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5 20:23

 1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宗旨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推进,国家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也得到快速发展。但由此也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各种新的问题,学生的就业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遭遇就业难问题。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解决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2 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通过走访调研高职院校、回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查阅就业资料、阅读分析文献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导致就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新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很容易导致就业问题的产生。 

  3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应与地方产业的需求与发展相适应,而当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缺乏明确目标,在人才培养上沿用老旧的专业设置,或参照硬搬本科学校的课程体系,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 

  2)有些高职院校市场导向不明确,尤其是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脱钩,行政干预过多,往往主观上去保护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传统专业,更有甚者因人设专业,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什么样的专业,缺乏市场需求调研; 

  3)隨着近年来生源数量整体下滑,高职院校为了吸引生源,新开各种热门专业,新开的专业在师资、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无法及时跟上专业建设,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制约着学生的就业[2]。 

  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不能有效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适应,这就从源头上成为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发展 高职院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随着扩招也不断增加。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比较热衷于建设新校区,靠贷款来新建大楼,追求办学规模,而对高职学校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管理研究不够深入,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不够重视,体现为规模效应,追求以规模求生存、求发展的倾向,偏离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得到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 

  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利用公共课和素质类选修课来进行,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往往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方面则无暇顾及,组织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不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动手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更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层次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不佳。基础课学得不扎实,对专业课有的存在畏惧心心理,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不能很快适应自己新的方向,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校的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学校的奖惩、激励机制也无所谓,自然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和上进的动力。由此造成部分学生专业课程成绩不理想,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工作中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4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对策 

  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应继续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走出去,到企业、同类学校多交流,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专业的需求状况,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体系,把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其特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充分体现重实践、重技能、重操作的培养理念,与本科院校进行错位竞争、优势互补[3]。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与改革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修改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行业新技术,从而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2)有效利用素质类公共课程和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3)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学生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锻炼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水平证书,为就业做好准备。 

  这样将专业和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使学生真正地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市场、社会接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企业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通过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订单班培养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等企业全程参与,深化校企融合度,依托企业行业化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新教学理念,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提前认知行业需求和自身差距,获取工作经验,提高职业适应力,使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正处于教学改革的大环境,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以项目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将来就业的模拟环境,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应当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質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提升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不断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鼓励,通过创业增加就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创业也是一种就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增强就业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就业。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树立新的就业观,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以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这样既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其他学生就业,缓解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职大学生就业正面临压力和挑战,高职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期,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是社会的强烈需求。高职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是就业问题,就业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同时关系到学生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胆创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改革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只有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和行动起来,才会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我国的教育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耀明.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20):84-86. 

  [2]冯汝忠.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6(17):128-129. 

  [3]王青.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问题[J].新西部:理论版,2016(13):125-126.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下一篇:帮扶学业受挫群体,实施毕业德育答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