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多媒体教学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04:32


  第1: 多媒体教学使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动有趣

 

  多媒体技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互动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使幼儿身临其境,激发探索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3-6岁的幼儿思维直观、形象,需要有具体的事物感知,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中画面必须生动形象、动态逼真、声音优美、过程制作合理、科学、规范,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以便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能力。我在课件创作中不断探索,怎样使动物的动态逼真,画面生动形象。以前我一直用动物的移动来显示动态,现在我尝试用移动背景来显示动态。如在《蒲公英的旅行》的制作中,蒲公英飘啊飘,飘过了很多地方,我就把这些背景组合成一幅长长的画面,用移动背景来显示蒲公英的飘动。由于画面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兴趣提高了,思考问题时思维活跃,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了。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有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行为,只有师生、人机——整个教学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人机的交互作用,从根本意义上激发幼儿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再现事物发展过程,激发观察情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如植物的生长,受时间上的限制,幼儿的观察是随机的,构建的知识是零碎的、松散的,教师也只能组织幼儿随机地观察,不能在一次活动中真实、完整地展现植物的演变过程,这对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影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完整地串联起来。为了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和幼儿一起亲自栽种种子,并把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在引导幼儿自己照料、观察种子变化的基础上,再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往,孩子虽然亲自参与了种植、观察种子生长的活动,但在讨论时,由于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幼儿对以前所观察到内容的已经模糊,有些已不能够清晰回忆。于是,我就把植物生长变化的照片制作成 powerpoint,展示给幼儿看,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种植植物每一时间段的情况,加深了幼儿的观察印象。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植物的演变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合理选材,释疑解难

 

  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伸展空间,但并不是每个活动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所以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必须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学目的的需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难点,力求多媒体发挥最大的效能。如在《可爱的小蝌蚪》这一活动中,小朋友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对它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蝌蚪形态小,身体的特征用肉眼难以观察清楚,给幼儿的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借助多媒体,我把小蝌蚪放大近五十倍,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小蝌蚪的身上有嘴巴、眼睛,并知道圆圆的并不是蝌蚪的脑袋,而是它的头和身体,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其中眼睛前面是头,后面是身体。幼儿一个个睁大眼睛,看得那么认真、仔细,有效地解决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多媒体科学教育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科学活动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我们必须选择其它媒体不能达到,而只有多媒体才能达到目标的题材,释疑解难,充分展露多媒体的优越性。

 

  四、及时反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中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期,如果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被得到充分地挖掘及培养,那么将使素质教育迈出可喜的一步,对幼儿来说,将是终生受益的。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进入普通的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本身的特点(非线性、集成性、交互性)就给教学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其中不同的交互方式,设计一个个玄关,并设计好反馈,让幼儿自已去发现、探索。如可爱的小蝌蚪中,喂食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移动交互,画面上一排蝌蚪,一排食物,幼儿可以根据已知的经验,一个个移上去喂,蝌蚪喜欢吃的可以停在那儿不返回,不喜欢吃的随便怎么喂也会退回原位。这样一来,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蝌蚪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发现平常观察不到的糠、豆渣原来蝌蚪也喜欢吃,这一发现使他们欣喜若狂,因为这是通过他们的实践、摸索得出的结论。最后电脑博士的一番话引起了幼儿的思考:哎呀,这个世界真奇妙,这么一个小小的卵,变变变,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寻找更加奇妙的东西。这一番话出自电脑博士之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增强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因为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讨,使我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本质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媒体只是幼儿认知的工具,在活动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新颖的教学手段优化科学教育过程,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体现教师、多媒体、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科学活动乃至整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服务,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

 

  作者:陈爱丽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622

 

  第2:用新《纲要》理念指导幼儿园科学教育

 

  传统的科学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幼儿实际、强调实施教学计划、纸上谈兵等问题,使幼儿的亲身体验、参与热情、探索欲望大打折扣。本文介绍了用倾听、观察、支持、引导等新手段,尝试让科学教育生活化、社会化、活力化、持久化。

 

  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有的教育都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适应现在及将来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科学教育也不例外,因为创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对科学系列问题的亲身感知、发现、探索与学习!儿童成长的世界是一种直观形象、探索感知的世界,更应该赋予玩中学习的美好过程。既一定要示范顺应: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幼儿园新《纲要》精神。也就是要求教师做到:不采取单一说教式的传授方法,不小学化,将教育手段多样化,在设计好的科学活动中或者在随机捕捉到的科学事件中适时施教,力求成为幼儿的玩伴,尝试从细小的事物发生和现象入手,积极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发现科学问题,学习科学知识,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合作与引导。教师既是科学学习内容的研究者、设计者,也是幼儿活动的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一、重视日常生活、自由活动中的观察与倾听,使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对待周围的世界,幼儿天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知识无比渴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善于倾听、观察。我们就要遵循幼儿这个自然的学习成长规律,用好办法促使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给予他们自己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权利与机会。近些年,学前教育更加提倡少一些集中教育的时间,多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由交往、探索、学习的机会。因为在自由玩耍时间里,幼儿就能时常发现一些神秘的科学现象和问题,自然地产生观察探索兴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此时应该转换采用新《纲要》理念,及时赶过去观察事件和倾听热点话题,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迅速确立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即兴的科学教育内容,让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如:一次户外活动时,有个孩子在草坪上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包围着一只死去的蜻蜓,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赶紧招呼同伴一起过去看。伙伴们得到消息后蜂拥而上,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事情来得突然,老师此时就应该在活动中即兴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能单纯的只为了保证幼儿安全,采取阻止全体幼儿行动的简单方法,对事件本身置之不理,这将会错过一次良好的科学教育契机。一旦教师及时赶过去对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倾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再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鼓励孩子们查资料学习等,就会让这一事件生成关于蜻蜓或者蚂蚁的科学教育内容,如:可爱的小蜻蜓寻食的小蚂蚁,就是恰到好处的施教行为。

 

  二、挖掘社区、居住小区、家庭环境等系列教育资源,和家长互动,体现科学教育内容社会化

 

  使科学教育内容社会化,需要我们激发幼儿主动观察自己社区、居住小区和家庭等的环境、设施设备。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学习的科学经验,即科学指导内容还隐藏在孩子现有的生活环境、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里。让科学教育内容不光是局限在幼儿园中,还要辐射到幼儿园之外,引领家长共同关注收集这门学科的教育内容,在陪伴孩子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发现许多科学教育契机,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或者及时与教师合作产生互动教育。如:各种植被、游泳池、喷泉池、体育健身器材等都是可以观察了解到许多科学现象和发现许多科学问题的教育素材。例如关于一次家园互动的科学教育:我班有家长经常来说,孩子们在家不愿吃鸡蛋!我就故意拿了一个早餐鸡蛋在班上吃得津津有味,引起好多孩子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科学教育内容:吃蛋有营养生成了。孩子和家长们共同收集资料,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蛋:咸味的、无味的、生的、熟的、皮蛋、泥蛋、鸡蛋、鸭蛋、鹌鹑蛋等等,老师组织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观察了解。接着还特别开展了探索型主题活动:区分熟蛋和生蛋,通过让孩子转一转(转转哪个快)、摇一摇、听一听(听听哪个有声音)、记一记(分别在转得慢和有声音的蛋上做记号),再剥一剥、吃一吃,最后还让孩子自己发现:原来两个记号在同一个蛋上,从而在充分感知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有益的经验。正是因为做到了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园之外系列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当学习的内容是幼儿身边发生的、幼儿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愿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是特别积极的,容易深入探讨持续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记忆相关内容也会变得深刻难忘了。

 

  三、整合教学各大领域,重视活动的设计,让科学教育活力化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真实自然有趣的生活情境,自然导入施展各种教育手段,保证科学教育活动充满活力,有神秘感。如以故事形式:某某不小心把妈妈的绣花针撒了一地,请幼儿帮忙捡,并提出要求:利用什么工具能又快又方便呢?”幼儿想出了各种办法:扫帚扫,小勺取,剪刀夹,磁铁吸等等。接着我们发动幼儿一起寻找使用工具操作:纸,铲子,簸箕,剪刀,回形针,磁铁等等,他们通过比较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磁铁吸针最快最方便。我们还开展了捡针大比拼活动:请各组幼儿选择不同方法捡针,如:一组用手捡,一组用磁铁吸等。通过这个比赛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磁铁的认识,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奇妙和快乐。

 

  此外,我们还可以重视幼儿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科学问题设计科学教育内容,如:衣服上的火星,头发开花,米饭的粘性,苹果削皮后会变色,冬天的蚊蝇等等。我们把一些看似平凡琐碎的事物,另一层面体现科学教育内容的活力化,有神秘感。又如:人和动物的指甲、眼泪的用处、氢气球的浮力、蛋宝宝学游泳、孵小鸡等。

 

  四、教师给予活动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体现科学教育内容持久化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

 

  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经验型、目的性地去一直观察、归纳。这时就需要家长、老师及时地介入和引导,使科学的探索深入持久下去,从而帮助孩子继续学习到底。例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平台上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影子,观察各种影子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发现: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当幼儿有了各种不同答案后,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好奇地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于是我又充满热情地一一作答。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我又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才能看到影子呢?”,这又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倾听、再到玩伴式参与幼儿的活动,去支持和引导,才能使科学教育活动得以继续开展、维持、延续,持久深入下去。

 

  总之,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尽可能涉猎了解各种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用以迅速回应儿童对科学知识问题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努力用新《纲要》精神去保护儿童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科学探知兴趣,并引导他们正确了解认识周围事物。这样科学教育就会尽可能地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克服从前那种单纯的,只采用计划式、传授式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努力为未来的幼儿科学教育奉献一份力量,努力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吧!

 

  作者:李玉敏 来源:大陆桥视野·20167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困惑论文(共2篇)

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优化的要点(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