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思考建设研究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3:47

  

第1篇: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的现状


  (一)体育经费不足,体育教育资源匮乏


  中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套受制于当地财政支出,学校本身有较弱的自创能力,我们的学校基本都靠当地财政经费支持,偏远农村学校经费更是有限,特别是用于体育教学的经费就更少了。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学校处寻乌县以北45公里处,属于偏远地区学校,我们的没有设置专门的体育功能室。其实,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像我们学校的一样体育教学经费紧张的经费比比皆是,体育教学经费不足,体育教育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教育理念落后,教师只注重升学率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大都重视对文化课的教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的指挥棒,有的学校甚至到邻近考试时把体育课程的时间分给数学、语文、英语等,久而久之,体育教学便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教育理念的落后,教师只注重升学率是制约体育功能室建设的因素之一。


  (三)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人管理体育功能室


  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教学环境、薪资水平都无法与城市学校没法比,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不愿去农村从教,就算去了,农村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教学环境的恶劣根本留不住教师。就算留在农村教学的教师也因为各方面的条件,得不到及时的学习提高,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门的教师管理中小学体育功能室,管理的相当不规范。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让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功能室的建设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意义


  (一)体育功能室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素质教育开展的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体质的重任全都落在了体育课堂上。中小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体育课是学生锻炼身体的主阵地。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有效管理可以让学生能有效的利用体育器材,发挥体育器材的真正作用,因此,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有效管理间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体育功能室建设可以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鉴于目前学生升学形势的严峻性,教师和家长在有形和无形中给学生巨大的压力,再者课业的繁重,让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变得越来越焦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有效的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度,忘却烦恼,愉快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功能室的规范化管理能充分的使用体育器材,保证学生正常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有效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建设管理的方法


  (一)农村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重视对体育功能室的建设,充分认识到中小学体育功能室对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具有保护性。


  (二)体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倾斜,加强对体育功能室的管理


  体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体育设施的不完善,教师的很多教学活动没法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乏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我们的体育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应该向农村倾斜,给农村中小学配备全套的体育器材,加大体育功能室的建设管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


  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者,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一般都是教学年限大的老教师,新教师较少,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足够的教育资源,尽可能的实行小班制,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为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去农村教学,一方面应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适当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资;另一方面增强教师下乡教学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让更多的人资源去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学。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深入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重组的精力。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但是农村中小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体育功能室的建设管理极不规范。为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应该加强对体育功能室的建设,配备齐全的体育器材,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完善体育器材登记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赖雄飞

  第2篇:关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探究


  “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新公共管理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农村体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农村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村体育长期以来仍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考虑更多的是供给主体的利益,体育公共服务观念明显滞后,以管理代服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这种体制框架在整体上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体育公共服务性、公益性、共享性”的规律相悖,成了制约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距离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渐行渐远。


  1.农村体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供需脱节


  我国的农村体育组织管理采取垂直管理模式,缺乏下级对上级的制约因素,容易造成乱用职权或上、下级严重脱节。同时,乡镇文体站、村干部两级部门作为沟通各级农村体育领导机构和农民之间的纽带,起到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到了镇(乡)一级就不够健全,基本不再向村一级延续,造成农村体育管理机制运作不畅,农村体育管理主体与客体与脱节。


  2.农村体育服务政府财政投入严重短缺


  一方面,受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群众体育的财政政策不尽合理,城市体育设施由国家拨款投资,而农村则由县、乡(镇)财政负责。由于当前基层财政吃紧的影响,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居民在体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不均衡。另一方面,在农村体育的运营模式方面,政府创造条件和诱导政策促进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尚未建立。


  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缺乏有效监督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对农民体育工作认识不足,农村体育属“软任务”,工作边缘化,往往被置于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地位等。对政府在农村体育工作规划、工作过程和实施效果上缺少必要、有效的监督,制度上的约束也不够健全。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农村体育工作,缺乏必要的规范,造成政府规避责任的现象。由于缺乏监管,致使农村体育事业单位即缺乏激励也缺乏约束的有效手段,效率低下已经成为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


  (二)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用新公共管理理念指导新时期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转变行政管理理念、加强公共服务意识、更新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由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建立多中心、多元化与合作网络式的管理结构,已不仅仅是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管理改革的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创新体育管理组织体系


  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好的治理要求在组织结构和制度关系间求得某种平衡。合理设计群众体育的组织结构,协调好各管理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农村体育能否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体育管理组织体系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不断完善政府管理机构,健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发挥各系统的整体功能。各类农村体育组织要采取由上至下的领导网络和横向沟通体系模式,形成各级层层直接纵向管理和横向沟通的机构管理运行网络体系。要形成完善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激励等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建立多元的农村体育服务产品供给机制


  首先,应努力实现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保障,建立农村体育服务实施主体多元化机制,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单位、体育企业和社会体育团体等的主体作用。


  其次,应努力实现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社会化。建立多元的农村体育服务产品供给机制,就是要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法制法。


  三、我国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内容与举措


  (一)树立服务观念,加强农村体育服务意识;


  各级政府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体育发展,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一是要摒弃传统体育管理体制下形成的“管体育”、“办体育”的思想观念,实现观念创新。二是要树立国家、社会、单位、个人齐努力,共同举办农村体育的观念,实现服务途径的创新。


  (二)转变行政职能,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宏观管理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要在农村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实现政府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要构造一个在政府指导下的以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激励与约束并存、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化的体育组织与管理框架。


  (三)改进行政手段,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体育,要有科学的指导、科学的管理、科学的建设。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村体育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并完善农村体育的管理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直接管理转向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的间接调控,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主体错位、缺位,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提高综合管理、服务与引导农村体育发展的能力。


  作者:姜子庚

  第3篇: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体育总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发展而变化,人们参与体育的程度,也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深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使农村体育事业也发生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投入越来越大,农民群体的体育意识逐渐增强,体育参与的程度逐渐深入,农村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也悄然出现。而计划经济下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下,必将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其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农村基层各类体育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农民体育管理的自主意识处在萌芽状态;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公共事业的做法,依然保留行政管理自上而下的惯性,致使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政府仍然是其运行的主体,许多农村体育组织没有发挥出民间体育组织应有的职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1、农村体育经费短缺、场地设施严重不足;2、缺少管理人才与有效的管理手段;3、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完善;4、体育指导员匮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乡镇一级虽有政府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但形同虚设;2、农村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工作性;3、农村体育管理思路落后,体育人才缺乏;4、农村体育社会团体严重缺乏。


  二、农村基层群众体育管理落后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农民对自身发展需求开始不断增强,体育健身已成为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农村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国农村体育在总体上处在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仍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体育文化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一)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专制和集权的高度统一,农民历来处于社会的底层,这使得他们养成了对统治阶级唯命是从的传统思维习惯。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政党一体化、政社一体化、政经一体化的单一领导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但集权式管理仍然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使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依旧过分依赖上级部门。其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基层体育活动和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上,作为管理主体保持着较大的集权性,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仍担负着直接的管理职能,同时农民体育组织缺乏自主性。


  (二)二元体制的格局。中国国情背景下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我国城乡体育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公共资源支出的差异;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是社会福利保障和文化生活的差异;四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以政府公共资源支出为例,政府长期以来对城市公共资源支付了大量的明补与暗补的财政补贴,公共资源向城市居民倾斜。城乡体育差异的格局因此而形成,势必造成农村体育资源短缺、体育人口比例较低的现状。许多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可享受的福利待遇,其中包括城市居民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活动组织等)。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在许多方面仍然对农村与农民、城市和市民采取着不同的政策。正是由于人为地增加了工农差别,造成了城乡壁垒分隔的局面,致使农村体育场地短缺,进而形成了城乡体育差异的格局。由于实现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致使城市化发展滞后带来的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的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我国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模式构想


  (一)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思想。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农民体质为宗旨,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以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为主要任务,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社团具体操作、政府与社团相结合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政府在宏观管理上,要完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化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体育健身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和有效地开发利用,造就一支热爱农村体育公益事业建设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同时,使中央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管理机构、体育社团各行其职,各尽其能,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把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二)未来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实施策略


  1、政府向地方体育社会团体放权和分权。未来的管理体制必须贯彻“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政府把过于集中的权力横向分权给社会体育团体以实现社会化管理,纵向放权给各社会基层以实现层次化管理,改变政府对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全管理结构,改革为与社会体育团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管理结构。


  2、依据市场经济进行职能定位,完善目标管理。体育行政机构是一个宏观管理者,其基本职能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制定群众体育发展战略,并指导实施;协调各区域体育发展,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居民得到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确保体育的权利人人享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的制定,并监督执行;建设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社团的基本职能是:负责群众体育的具体事务,以及对群众体育的直接管理,如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群众体育赛事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体育健身知识讲座等。在目标管理方面,为了农村群众体育的长期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应制定出本地区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及规划。


  3、加速农村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首先,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各级体育行政机构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农民开放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其次,要加大对农村体育场馆、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再次,要大力开发农村户外体育运动资源。通过开放、建设、开发三种渠道,改变我国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状况,进而实现体育资源的综合与合理利用。


  4、加快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首先,人员选择上应以本地农民、中小学体育教师、农村离退休干部、农村体育爱好者等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拔主要对象,而不是由部分农村干部或体育行政部门干部挂名的有名无实现象;其次,加强对农村体育指导员的上岗前培训和等级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培训经费可由个人和政府各出一部分;第三,在提供服务的原则上,体育指导员应以提供免费服务为主,但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


  作者:邱志荣等

  第4篇:浅析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认识


  农村小学的体育管理如何朝着"三个面向"去努力。1、根据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现状,从"认识上的突破,教学上的突破和质量上的突破"这三个方面端正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方向;2、农村小学体育管理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管理原则,使农村小学的体育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3、农村小学体育管理的方法要坚持目标管理,做到计划性、针对性和兴趣性。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长时间来致力研究解决的课题。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这就需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与管理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去组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一、加强课堂组织管理


  一堂好体育课与课堂组织有密切关系,严密的组织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否则,松松垮垮就容易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体育课因其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现象。因此,务必抓好体育课堂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一般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环节组成,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


  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课的开始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老师一起做”、“快找同伴”或“反口令训练”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主体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尽量把枯燥的内容游戏化,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和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容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还要作好课堂小结。


  二、抓住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五年级耐久跑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跑走交替的方法,第二次课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呼吸方法,这样,在后几次课中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方法,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科学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组织形式,要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组织要多样化


  课堂组织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乐学、爱学。教学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的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课堂组织是教学纽带,组织好效率就高,反之,效率就低。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实”的原则,采用形式应多样、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一节课中,把准备部分设计为:“开放式”的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相互合作,改变传统的慢跑、集合、做操。把主体部分教学设计为:“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体育的魅力,活动的乐趣,陶冶美的情操。把结束部分设计为:舞蹈放松、意念放松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教学。这些方法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学生马上就会集中注意力,教师的语言也要以表扬、勉励性为主,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前分组,形成教学常规


  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质、技能、体育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把学生按性别不同大体分为三个组。(A为体质强,B为一般的,C组为差的)。因为要找出分组的依据,所以新接手的班不能分组,必须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最好是教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分组。


  分组教学不是在所有的课、所有的教材中都进行分组教学,而是对一些难度和运动量较大,和一些带有对抗性游戏的教材分组较为合适。


  经过多年来“分组教学”实践,体会到按“体质、技能分组教学”在课堂上既能满足体质好的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体质好的特点,又能充分地调动体质差的同学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这样即符合儿童特点,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愉快的去完成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任务,使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


  五、依据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同时,还要与同学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方法,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总之,建立和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规范课堂管理,强化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教法,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舒能洪

  第5篇:我国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体制即社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力划分的制度,其核心是社会管理系统中通过职能分工设计所形成的权力架构。[1]我国的农村体育包括农村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以及农村体育产业,还包括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


  1.新中国农村体育管理体制


  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是从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引进的军事体操开始的。由于旧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滞后,广大农村地区人民仍然在贫困线挣扎,根本无力参加体育活动。而中国传统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和官僚阶级相结合,根本无视广大农民的生存权利,旧中国的农村体育无从谈起。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相对较多,农业也被认为是国之根本。古代时期,农民又是被压迫最重的阶级,统治阶级又采用愚民政策管理国家,使得中国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迟缓。民国时期,虽然开始重视体育工作,但并没有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育工作机制。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体育工作,建国初期就在各级政府中建立了体育工作委员会,用来协调与组织各级体育工作,农村地区也有了自己的体育管理机制。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一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


  2.影响中国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农村体育的资金来源渠道逐渐多元


  以往,农村体育的资金来源非常单一。主要靠政府部门拨款,且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体育工作不重视,投入资金不足,无法有效地开展体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国家除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启动了“雪碳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还鼓励农村体育管理部门从不同渠道吸纳资金,支持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2.1.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体育的范畴包括:农村的学校体育和农村群众体育。但是由于学校体育属于教育部门管理,群众体育属于体育部门管理,从而造成了学校体育独立于农村体育之外。因此国家也正在将试点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并有意识将此项工作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群体组织的建设相结合,探索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2.1.3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村落最终将被社区代替,农民变成了“城里人”,其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和城市相似。根据这种变化,体育工作者应借鉴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的经验,建立以社区和街道为依托的基层体育活动点,利用其较好的经济基础,积极发展学校体育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


  2.2不利因素


  2.2.1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尚需深入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体育的管理体制出现了变革,但在农村体育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政府主管部门,它对其他体育团体实行管理、指导、监督等职能。其它组织在本质上是属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外延单位,并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工作方式,这就限制了群众参与农村体育工作的积极性。


  2.2.2基层干部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部分干部对体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许多基层领导没有认识到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体育不能解决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因此,部分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体育在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体育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2.2.3忽视了“村落”这一农村基层单位的体育工作


  农村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单位。因而农村村落是我国开展农村体育的重点,然而在现有农村体育体制下,村一级行政单位没有自己的体育部门,而在这些地区又不能像城镇中居委会一样就近接受县级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调用丰富的体育资源,大部分农村村落是在远离城镇的地方,分布比较分散,不容易进行体育指导工作,导致部分地区集中发展乡镇体育,忽视了村落体育的发展。


  2.2.4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自改革开放和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以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加之大型农机具的广泛使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出现。特别是打工潮的出现,造成很多农村地区只有老人和孩子守家,给各级体育部门组织体育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许多跟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没有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条件,也就谈不上体育教育。这些都是我国现阶段农村体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3.1加大农村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首先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体育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管理模式。同时积极鼓励民间力量投入到体育工作中来,利用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各种形式,向人们宣传体育,提高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大区域间的合作,积极探讨解决农民工的体育锻炼问题。企业中,恢复工间操制度等方法,解决农民工的体育锻炼问题。[2]


  3.2将体育工作纳入基层政府工作计划


  体育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的大事,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体育工作。要提高认识“将体育纳入基层政府的工作业绩中”,增加专门的体育专用款项,建立财务制度专款专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制定明确的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建立高效的体育工作机构。同时在农村推行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调动广大农民的锻炼积极性。


  3.3加强农村基层单位的体育管理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多数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薄弱,缺乏专业的体育干部,部分体育组织流于形式。在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时,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单位的体育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辅导站等资源,依托村委会,在乡镇的带动作用下,真正使体育工作深入到农民当中去。同时,要根据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好体育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逐步做到组织成熟、场地器材到位、体育骨干充足,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农村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3.4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开展多样体育活动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因各种自然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农村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和项目。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各自的聚居地,各民族由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体育项目更是绚丽多彩、极具特点。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时,应该结合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完善传统体育的竞赛制度和规则,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吸引人们参与,这是开展农村体育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健全农村体育管理体制。依托国家的相关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构建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体育管理机制,为我国农村体育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


  作者:孙丙霞

上一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传承及资源开发论文(共3篇)

下一篇:乒乓球教学训练改革实践研究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