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德育语境下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7 00:54

  【摘要】现在的大学德育仍处于传统德育笼罩中,而大德育是现在的趋势,当今的大德育语境下,对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必将发生深刻变革。本文试图分析当今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更有效的养成教育培养方法,以便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关键词】大德育养成教育新媒体强化认识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要求高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能够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教育。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按照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知识广、素质高的实用型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起一套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大德育”的内涵


  大德育是指通过知识的传授、观念的养成、性格的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本文所指的大德育是从狭义的,即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讲的。“大德育”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德育覆盖的全面性。大德育观认为在高校生活中,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高校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服务部门也应倡导道德服务,将德育贯穿于对学生的各种服务中。二是德育的全员参与性。对于高校来讲,师生道德关系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这种良好关系的养成,不但需要校领导大力倡导,而且全校师生及各部门都要广泛参与进来。三是大德育是一个全过程的德育。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基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走向社会,都应该坚持系统的道德教育。四是德育方法的全面性。诉诸于人的良心而“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是德育的主要方法,通过各种道德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是高校德育的基本方法。由此可见,我们所谓的“大德育”就是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的方法综合的德育。


  二、国内外对于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早在古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曾谈及到如何做人,如何培养个人的良好修养。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做讲求仁义的“君子”。孟子认为对于学生,除了要传授其知识外,还要帮助其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即所谓的“养人”。由此可见,先圣们都非常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从不同层面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他认为青少年应该从小就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修为。


  当代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养成教育进行了研究,邢国忠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定义总结并强调了在养成教育中学校的主体性,同时也强调了家庭的配合,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柳国强(2005)年认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应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严格管理,使学生形成符合道德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他的研究重视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各学科知识的运用及手段的多样化。


  三、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偏差,自信心不够。高职学生大都经过紧张的高中学习,由于高考成绩不高才进入高职学校的,在这些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少数学生还存在自卑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对所上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都缺乏信心。


  (二)文明修养程度偏低,自我约束能力偏差。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各种原因,高职学生对于自我道德的约束能力和自身文明修养的程度都偏低。在道德方面,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基本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但大多未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知行脱节”的情况。


  (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大部分高职学生不爱学习,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选择也具有盲目性,导致以后学习中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也不愿去学习,对于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职业准备也不足,片面追求现实效用,缺乏正确的职业观。


  (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动手能力强。高职学生部分来自中专院校,三年的职业教育使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动操能力,高职阶段的学习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高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新事物接受的更快。他们在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及文体活动中特长突出。


  四、对高职学校养成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目标,强化认识,正确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领导必须正确意识到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将养成教育贯穿于始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才能切实引导学生重视道德养成,真正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


  (二)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推行学生的“自育”教育。养成教育是通过培养内在思想品质从而外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过程,是对行为的教育同时也是对思想的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需要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内化的教育,并随时跟踪,实时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生是养成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养成教育会发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学生已基本上具备了大学生应有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认知,学校可以借助专业讲解、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机会让学生增加一些行业认知,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于合格劳动者的要求,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会、团总支和社团组织开展多种活动,以主题教育、社会活动、讲座、报告会等载体,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良好修养的养成。


  (四)重视新媒体在当今养成教育中的应用。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如校园广播、论坛、微信、微博、QQ等,积极地介入学生的网络生活,合理地引导学生,实现文明习惯的养成。


  五、小结


  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文明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文明行为尤为重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他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其踏入社会实现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晓霞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下一篇: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