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怎样加强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09 09:32

  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初等教育学生正处在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成长速度快,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同时又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目前,国内初等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发展很不平衡等现状,如何加强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是关于能否正确引导青少年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作出简要分析。

 

  道德教育,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加强道德教育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初等教育作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阶段,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发展特点及其需要和道德认识水平,运用教材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事迹宣传、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介,加强德育教育,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启发学生的道德觉悟,引导学生践履道德责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个人良好的品德,成为道德的主体。

 

  初等教育即为小学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作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初阶段,是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强初等教育阶段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事关青年学生未来,国家未来和民族发展的大事。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古者小学已自养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1]“蒙养弗端,长益浮靡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2]。小学的道德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1 初等教育中道德教育呈现的问题

 

  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出,历代的政府,教育家都对道德教育有着较高的重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也深刻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精神文明建设就离不开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使得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取得较大的突破。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断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民道德观形成的巨大冲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局部的矛盾被激化,一些人被快速发展的经济冲昏了头脑,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这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道德形成也产生了严重影响,道德滑坡,道德底线一降再降。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等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经得到普及,人们接收新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阔,信息的大爆炸对正在接收初等教育的学生来说,既是利也是弊。所以,如何对现代文明加与充分利用,汲取精华变得更加必要。

 

  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发展不平衡。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直接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挂钩,所以东部的教育投入明显高于西部,教育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其次,城乡教育投入差距巨大,城市无论在居民经济收入还是政府的教育投入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乡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边远山区,居民收入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少,一些小学出了基本的校舍得到保障之外,教师配备不足、素质不高、连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课程、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内容更是罕见。再次,学校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均等,在城市,教育的硬件设施在近些年得到很明显的改善,学校数量增多。但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等存在巨大差距,往往存在在新生入学时有的学校爆满,有的学校一生难求的现象。最后,居民的收入差距对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就读影响巨大,家庭收入直接决定了学生能上什么学校,接收什么水平教育。

 

  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这里的传统教育仅指以考试为目的,以分数定优劣的教育。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还未完全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在初等教育中德育课程有名无实,在文化课教育中,太多强调考试实用性,以教授考试内容为主,道德的言传与身教均不足。

 

  2 初等教育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有立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必须从初等教育抓取,甚至更早。初等教育是学生道德认识的初级阶段,对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加以道德影响,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将道德认识转换为道德实践,从而使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即知行合一,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道德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必备能力,生存之本。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代表着社会正面的价值取向。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对道德有深刻的认识。社会是复杂的,正在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处在与社会接触的初级阶段需要时常以道德的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用道德对身边事物作出认识与判断。也是道德观不断形成的过程。初等教育过程中加强道德教育并用于实践。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

 

  道德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正处于智力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直接关系着个人的成长成才。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其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其道德素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就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学生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因为青少年处在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年轻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容易受外界的消极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情况时有发生,学校德育就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抵制和批判外界的不良思想和习气。

 

  3 如何加强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教育,我们应当结合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阶段发展特点以及学校师资配备环境建设等实际情况,把握德育教育原则与途径,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其中,应当注意的是,我们要克服一些思想倾向。一是忽视德育的作用,有些年长的家长或教师认为家庭环境好孩子自然好树大自然直,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学生自然或自发成长,放松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二是认为学校德育无所不能,能够包打天下,我们应当清楚的意识到学校德育所为有限,虽然学校德育对学生品德发展有导向作用,但其仍受到家庭、社会、大众传媒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德育不但有正功能,还会因为德育方向或方法不对导致的负功能。例如,当代社会诱导学生个人崇拜、金钱崇拜、墨守成规、强制说教、高压管制、放任自流、过度吹捧等这些方向和方法就背离了学生品德健康成长的规律和方向。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无论是道德意识,还是道德实践,都需要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在教师群体中,教师年龄参差不齐,教育方法多种多样。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步速度快,人们的价值观念往往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滞后,特别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师往往在原有的教育体制下固步之封、不能自拔。加强德育教育必须改变教师唯分数是从、为教学大纲是从。敢于接受新事物,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亦师亦友,距离近了,教育的效果也就明显了。一个学校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一致,组建相应的以教导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为中心的教师集体,及时互通学生的情况,定期研究学生德育中的问题,制定教育方案,相互配合开展德育活动,以促进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的形成,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将学校德育建设充分融入到校园生活中。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知识以及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教学。可以是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口头讲解、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或者是课堂上系统的讲授理论知识、期末的试卷测评;还可以是通过学校媒体广播、墙报的方式进行。其次,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组织校内的课外活动,通过劳动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例如,参加建校劳动、校园清洁、教室布置以及组织学校班级文艺晚会等,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陶冶品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团体活动,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品德。另外,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个别谈心、咨询、讲座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重视班主任工作这一环节,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此外,适当组织校外活动也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新农村建设、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动手劳作植树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还可以通过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是优秀教师和学生、民族英伟人典范,他们的言行、作风、为人处世、优秀品德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优评奖机制和奖惩机制,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用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例子及文化开展道德教育。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累沉淀了太多优秀成果。加强道德教育必须以传承和学习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道德文化的根源所在,才能找到与现实的结合之处,传统的优秀文化植根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通过日常的言行举止得到具体体现。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是培养道德的重要教育场所之一,人从出生就与家庭建立了联系,因为家庭中存在亲缘的感情因素,更容易形成道德观念。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需要在家庭和社会组织中进行实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做人教育,而学校教育主要以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为主,但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李自昌 来源:卷宗 20167

上一篇: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