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网络环境下农村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谈

发布时间:2023-12-11 17:12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变革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日趋密切,学生对现实的需求与动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引发了小学生诸多安全问题,给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带来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对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成为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小学能使用到优质的互联网资源,“班班通”项目得以实施,信息技术课程得以正常开设,为学生沟通信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为农村学校信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条件。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农村小学生由于接触网络比较晚,好奇心更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再加上其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信息安全意识几乎空白,隐藏着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对农村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构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上网的时候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容易泄露自己的隐私,对自己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危险。所以学校要构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要教育引导学生在上网时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一)立足信息技术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农村小学要根据学校的網络设施、电脑设备等硬件情况,对信息技术安全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对不同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安全授课,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信息安全意识。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涉及信息安全的知识点要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通过课程上的点滴渗透,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各学科通力协作


  学校组织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科学等重点学科的教师对有关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部分内容进行研讨,分享国内外信息安全的相关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探讨在其他学科进行渗透的方法。


  (三)丰富信息安全教育活动课程


  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的相关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讲座;可以开展以信息安全为主题的旗下讲话、班队活动、演讲活动、研讨活动、征文活动、签名宣誓活动等;可以就社会上的黑客、病毒等给用户造成损失的现象,进行深入的从班级到学校的大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充分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载体,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校安全教育氛围,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分阶段编写信息安全方面的校本教材,形成安全教育特色。


  二、营造信息安全警戒环境氛围


  由于各类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因此学校需要特别注意给学生灌输“防微杜渐”的思想,也许是陌生人的一个来电,也许是QQ上的一次问好,也许是一份文档的丢失,甚至只是一个快递盒子的随意丢弃,都有可能成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学校应该积极变换宣传方式,创设信息安全警戒环境,多方齐抓共管,保障学生上网安全。可以采取千人集会、公益漫展、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来提醒学生们注意身边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不可以忽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哪怕再微小的信息也要给予重视和保护。


  目前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多,比如手机、电脑、iPad、学校计算机课、班班通等,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对此,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需要密切配合。学校方面做好网络信息基础知识的传授、网络信息安全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等。家庭方面应该严格监督学生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长,加强对隐私保护和个人财产保护的意识。社会方面应该净化小学生上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网吧设置门槛,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家长的陪同不得进入网吧。网络上各种APP的使用应该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和成年人模式,推送内容和推送方式都要有所不同。


  三、注重网络应用安全意识培养


  (一)在培养学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渗透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中,往往隐含着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信息安全,离不开实际操作,只有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未来信息使用过程中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进而意识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习惯。各个教学活动之间要相互联系,而如何整合与统筹这些活动,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现有的电脑和校园网环境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教学。


  (二)在网络应用中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网络应用,而在学生使用各种网络应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常被一些网站宣传的表象所诱惑,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信息泄露出去,有的造成财产损失,更有甚者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网络应用中的各种陷阱,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密码,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恰当地设置加密度高的密码,根据不同需求,在相应网站中设置不同的密码,有效管理个人信息。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生活中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帮助学生保护个人隐私。在学习互联网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懂得上网某种程度上是把自己和别人的一些信息“曝光”,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必须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四、增强学生信息安全实践经验


  (一)大力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或者海报张贴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在网络上展示的,什么是不应该泄露在网络上的,以及泄露个人信息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二)创作实践机会


  可以设置场景,模拟信息泄露后学生遭遇的信息安全事件。这样的情景模拟贴近生活,贴近事实,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这种信息安全问题事件,加强对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应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上网管理


  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具体化。从学校层面来说,校方需要加强学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指数,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不断提高学校信息系统对网络黑客的防御能力,给予学生的网络信息以强有力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应该在自己的手机、电脑等设备上安装反入侵装置,尤其是手机,不要随意点击别人发送的链接,不要因为好奇而乱入没有安全执照的网页,不要随意输入密码,必要时可以给手机安装防木马软件。


  总的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与沟通手段,农村小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幅度提升了学习效率。但是网络之中也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小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现状,构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信息安全警戒氛围,注重网络应用安全意识培养,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观念,加强学生对个人隐私和个人安全的认识,防止出现沉迷网络的情况,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促进网络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