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08:54


第1篇:小学音乐课中有效识谱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要求如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挖掘学生音乐表现及创造潜能,使得学生可以运用音乐抒发感情并与他人获得共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对音乐乐谱的探索,来促进小学生音乐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挥;通过乐谱的文化宣扬,增强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感悟,从而使得学生音乐方面的视野得以拓展、提升对音乐品鉴的艺术水平。针对以上新课改的四个教学目标,小学音乐课需要运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目标。


一、小学音乐课中关于识谱教学


识谱是了解乐谱的过程,通过一些音乐符号的形体来进行乐曲的识别,从而感受音乐。可以说乐谱是音乐与心灵之间所搭建的桥梁。识读乐谱是一个加强日常音乐教学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一些形象音乐符号来进行音乐的心理反应,从而进行乐谱的听觉识别。因此识谱教学应当在音乐教学中予以重视,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及深、从简单到专业性知识的了解,来最终使得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大放光彩。


识谱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日常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识谱教学的学习种类包括字母谱教学学习、五线谱教学学习、简谱教学学习等。通过一些初步谱种认识,使得学生对于乐谱能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音准及音高的学习水准,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的各类实践活动学会基本的读谱技能。下文主要研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


二、小学音乐课中有效识谱教学方法


(一)节奏体验节奏体验方法是识谱音乐教学中较为广泛推崇的方法。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唱名所对应的音高,再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来加强对学生识谱的能力,包含从乐谱中掌握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使得学生可以尽快深入音乐意境,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中的音乐教村内容较为丰富、多样,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村内容来展开教学,使得节奏训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通过对动物叫声的模仿,帮助小学生区分音符与时值的关系。


通过富有节奏性的大自然声音,引导学生增强对音乐体验及感悟。通过类似活动的节奏体验训练,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及识谱能力。


(二)器乐演奏器乐的演奏是提升小学生识谱能力的良好手段。教师在演奏前可鼓励小学生清唱唱名,教师再加以乐器辅助,使小学生依据器乐本身的音高来进行自我调整,潜移默化中建立相关音高及音阶的听觉记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识谱能力及歌唱水平。在课堂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广泛应用钢琴乐器、电子琴乐器、口风琴乐器、手风琴乐器等,来进行对学生音准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摸索乐器的音高,帮助学生识别乐器音高所对应的唱名,提升小学生对识谱教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手势运用运用手势是较为良好的识谱辅助方法。柯达伊手势语可以通过7种不同手势来展示7种不同唱名。学生首先要熟悉柯达伊手势,通过手势变化来明确唱名的音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高、音程的旋律多加以把握。


比如,针对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唱名编制成儿歌并加以手势辅助。通过儿歌的朗朗上口来增添音乐识谱的趣味性及新颖性,帮助学生将唱名音高与手势相结合进行记忆,一方面体现了识谱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避免音乐知识的枯燥现象,激发小学生对音乐乐曲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识谱理论可以寓教于乐,更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也可以通过改进游戏,使得游戏结合音乐元素来开展,类似击鼓传花游戏教学。可以通过音乐唱名的穿插,来增强小学生对音符唱名的识别能力。柯达伊手势一般情况多用于辅助音阶方面及音高方面的训练,使得学生音准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提高在音乐课堂中小学生识谱教学的效果。


(四)多媒体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让枯燥的音符变得生动起来,帮助学生形象掌握读谱知识。通过7种多媒体卡片及相关节拍卡片,帮助小学生分析渗透歌曲,引导学生读谱唱歌。另外,还可以增添音乐课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得识谱教学由重于理论向视唱实践方面推进,利于小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及反应能力发展。


多媒体方法也是识谱教学的另外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视唱方面的练习。比如,在音程与音准、节奏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将音符卡片穿插于空白小节中变为曲调连接的视唱练习。音符卡片的来回变动可以形成新的曲调连接让学生通过反复变化的视唱练习来达成强化识谱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音乐创作潜能。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卡片的视觉反映来进一步提升乐谱识别能力,最终识别能力转化为发声动作行为,使得学生在一系列动作反应中,提升自身智力发展水平。


三、结语


识谱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日常音乐教学上的不断积累。通过节奏、器乐、手势、多媒体的有效方法开展,使得小学生的识谱能力获得有效提高,从而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得到良好培养,最终达成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肓目标。


作者:白瑞华


第2篇:提升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音乐的难点。根据笔者长期的音乐教学、教研实践,现就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识谱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简单地说就是认识乐谱,最直观的理解就是能把一个陌生的曲谱唱出来或者用器乐演奏出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定位,它指出:“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识谱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在于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积累音乐文化素养、丰富艺术情感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二、当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的误区


(一)“潜意识”抵触识谱教学识谱教学难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即便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上,因怕影响整个课堂效果,很多教师对这个环节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只字不提”一方面,很多学生因为识谱难度大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音乐教师对如何提高识谱教学的效率心中没底,就有意识地排斥甚至放弃了识谱教学。


(二)“选择性”忽视识谱教学《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时设置及课程教育的目标要求,将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重适当调整,节省下的时间用于歌唱、欣赏、创作等,以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但一些一线教师没有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误认为在新课程下,识谱教学不重要了,甚至不需要了。于是,识谱教学渐渐地淡出了公开课观摩课的视野,甚至于在正常的教学中也难以见到它的踪影,这是一种误解。


(三)“填鸭式”课堂识谱教学部分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谱训练”,“视唱练习”,有时甚至整节课都在让学生练习识谱,进行“填鸭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时有限前提下,这样把音乐技能训练作为音乐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违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个间断的“集中”并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一种高耗低效的现状。


三、提升识谱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坚守新课标引领导向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由低到高不同学段学生识谱教学的学习标准是递进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教师在教学内容、程度、方法上一定要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坚持课标引领。如《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1~2年级)提出的识读乐谱标准为:“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歌曲《小红帽》教学为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可以这样设计情景教学:在每小节旋律上方设计一个脚印,比一比:踩脚印,唱旋律,看谁能帮助小红帽更快回家。再让学生找出旋律中不相同的乐句训练节奏并模唱乐谱,最后让学生们踩着节拍模唱歌曲的旋律,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进行了唱名模唱练习,印象深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


(二)提倡“听”“视”唱融合模式“听唱法”就是先听后唱。教师先是反复地让学生听录音听范唱,然后再组织跟唱,在听唱跟唱中学会歌曲。“视唱法”就是直接看谱教唱,将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训练。“听唱法”注重发挥音乐听觉艺术的优势,歌曲教学难度小学的快,但容易淡化识谱教学。“视唱法”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且形式简单枯燥,学生对识谱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初学识谱不宜采用。实践中教师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将两种教唱法相互融合,合理安排教学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体验多样化课堂教学


1.快乐学习,利用游戏激发识谱教学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生动活泼的游戏做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的“代言人”,对提高识谱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游戏教学的方法尤其适用低年段的学生。


2.巧设问题,以节奏训练激发识谱教学潜能。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将节奏训练作为识谱教学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谱潜能,为进一步的识谱唱谱打下扎实基础。


3.器乐搭台,结合乐器训练固化识谱教学效果。


识谱教学中音准的把握是一大难点,而乐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习乐器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奏出乐谱中的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强化识谱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可以选择价格低廉、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的口琴、竖笛、竹笛等乐器适时地进入课堂教学。从长期的观察看,学过乐器的同学在音准、强弱、节奏等识谱表现能力上要普遍高过未学的同学。


(四)突破重难点教学瓶颈识谱教学难就难在音乐具有节奏、音准、强弱的变化,正是这三种变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教学中必须勇于突破这三个教学“拦路虎”。一是节奏先行。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附点音符、休止音符、切分音符及单纯音符等常用音乐符号的意义。其次是通过练拍练唱,让他们体会各种时值与音符长短的关系。第三是让学生养成打拍子的习惯,将节奏练习贯穿课堂教学。二是把住强弱。强弱训练应先让孩子们明确几种常见拍号的强弱规律。如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等。第二是借助听唱、演示、体验等手段讲解不同拍号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最后要反复地练习。三是掐准音高。通俗的说就是“不走调”。教学中要对“走调”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多听多唱、分组唱、个别唱、重点唱等,让学生逐渐积累形成一种音乐记忆,提高音准判断力。


作者:余丽萍(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大田366100)

上一篇: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教学论文(共2篇)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的教学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