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论文推荐(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1:27

  

第1篇:浅析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策略和手段。相比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发展如火如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在继续沿用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应当有所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手段等不够熟悉,致使教师的教学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效果。总结下来,主要问题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当前,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很多教师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不够到位,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注意事项等认识不足,致使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效率低下。例如,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由于为了过度追求课堂教学的气氛,过度放纵学生,使得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毫无纪律可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嬉笑打闹,这样的教学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使合作学习的开展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小组设置、任务的分配等都必须做到科学合理,这样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总体看来,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理解的不够充分,认识不足的现状,是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


  2.合作效果不容乐观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教师主要是通过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并提出小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的意识,小组成员之间各抒己见,难以达成共识,更有甚者,有些小组成员之间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甚至出现内部“互掐”的现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更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开设的目的和意义。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小学生年纪小,个性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够透彻,二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必要的。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


  1.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方能共赢。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个人力量如何强大,在团队力量面前,都是很微弱的。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都需要帮助他人,并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教师可以指定一个“规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和谐相处,相互谦让和帮助,一旦出现小组成员“内斗”、“互掐”的现象,小组评价成绩将会最低。制度约束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中,不能逞个人之能,而应当虑团队之誉,这样方能取得良好团队合作效果。


  2.注重分组技巧


  对于小学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分组是很重要的。对于分组而言,首先是小组成员的组成人数。对于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一般建议4-6人一组比较合适,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分组方式,那就是随机地将前后桌的同学分成一组,这样操作起来方便;如果要想达到科学合理的分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特质,力求分组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使小组合作效果达到最大化;其次,在小组目标的确立之上,教师要能够明确一个小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使小组合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3.重视教师的引导地位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首先,在小学合作讨论题目的拟定上,教师需要下功夫,讨论题目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会有讨论的空间;其次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教学模式。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显得不够成熟,从而使得开展的过程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策略和手段,实现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作者:罗国丹

  第2篇:有效组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分析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要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情感,学价值观、学世界观。合作学习可以更好的将这几方面的学习有效融合到一起。所以实际教学中,我也常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要素,并从低年级抓起,为他们今后的合作学习、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语文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已,开始“乱说”、“乱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因此,我在我班组建了10个学习小组,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大体保持一致。这样也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给小组成员“编号”的原则。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我按小组成员不同的水平,给他们编号。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表明:请每一组的某号同学代表你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整理探究的内容,为他的发言做好准备。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三)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在成立小组时就指导小组成员分好了工。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这时两人小组比较合适。两、三个月后,再将班上同学分成4人或6人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分题员,负责对“自学提示”上出示的问题在小组成员内进行分工;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综合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还有两名补充员,对小组成员的汇报展示有不完整的地方做以补充。每次合作时,同学们都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了。


  二、培养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性的技艺,需要小组成员都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小组活动只能停留在形式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掌握这样的技巧呢?我的做法是从习惯抓起,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一)从习惯抓起,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我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习惯,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提高就有了保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我又在关键处予以指导,学生也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二)规范学生合作学习行为。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我组织全体学生共同研制小组合作的规则,按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如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轻轻地说,不影响别人,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即可;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在班上汇报展示等等。


  (三)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机制运用得当,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在实验探索中,我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提升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即关注鼓励个人竞争,更关注小组合作情况。


  三、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老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老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从不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他们探究,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还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讲解;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如:在“我的水果朋友是什么样的”活动中,在小组观察不同水果的形状、气味和表面时,我也来到他们中间,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的两个学生仍然将苹果、芒果和柚子搞混,发生了争议,于是我提示:好好再看看,他们相同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还有的小组在填双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及时引导他们如何填图。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点拨、指导,避免了“华而不实”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更有效。


  作者:王汉多

  第3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探析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从其命名就可以看出,此种学习形式重视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团体成员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解释是,“其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和教师相互间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且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时间不长,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完善还需要广大学者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取得的成效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重新界定了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即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所学课文知识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在同学问相互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不仅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取得显著成效,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团体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对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也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学生间相互理解,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做好铺垫;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得他们更加清醒的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同时,小组成员间能够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点和长处,进行优势互补,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普遍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也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所存在的问题。1、现代学生的个性较为自我。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小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因此对事物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看法,且很难认同别的同学的观点。鉴于此,尽管建立了学习小组,可能小组成员间也只是独自学习,而不是相互学习,这就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不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不利于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2、个别学生不参与小组学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班上较为孤僻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去,这也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推行设置了障碍;3、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积极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而以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是不能独自理解和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重视培养和引导学生相互问养成合作学习的思维。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在学生间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问题,这样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精神的


  三、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鉴于当前在实践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1、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分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各自特点来进行分组,要做到分组合理,因人制宜,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间能够进行优势互补,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取得显著成效做好铺垫;2、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尽可能把每一位同学都纳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对于个性孤僻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3、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要主动地引导、锻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怎样学习,重视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鼓励小组成员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各个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相互间的团队合作意识;4、学校和教师要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视,在教学时要做到真正地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并取得显著效果,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四、结语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处于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此种学习形式有利于推进学生间相互协作,增进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但任何新事物适用的显著成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在施行中不断地完善,然后取得良好地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在施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地改进,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改革的脚步,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我国教育发展。


  作者:张亚宁

  第4篇: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中的有效交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如今,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新课中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于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地学习交流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浅谈。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划分不合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划分是随意的,老师往往根据学生的位置,以前后桌的形式简单随意地划分小组。例如,有的小组几乎都是爱发言、爱问问题的学生,而有的小组则几乎是不爱说话、不爱发言的学生,有的小组好学生多,而有的小组则差学生多。


  2.课堂教学随意性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时,许多老师忽视了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导学性,而只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的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以放任不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会看到在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老师则无所事事,直到下课。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在讨论一段时间后便开始走题、聊天、打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3.流于形式


  学校通常会开展一些语文公开课,在这些公开课上,学生的合作开展得很精彩,听课老师也纷纷点头。殊不知,课前教师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安排好了小组回答问题的代表;殊不知,这样的课在平常的课堂上很少。不少老师往往只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学习模式,并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在优化教学程序等方面的优点显现出来。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


  1.科学合理的分组


  作为教育者,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因此,老师应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别以及学习能力合理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当然也要适当地考虑一下学生的意愿。优化分组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切磋、交流的目的,有利于学生有组织地公平竞争。在这样的小组中,优等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学困生则可以得到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明确合作交流的任务


  合作学习,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或者组织多个任务同时讨论,结果便是学生无从下手,不清楚自己要讨论的内容,或者是内容太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答。因此,在进行合作交流时,老师应当控制好课堂讨论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清晰,让学生明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干什么,要怎么干。教师所布置的讨论任务和所出的问题都应当具有多样性,答案具有开放性,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布置合作内容时要适量,一节课40到45分钟,而一次合作学习的时间应该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太长会让学失去讨论兴趣,老师既要让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也要限制学生为某个问题进行无休止的讨论。


  3.老师要担当好合作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时,老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老师的适时指导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的开展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例如,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小学生年龄还小,在合作学习时,不能够分配好每个组员的任务,作为老师就应当适时地帮助学生,有的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老师也要给予小范围重审。在合作交流前,老师要指导一些合作交流步骤,明确游戏规则,小学生好动,所以老师要告诉他们在讨论交流时不能乱跑打闹;讨论完后,老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评价,在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对于合作讨论认真的学生要表扬、奖励,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则要提出批评,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老师就要给予及时的奖励。


  三、小学语文小组合作中有效交流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合作,在教学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地组织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取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从小开始培育合作意识,逐渐提高合作能力,同时使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问题,有利于相互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每次的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在语文课堂上,在其他学科中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笔者通过对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说明分析,提出了在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说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希望能以此引起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潘海萍

  第5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提升的方法研究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学情,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并为小组成员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是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方得以有效体现的基础。目前,我国小学班级人数十分多,一般都在50-60人左右,这使得组建小组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如何在大班额的情况下,需求一种适合学情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方法,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构建小组的方法至少应遵循两个原则,分别为相对均衡原则和职责明晰原则。


  首先,相对均衡原则指的是:每个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应以均衡为原则。以下为笔者实践中采取的一种均衡分组策略:


  在A组中,优等生的人数为1人,中等生的人数为10人,学困生的人数为20人;在B组中,优等生的人数为2人,中等生的人数为9人,学困生的人数为19人;在C组中,优等生的人数为3人,中等生的人数为8人,学困生的人数为18人。整体而言,在分组实践中,教师应使每个小组中,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数量应呈现“逐级递减”的态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充分发挥优等生的领导协调作用,中等生的实干学习作用,以及学困生的帮扶总结作用。


  其次,职责明晰原则指的是: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避免出现有学生无所事事的状况,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以下为笔者实践的一种策略:具体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将成员的角色分为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督察员、评论员和观测员六方面,针对组长职位的要求是:责任心强,有领导才能,职责为:把握整体,分配任务,协调进程;针对记录员职位的要求是:文笔好,记录速度快,职责为:记录小组学习中的重要结论;针对汇报员职位的要求是:语言表达能力突出,职责为: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学习成果;针对督察员职位的要求是:自律性强,学习模范,职责为:督促小组成员按时按量完成任务;针对评论员职位的要求是:善于总结和分析问题,职责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论;针对观测员职位的要求是: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职责为: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态。


  此外,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还应按照要求和职责选派合适的人选,委派具体的工作内容,并在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地指导,如此一来,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秩序和质量确保起到重要的作用。


  2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在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也至关重要,尤其应注重合作学习的频度,以及每次学习的时间。一般来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容易产生两种误区,第一,学习时间过短,这使得学生尚未进入状态,整个学习过程就结束了。第二,学习时间过长,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要想把握最佳学习时机,教师必须掌握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教育研究规律发现:整个45分钟教学中,在0-15分钟时间段,教师不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原因在于:该时间段为课程开始之初,学生集中思维听讲的时间,倘若“先入为主”式地开展合作学习,则容易分散他们的思维,不利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在15-30分钟时间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为宜,原因在于:经过15分钟的理论讲解后,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些下降,此时,教师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效果必然显著。在20-35分钟时间段也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意在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重新达到最佳水平。此外,低年级开展合作学习的时间以8-10分钟最佳,中、高年级则以10-20分钟为好,而合作学习次数的把控上,低年级控制在每堂课1次,中、高年级可适当增加,每堂课2-3次为宜。


  3培养合作学习技能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因此,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使这一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则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有两项技能应是教师需要着重传授给学生的。


  第一,合作意识技能。主要包括:合作小组的组建技能、合作小组的思想交流技能以及合作小组的基本活动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在小组构建之初,帮助学生完成组内成员分工、职责等架构的建设,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沟通的技能,例如,“学会倾听”、“学习沟通”、“学会肯定他人成果”、“学会评价”等细节技能。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使用合作技能,教师可通过构建演示活动、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合作的意识。


  第二,小组讨论技能。主要包括:讨论的形式技能,例如,导向式讨论、自由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技能,在具体的技能培训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宽松有序,和谐民族的讨论氛围,尤其对于学困生,应给予更多的帮扶,采用口头奖励、提倡优先发言的机会让给学习稍差的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巧妙点拨,互相取长补短,以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集体探究成功的喜悦。


  4结语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采用多元、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合作技能,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出发,谈及了一些具体想法,在今后的教改研究中,应以上述方法为理论基础,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创设出更多、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从而为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吴枭

上一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共8篇)

下一篇:优秀小学语文拓展教学论文(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