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大学生心理障碍初探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3
论文关键词:高校 心理障碍 教育 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文章针对21世纪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时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只有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一代大学生,才能达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的。
  大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他们在思想、生理等方耐趋向成人化,自我意识、自我控制等能力得到增强,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北京大学近年退、休学学生中33写左右是因心理原因造成的。为此,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是非常必要的。
一、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who在1948年就为人类健康下了定义,即健康是指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完好状态。然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除性格和精神疾病性因子本身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外,更主要的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它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受教育密切相关。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将每一个大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健康的、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心理健康教育虽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不予重视,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发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轻者可影响其正常学业,或进一步影响今后的就业;重者可导致退学,甚至自杀和犯罪。
二、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心理障碍?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心理障碍是指人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和其他原因而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精神状况和心理状况。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大学生的心灵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认识自我、思考人生、探求未来的年龄,心理发展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涉世不深,憧憬未来,执着追求,又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困难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思想活跃,易认同新事物,但又易在复杂的事物面前良芬不分,是非不明。因而,在新旧观念的冲突,商品经济的辐射、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前,如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义与利的辨析、贡献与索取的思考等问题面前,感到困惑、迷茫,看不清前进的目标,踌躇不前,少数学生出现“信仰危机”,意志消沉,个别学生甚至经受不了物质的诱惑,走上歧途。
(二)学校原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学生出于过高的期望值,抱怨高教改革步子太慢,对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不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对学校伙食、住宿、生活服务条件牢骚甚多,于是,无心听课,得且过,悲观失望。这种情绪抑积在心,久而久之,极易造成心理障碍。部分同学特别是家境贫困者,面对缴费上学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优心忡忡,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同时,在社会转型期,经济至上和货币至上的观念也在冲击着高校,学校和老师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自身也出现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状况,必然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其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在现阶段,由于大学生在经济上尚不能独立,仍然要靠家庭资助才能生活,因此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仍起着重要作用。在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中,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一部分家庭已富裕起来了,来自城市和富裕地区农村的学生在吃、穿、用等方面大都较讲究,bp机、几百元以上一套的衣服己很普遍,女生的化妆也越来越高档,有的学生甚至在毕业前就学会了开摩托车和汽车,这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企盼的。对于贫困学生,其求学之路充满了富裕学生不可能经历而又无法理解的艰辛。他们一方面要承受父母期望与自身责任的重压,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生活奔忙,面对物质生活的极端不平衡而努力寻求自己生活的支撑点。他们要走的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人生路。个别学生的自卑心理就是在此情况下产生的。

2.来自家庭无形压力因素。有些家庭对其子女在校期间的表现提出过高的要求,如一定要子女加人中国共产党、当学生干部、获得“三好”荣誉和奖学金等,使得学生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这种压力是诱发逆反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3.家庭成员影响因素。当今社会,缺陷型家庭日益增多,来自这类家庭的大学生过早地体会了由父母分句、离异或再婚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新组成的家庭内的各种矛盾,父母在其心目中失去了威信,导致了他们孤僻、冷酷、无情、悲伤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维持过久就可能转化为心理障碍。
(四)自身原因
十年寒窗,面壁苦读,最终考上大学,实属不易。但在从中学到大学这一角色转变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各种关系,内心世界就极易出现两极动荡,从优越感到自卑感,从满足感到失望感,从轻松感到压力感,从自由感到惶惑感,形成心理上的落差,这是大学新生存在中的普遍现象。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
这是对大学生进行集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生活环境的现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促进其个性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大一的学生开设身心指导和学习指导等讲座,让他们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大二的学生开设恋爱心理辅导讲座,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走出爱的误区。对大三的学生开设耐挫折教育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增强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耐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四的学生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讲座,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外活动中
这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班团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活动。如开展“今天我是值日生”、“今天我是主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开展“百名特色学生”评选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有成功感,培养其自强心、自信心和自律习惯。开展“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提前走进社会,增强他们的公平竞争与参与意识,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将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将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体现教书育人的统一,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良好的学风。“两课”注意渗透“三观”、“三个主义”教育及诚实、积极向上、坚毅勇敢和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如通过美术欣赏教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体育课教学要在增强体质,使之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这是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学生常常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种压力而导致各种心理疾病。针对这一现象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就业、学业、生活、恋爱和受自卑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通过循循善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实现自我排解困惑和解决心理障碍的目的。建立学生个人心理资料档案,密切观察其发展进程,适时予以指导。也可开设心理咨询信箱或热线电话,对那些不愿或不方便面谈的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走出心理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是多元的,同时又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其教育途径也是多渠道的,只有及时地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的。

上一篇:试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下一篇:试论“情志相胜法”对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