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9 13:53

  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在应试教育的过去还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一切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管理好小学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尤为重要。本文着重论述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樹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作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二、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主旋律。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的素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即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二是成才,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在社会中找得到位置,派得上用场,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要让素质教育有成效,还得有先进的管理办法,只有先进的管理办法,才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是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社会是多姿多彩的群体,它需要各种类型、多样规格、各个层次、各具特色的人才。社会越进步、越发达,这种需求就越具多样性。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协调,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与周围世界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需要。学校特色,就是在办学主体刻意追求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21世纪,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所拥有资源,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台阶奠定基础。


  三、教学管理必须执行革新理念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由于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小学校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经验,校本管理制度化运作仍需一个渐进的实现过程。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应立足我国学校的现实基础,借鉴西方的校本管理,促进我国小学管理的革新与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小学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不仅表现为教育宏观体制走向“多级权责共享”,且表现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9年全国第三次全教会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以“校长责权”为核心内容的结构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因此,校长负责制的提出与实施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校本管理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校本课程的推行,不仅提出了校本管理的制度要求,而且为校本管理累积了许多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办学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仅涌现出一些民办学校,而且民办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民办学校不仅拥有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聘任校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自主决定学校财产的使用,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要,能够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办学形式较灵活。随着民办学校办学经验的丰富及其优势的凸显,我国出现了介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学校。可见,多年来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也为校本管理在我国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关注,不仅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逐渐高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也产生了参与教育的愿望,逐步形成了诸如投资取向、风险意识、利润导向、契约原则的企业教育理念,这无疑为改革官僚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社区教育的开展,学校管理者逐渐意识到学校与社区休戚相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立足和服务于社区。所有这些不仅锻炼了学校管理者的校本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校本管理的主体意识。教学管理革新理念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刘成林.数学与情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邢小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力[J].湖南教育,2005年19期. 

  [3]董杰.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双语学习,2007年10期. 

    作者:何王鑫

上一篇:浅探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基于学业水平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