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探“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发布时间:2015-07-15 10:42

 在幼儿教学中,“活教育”理念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它是由著名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率先提出的。陈鹤琴主张站在儿童的角度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并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教育,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我们都知道,“活教育”强调以儿童心理为依据,灵活变通地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活教育”思想,需根据地区、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为此,笔者基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从传情设境、游戏育人、生活助教三方面来思考,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践行“活教育”教学理念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传情设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情感是最直接的教学语言,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教学语言。幼儿处于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充满活力、感情充沛,对教师既敬畏又喜欢效仿,对同伴群体既依赖又爱打小报告,天真烂漫。笔者以为,将幼儿的“活情感”作为驱动幼儿教学的动力有着天然的优势,它不仅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幼儿之间的排斥情绪,还能够激发幼儿融入学习、融入集体的内在动机,促进幼儿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因此,我们不妨尝试抓住幼儿的“活情感”,将情感作为维系课堂、联系师生、团结幼儿的纽带,用真实的情感去表情达意,用逼真的教学情境去展现知识,以此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在幼儿园中班的歌谣教学中,笔者发现,虽然不少幼儿在没教之前就已经能唱诵了,很多幼儿会“唱”上两三句,但是唱不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唱不出对妈妈的深情爱意。由此,在这首歌谣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的任务情境,如妈妈为我做饭,妈妈为我洗衣服,妈妈接送我上学,妈妈为我补衣服等生活情境,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说一说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通过情境传情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真实情感,为“开口唱”渲染暖暖的温情。
  二、游戏育人,引导幼儿既做又学
  “活教育”的提倡者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生来好动,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由此可见,喜爱游戏是幼儿不可磨灭的天性,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载体与重要途径。笔者以为,游戏是幼儿“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怕麻烦、怕混乱、怕组织的消极情绪,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教学,充分发挥游戏特殊的育人功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即要教会幼儿如何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又要教会幼儿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游戏中,引导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在做的过程中互帮互助,让教学与游戏相互交融,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好伙伴。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为了活跃班级教学气氛,笔者设计了几个简单的趣味手指游戏,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低年级的幼儿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缺乏“上课”意识与“纪律”概念,因此,笔者设计了一套以规范课堂常规为主题的趣味手指游戏,内容大致如下:
  上课了!上课了!
  大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小门开了(两手小指分开);
  二门开了(两手食指分开),后门开了(两手无名指分开);
  中门也开了(两手中指分开),小朋友都进来了(两手十指交叉抱拳);
  教室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老师也进来了(左手食指竖起);
  全体起立,(交叉的十指全部伸展),坐下(两手交叉抱拳)。
  我们一起说,一、二、三,坐坐好!(手指比出1、2、3)。
  通过趣味的手指游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常规教学与课堂纪律管理变得活泼有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的纪律意识。
  三、生活助教,推动幼儿实践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个人主见与片面经验约束了幼儿的创造想象,死死围绕教材内容、依托纸质绘本展开教学内容,导致教育如一潭死水,毫无新意可言,也脱离幼儿们的生活实际。由此,在“活教育”教学中,不妨将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熟知的生活常识、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作为教学的助力器,以此驱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化僵化的教学内容,让课堂生动而富有活力,让教学充满惊喜且富有激情。为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将生活与幼儿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幼儿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并主动思考问题,尝试以小组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并鼓励幼儿开展以此为探究目标的实践活动,让幼儿获得实践动手的机会,以此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鼓励他们独特地体验创造。
  教学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红彤彤的年”时,笔者考虑到幼儿对“过年”这个传统民俗活动已经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一说到“年”,他们就可以脱口而出许多与此相关的词,如春节、灯笼、鞭炮、烟花、红包、窗花、包饺子、团圆饭等。因此,在这个主题活动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文化背景的渗透处理中,笔者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媒介,启发幼儿通过回忆、再现、创造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年”搬到课堂,并通过本课所学丰富它、完善它。为此,在讲解“年的传说”后,笔者引导幼儿根据故事设计新年贺卡,在贺卡中融入故事元素;在分享完新年的习俗后,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包饺子的模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饺子皮和肉馅来学包饺子,比比看谁的饺子包得好;在“交流过年感受”的活动环节,笔者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回忆与倾听的方式,分享自己过年的感受与心情,并鼓励幼儿将心情以歌谣、小诗、舞蹈、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出来。
  总之,“活教育”相对于“死教育”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亲近儿童,注重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心理,将儿童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使得教学方 向更为明确,教学目标更为踏实,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形式更为活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读懂“活”,真正将“活教育”用到恰到好处,用出“活”的意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潜心研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同时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当幼儿的人生导师,更要当他们愿意相信、喜欢接触的好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想法,让教学永葆童真。
  参考文献:
  [1] 朱水莲.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 陪伴幼儿发现童心世界[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9).
  [2] 赵永玲,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1(11).
  [3] 郑玲玲,杨超.试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2(12).

上一篇:世界文学教学中的经典涵咏与精致阅读

下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