艺术研究,还能够塑造艺术教育氛围,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优秀典型。

 

  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已经构建了一定规模的大学城,由于互相距离较近促使其拥有区域优势,可以共享优秀教师,也可以选择多校综合,酝酿一个艺术教育综合的系统,学校除了对学生提供校内选择艺术课程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在大学城其他学校获取丰富艺术的教育。同时对各个院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推动教学发展,采用竞争制度,这样不但能营造出一个繁荣的艺术教育环境,还能有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建设大学城的理念和作用。

 

  四、创新科学的教育方法

 

  ()选择出发点,我们要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是需要我们来培养和挖掘的。教师要向学生讲授公共艺术教育素材,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性格、人生经历、历史意义、文化知识等;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启发他们对这些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区别于应试教育,摒弃标准答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不应该将应试教育的考试与考核与其挂钩,学校要把对艺术的美、对艺术的欣赏美作为推动和发扬大学生品格美、激情美的教育宗旨,挖掘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热情和潜能。把欣赏教育作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作者的意图,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欣赏也是一种教育,它不仅能开拓大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净化他们的心灵,洞察艺术之美,深入到艺术的海洋中。

 

  ()完善教学形式。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该考虑到当代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审美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解决当前校园内大学生所共同关注的审美问题,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还可以利用举办艺术专题讲座、手工制作、比赛演讲、文娱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对课堂教学没有活力、艺术教育课程选择性狭窄等问题进行解决。以此调动学生们对公共艺术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的第二课堂实际上主要是指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实践。要充分借鉴国外公共艺术教育的实例,探索多元化教学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课堂以外的教育教学内容。公共艺术教育不能将教学局限在课文内容的范围内,而是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因为在实践中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来诠释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挖掘艺术内涵,提高审美效果。例如听音乐会、参观艺术展览、举行戏剧表演等,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运用比较欣赏法、联系欣赏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我理解、自我掌握。有计划、有秩序的安排好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参与到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来,融入到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让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艺术与思想相结合,提高全民素质,达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明月梅 张博 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64

上一篇:民族音乐教育思考

下一篇:广西高等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