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统计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毕业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21:31

  

第1篇:一般本科院校统计学本科实践环节的系统设计与优化


  社会经济发展的数字化、数量化和网络化等新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对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型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进一步把以前的单一基础、适应面窄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和广泛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突出应用性,应以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为依据,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保证毕业生有好的出路。按照“基础、实践、应用”多维立体化的应用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关键在于实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而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和层面,本文仅从实践环节来论述如何进行系统设计与优化以提升本科层次教育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设计与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各个分支领域、各课堂教学、各实验环节、各考核环节以及各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多角度、立体化的整体功能,以提高学生的水平、教育水准和就业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是一项动态的、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用全局的整体的思维和富有成效的改革创新的理念,同时还要理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水平是否适应课程内容;学生基础是否跟得上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与集中实践学生的关系;专业教育与交叉应用的关系。对于统计学这门应用极强、应用面非常广的专业来讲,其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和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实践教学环节做的不够深入细致和扎实,就无法发挥统计学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解释数据的各种优势,从而就会削弱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影响其发展,不利于其就业,同时也无法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因而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和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和优化


  实践教学,包括毕业论文、社会调查、认识见习、学年论文和课程设计等,是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应用知识、理解知识、深化知识、检查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对社会、生活、工业生产有直接作用的能力。同时,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设计与优化就不得不加大设计、整合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设计、整合和优化的路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层面、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系统。


  根据发达国家培养统计学本科人才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对统计学专业实际需求情况,在教育部统计学教学规范的大框架下,结合本校和本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实习和实训的综合系统。我们认为统计学专业的实践综合系统可从培养的需要和四年不间断的实践中建立起来,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生涯规划实践子系统、知识应用实践子系统、综合能力实践子系统和创新开发实践子系统。具体结构框图见图1。


  二、统计学专业实践系统的系统设计和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从科学合理系统的实践系统可以看出,实践系统是一个多元、多层次、多维度、多要素的复杂综合系统,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和实践,外加精心设计才能形成了较为适合一般院校本科层次统计学培养的实践系统。但任何系统、任何方案都是死的,还需要管理者、具体实施者、教师和学生等主体进行精心组织和扎实推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综合系统,建议可采取如下方法:


  1.构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组织机构、管理机构


  没有良好的领导、强大的组织和高超的管理艺术就无法适应应用型统计学本科人才的培养,也无法把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卓越。应设立由校、院、系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实践领导协调小组,并制定第一责任人,形成“一把手”工程,全程参与和监控专业实践环节的前期调研、方案策划、方案形成、具体实施、过程把控、矛盾处理以及结果的评价等。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再好的方案和系统,如果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将是不可能实现的空中楼阁。


  3.参与教师要有热情、激情和真情,在参与过程中教师应有积极的心态和富有创造力。


  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在具体实施的实践人员是实践环节能力实现系统优化的关键,再好、再系统、再完善的方案,如果没有优秀甚至卓越的实施者来负责实行、组织和实施,也就一无是处。因此,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应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激励措施,并引导他们进行实践环节的总结、研究,同时让他们也参与实践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并形成自己相对完善、系统的理念。


  4.师生的良好配合


  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活动大多时候都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所以两者之间配合度是高质量完成集中实践环节的重要保证。


  5.实施方案的制定要详细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既要形成总体的实施方案,又要拟定各个子系统、各个具体实践环节的专门实施细则,加大激励和处罚机制,并力求做到有规必依,精细化管理和可操控性。


  6.集中优秀教师编写设计指导性用书


  集中优秀教师和实验员编写和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性用书、教学案例库、模拟库、习题集、课程设计集、程序设计集、多媒体课件,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


  7.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如实习大纲、实习守则、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学生课外科研奖励办法、学生科研小组和社团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制度、课内实验报告制度等。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8.加强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


  切实加强统计与咨询实验室、数据模拟与仿真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新实验教学设备和手段,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9.教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必须要有学校、学院和系室的配合保证,这样实践的经费、场所才有一个强大的保障。实践教学环节也离不开教学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必须要资源的配合,而且也需要校外资源的合理挖掘和利用。认为要办好统计学专业必须具备下列一些必要的条件:①师资队伍精良;②统计模拟实验室齐全到位;③要有丰富的文献资料;④要有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开发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环境的和可视化的设备设施和手段。


  作者:苏理云等

  第2篇:高校财经类本科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1统计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大英百科全书》指出:“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艺术和科学”。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统计学的内涵。


  (1)作为一门科学,统计学是与数字打交道的,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的。


  (2)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以及统计推断。数据的收集又可分为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两个过程,而统计分析又可分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因而我们认为统计学具体可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推断。


  正是由于上述内涵,决定了统计学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性。从整个统计研究的程序中,可看到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实际上统计学主要利用数学中的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律以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这决定了学习统计学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同时,统计学主要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的。这也决定了统计学与经济学和管理学密切相关,学习统计学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


  (2)实践性。统计学是与数字打交道的科学,这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应用性学科。实际性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但是实际却常被忽略。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统计学最大魅力之一就是它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统计学基本知识的利用应以解决社会经济现象为目的,同时,社会经济现象得以顺利解决反过来印证统计学基础知识,使之更好地指导实践。


  (4)方法上统计学更多地会借助抽样调查。从统计学内容及社会实际情况,可知,统计学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将会过多地使用抽样调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抽样调查的重要性。


  2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辅相成,教学过程中两者不能偏废,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教材内容的安排与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导致统计学理论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分析而忽略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方法的教授。一般对非统计学专业的财经类本科学生,统计学要一个学期来完成,基本上48学时。而在课程的安排上,多数教材都是按照统计学的特点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推断作为各章的主要内容。而受课时限制,统计学的教授主要以统计分析为主。对统计调查和整理过程一带而过。


  受课程安排限制,忽略抽样调查的重要性。很多课本在统计学内容安排上都把抽样调查和抽样推断作为一章,放在数据分析之后单独进行讲授。这就使学生将数据分析学完后才正式开始接触抽样调查,殊不知,统计设计、调查和分析的数据多数都是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抽样调查的基本知识没学,先学统计分析,本末倒置。


  (2)统计学教授过分强调理论性而忽略实践。由于过分强调统计数据分析,使很多教师在讲授统计学的时候过分强调理论的讲授而对学生感兴趣的统计实践却往往忽略。这就使统计学课堂变成了数学课堂。


  (3)统计学教学忽略了与当地社会经济现象的关系。很多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中,单纯地进行理论的教授,即便进行实践的教授,也未与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3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由上述分析可知,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受教材内容及课时限制,过分强调理论,而忽略了实践。因此,统计学教学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探索。


  3.1调整教材内容,将抽样调查知识提前


  由于有些社会现象不可能全面调查,有些社会现象没必要或没有时间全面调查,同时,会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这都决定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抽样调查必然应是统计学讲授中的重中之重。统计设计、整理、分析及推断都离不开抽样调查,袁卫教授编写的《统计学》中已体现了这种想法,但并未单独拿出一章来强调其重要地位。因此,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应将抽样调查的相关知识在绪论部分加以强调,也可根据教学要求,在绪论部分讲授统计学相关概念及基本知识,然后单独拿出一章重点讲授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讲授内容上可强调抽样调查的前提——随机抽样以及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如何控制误差。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后各章节。


  3.2重视学生主动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鉴于很多统计学教学偏重理论,忽视实践。我们认为,在统计学教学中,应将学生的主动性融于整个统计学教学中。


  (1)以组为单位,进行统计设计——问卷调查设计。讲授完统计学基础知识及抽样调查后,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组,每组10人。分完组后,主要讲授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在讲课过程中,要求每组据自身情况,选一个较喜爱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鉴于开始出于安全性及便于管理,让学生选择与大学生相关的话题,调查对象主要是本校的学生)。学生问卷设计主要是以课余时间为主,以一周时间为限。


  (2)派发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和问卷审核。讲授统计设计和调查的这周时间里,学生将设计好的问卷(这些问卷要经过老师审核以及学生集体修改)打印,并在学校派发。派发后将问卷回收,学生对问卷进行初步审核,确定有效问卷。


  (3)问卷的整理。学生回收完问卷并完成初步审核后,我开始讲授统计整理的内容(学生l周的时间完成上述内容,而1周正好可以用3个课时讲授统计设计和调查内容)。这一章重点讲授如何将回收的数据录入电脑,如何分组及如何形成数列,并用EXCEL画出各种统计图形。而留给学生两周的时间把回收的问卷录入电脑、分组,形成数列,学生在实际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4)问卷的分析和推断。问卷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的讲授,统计分析内容较多,既涉及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还涉及综合指数及时间数列等问题,用课时量较多,这个过程中,各组据自己问卷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最终达到对每一道题目都进行系统的分析。由于问卷设计内容中使用的方法可能与讲课的内容不一致,这就要求学生打乱问卷题目顺序,学了什么方法就使用这种方法解决问卷中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几种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时间数列和变量数列的区别、时间数列中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判别方法以及综合指数相关的知识等。


  3.3将统计学教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最大热情也就在于学以致用。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统计学教学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讲述统计学计算题时与本地社会经济现象相结合。如在讲述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时,可把当地某企业作为案例,利用该企业的数据结合假设建业和方差分析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会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统计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刘伟

  第3篇:新建本科院校统计学教改路径研究


  1引言


  1999年以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一大批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升格、转制等方式组建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它们因组建时间短,实施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通常被称为“新建本科院校”。截至2016年,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达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本科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基本上是应用型高校,而统计学作为一门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应用学科,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和生源上有先天不足,其统计学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统计学教育者的共识是统计学学生数学基础差,对统计学有畏难心理,教学模式以“满堂灌”为主。但是大多数统计学教改文献基本以定性分析为主,没有从实证方面找出影响统计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某学院经管系2012级本科生统计学成绩为样本,发放250份调查问卷,回收合格问卷208份。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统计学成绩的影响因素。某学院经管系成立于2008年,是典型的新建本科院校。经管系分别是会计学、管理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共有本科生355人,样本量占总体比重的5859%,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三个专业的学生都在大三上学期学习统计学。该系有两名统计学老师,一个是老教师Y老师,教授职称,有多年教学经验;另一位是年轻教师Z老师,助教职称,学历层次高。选取三个专业的统计学成绩样本,便于各专业横向比较,并且经管系国贸专业和会计专业既有二本基础的学生又有三本基础的学生,学生层次不一有助于样本结果的对比分析。此次调查问卷一共涉及20个问答题,主要变量有学生的统计学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成绩、性别、专业、对统计学的兴趣爱好、喜欢老师的类型等。调查问卷有很多如性别、专业等分类变量。这些变量不适合用经典的回归分析处理,本次调查主要选择T检验、F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影响统计学的相关变量进行研究。


  2对经管系统计学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选取影响统计学成绩的十个变量,其中有连续变量三个,分别是高考成绩和高考数学成绩,其余七个为分类变量,分别是学生所在的专业,学生高中文、理生信息,统计学任课老师,喜欢老师的类型,学生性别,学生层次(二本生或三本生),学习时间。


  首先,对统计学分数、高考成绩、高考数学成绩三个连续变量进行单样本非参数检验k-s检验,得出以95%的置信保证度认定三个连续变量为正态分布的结论,以下的T检验、F检验都以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为前提。


  然后,我们将三个连续变量进行Pearson(α=001)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统计学成绩与高考成绩与高考数学成绩相关程度并不高,可以将两个连续变量高考成绩与高考数学成绩在影响统计学的诸多因素中剔除。


  其余影响统计学成绩的因素全部为离散变量,其中专业、学习时间、喜欢老师的类型的选项大于两个,适用于对统计学成绩连续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用F统计量进行检验。而文科/理科生、性别、任课老师、学生层次、喜欢统计学的程度的选项为两个,适用于对统计学成绩连续变量的独立样本的T检验。


  除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其他变量都影响统计学成绩。这些相关变量有专业、喜好老师的类型、文理科、性别、学生层次、兴趣爱好、任课老师,这些变量之间做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从分析结果看,影响统计学成绩的诸多变量中,前五个因素专业、任课老师、兴趣爱好、喜好老师类型、学生层次累计可以达到初始特征值方差的89435%,接近90%,前五个变量可以解释90%统计学成绩。选取这五个影响变量再做主成分因子分析。


  可以从分析结果中,看出第一个主成分主要是专业和任课老师;第二个主成分主要是学生层次;第三个主成分主要是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爱好。第一個主成分中专业和任课老师之间高度相关,两者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27,两者选其一就可以。从教学实际情况看,Z老师教授会计和物流专业统计学课程,Y老师教授国贸专业统计学课程,任课老师直接影响各专业的统计学成绩,可以将任课老师作为第一个主成分影响因子。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影响统计学成绩的三个最主要因素:一是任课老师,代表师资;二是学生层次,代表生源;三是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爱好,代表学习态度。这个结论与现实的实际情况十分吻合。


  3思考和展望


  我们已经通过实证分析正确找到影响统计学成绩的因素,那么提高其教学水平,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强化师资


  在诸多统计学影响因子中,老师的因素权重最大,可见师资对统计学成绩起着最重要的因素。而一个好的统计学老师,既要有深厚的数理统计学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长时间的教学经验。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差异很大的不同专业都会用到统计学知识,要求老师对相关专业都有所了解。培养这样的统计学老师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挑战。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资质力量相对弱,学校名气不如老牌名校,有时很难吸引到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而现有师资力量的培养又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对现有师资力量培养提供适合的制度和平台,尊重教学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师资水平。


  (2)提高生源质量


  统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学科,与相关学科关系很紧密。它要求学生要有好的数学、经济学基础,对生源的智力、数理基础、毅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从实证分析的结果看,二本学生的统计学平均分明显高于三本学生的平均分,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但是现在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资金问题,喜欢多招一些三本学生,从而降低了生源质量,对很多学科的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统计学就是其中之一。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生源,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去功利化”,把提高教学、培养优秀人才作为高校工作的首要目标。


  (3)建立良好的学风


  要建立良好的学风,必须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要先有对统计学的兴趣爱好。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兴趣爱好对统计学的影响十分明显。但是从教学实践看,很多学生对统计学有一种畏难心理,一提到统计学就皱眉头,更别说有兴趣了。良好学风的培养是一种软件建设,对于很多经管学院来讲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挑战。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容易置办,但是学风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讲,统计学是核心课程。统计学是经管类本科学生必学的一门课,它是承接前面专业基础课和后面营销学、计量经济学等专业课的纽带。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学院可以组织一些SPSS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或者邀请资深的统计学相关的专家或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就业方向。最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引导,鼓励学生报考统计局的公务员,或者在课堂上做一些统计学的试验实践项目等,而这是一个需要老师长期坚持的过程。


  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在教学改革中都需要学校加大对软件、硬件的投入,也需要制度和管理水平的跟进。而且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那么在统计学教学改革提高的过程中,其改革的路径如何选择呢?个人观点如下。


  一是循序渐进,先强化师资,再提高生源,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加强学风建设。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对一些缺乏资金的高校来讲,师资的投入最小,先从容易的事情入手,等师资巩固以后,再慢慢减少三本招生,等学校资金充裕了,就完全注重生源质量的提高,慢慢建立相应的软件、硬件,提高管理水平,在整个过程中逐步落实学风建设。但是这一过程的缺点是改革时间长,很多改革措施容易随着形势变化而失效,改革容易“夭折”。


  二是暴风骤雨式改革,强化师资,提高生源,学风建设同时进行。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改革立竿见影,效果明显。但是,师资的培养和学生生源提高同时进行,一次性投入太大,学校资金容易出现困难,而且改革涉及学风建设时,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有的时候跟不上,容易产生新的问题。


  教学单位或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选择不同的改革路径。统计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耐心、细心和信心。从大背景来看,中国的教学改革有了新的动向。很多省份在高考中二、三本合并招生,这意味着三本将退出历史舞台。这对于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来讲,能够有效提高生源质量,是一个好的现象。目前很多高校聘任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这也说明高校越来越重视师资水平的提高。这些有利因素也正在推動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发展。统计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深思与努力。


  作者:徐海等

上一篇:通信工程本科改革与探讨毕业论文(共3篇)

下一篇:投资理财大专人才培养与探讨毕业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