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电子技术科目知识的解构综述

发布时间:2015-05-28 11:19

  学习领域含有知识一般涉及多个学课甚至于多个专业,并使其相互关联,但又不含有学课知识的全部,可能是极小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只要掌握与本学习领域相关的知识点,不必了解、深究全部。学科课程的解构与学习领域知识重构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的过程是工作过程为导向,要树立“行动即学习”的理念,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针对工作过程顺序的第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念知识的整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重构过程中还应发挥学生学习的动手操作的极积性与主动性。第二,重构的适度够用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整合,要适度够用。学生以适应工作任务为目标主动获取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能达到培养技术型高级工、技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学科课程的解构与学习领域知识重构体现为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应尽可能促进学生从技术、安全、经济,环境、职业道德等整体把握,学习领域注重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多维度的培养学生。第四,学科的课程应用电子技术论文发表的解构还应保证知识的总量没有减少,重构是只是知识排序的方式与学生认识方式发生变化。重构不是又是学科课程的重新简化版,是被压缩的学科课程的翻版。

  学科课程的解构与学习领域知识的重构的实践

  现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一般电气设备设计与现场施工等方面的实用型高级人才,毕业后能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包括才能、方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与高尚职业道德的综合素质。学习领域就是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教学所确定的内容,总是围绕一个主题目标来重建,在这个主题之下会包含着多个工作任务。学习域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构建,完全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根据教师能力、学校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完成学习领域知识的构建,在完成与每个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知识构建后,再对各学习领域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微凋,完成一个职业的教学计划的重构。

  讲解稳压电源学科课程授课过程与学习领域授课过程

  学科型授课过程1)理论基础学习涉及相关课程有:(1)《高等数学》(2)《电路基本分析》含有章节如:线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网络的VAR和电路的等效变换、一阶电路分析、二阶电路分析、交流动态电路等。(3)《模拟电子技术》含有如下章节、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互补功率放大电路、反馈电路等。在学完以上知识后才学习稳压电源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有很大差别。理论课程与动手操作课程是分开,同时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再学习实际动手操作课程。2)技能训练学习在学习技能训练时也有很多课程知识与训练学习,如:(1)电工电子元器件基础含有各类电阻、电容、各类晶体管类型、参数、应用、测量等知识。(2)电子技能实训含有安全用电、万用表使用、常用工具的使用、焊接技术等知识与训练。(3)仪器仪表操作毫伏表的结构与使用、指针万用表的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使用,示波器原理与使用。(4)电子整机装配与调试在学完以上课程后才学到稳压电源整机装配与调试阶段。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科型学习的缺点:一是时间跨度长;二是理论与实践脱离;三是学习内容多,同时学科型知识教学也限制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学习领域授课过程我们在运用以“工作过程系统”行动领域的学习领域教学习前,对“稳压电源调试与维修”工作过程为从工作过程中导出行动领域,从而达到了对学习领域知识的重构,首先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分析并细化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完整的工作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把握以行动为导向,依据本教学情景所需知识,运用知识适度够用原则,对知识点进行重构与增减。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理论、实际紧密整合。以稳压电源的制作、调试与检修学习情境中任务三变压、整流电路制作、调试与分析为例,对学科课程的解构与学习领域知识的重构(图略)再以万用表的制作、调试与检修学习情境中任务二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制作、调试与检修为例对学科课程的解构与学习领域知识的重构。

  结论

  既然是解构,就一定会跟重构连在一起。强调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实也是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举一,就是要总结经验,然后将之解构,抽象出共性的东西,反三,就是要把知识重构,把那从一中抽象出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行动真正领悟知识、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当然“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学科课程的解构与学习领域知识的重构还课程开发还在探索与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

上一篇:电子技术教育中提高学生意识的方法

下一篇:电子技术理论与实验教育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