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12-07 11:17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渠道,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是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实况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将重点放在灌溉环节上,忽略了节水重要性,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流失和损耗,不利于长远发展目标的达成。为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就应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在保证农田灌溉效果的同时,降低资源、能源损耗,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资源流失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短缺或污染度增加,会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鉴于此,我国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研究力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化,融入节水理念,完善工程作业水平,在改进灌溉质量的同时,降低水资源的过度损耗,促进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依照农作物生长环境及所在区域水源分布情况,科学开展水源调度的重要技术,能够在保证农作物灌溉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节水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可以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效率,解决存在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现阶段较常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低压管道、小管出流这三种。喷灌是控制管道压力达到水资源输送目标的方式之一,人力消耗量较低,土地资源占用率少,能保证农业产值,是目前农田水利工程中较常使用的方式之一。低压管道和小管出流方式统称为微灌技术,是直接将水源送入到农作物根部,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一种方式,微灌技术具有水量控制精准度高、灌溉周期短、水流较小等优势,可达成节水目标。


  2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


  2.1渠道防渗漏


  渠道防渗漏技术是在传统灌溉技术基础上衍生而来的,解决傳统灌溉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传统灌溉方式中,渠道均是利用人工开挖方式实现的,因为人工失误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渠道经常出现渗漏问题,使得灌溉中水资源消耗量增大,增加了农业种植成本。而在渠道防渗漏技术应用后,渠道会利用石块、混凝土材料等实施加固处理,表面也会附着塑料薄膜、沥青混合料等来增强防渗效果,确保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有效传输,减少灌溉用水的消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不过在使用该技术过程中,需要对渠道实施定期检修和维护,以改进渠道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科学控制水资源浪费问题。


  2.2管道输水


  相比于明渠输水技术,管道输水将表面输水转换成地下输水,通过地下管道安装将河渠、池塘、水库等区域水源引入到农田内,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同时管道输水可有效保证水质质量,降低外界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管道系统内添加的净化装置,可及时将水中含有的杂质、淤泥等污染物隔离或剔除,避免因水污染引起的农作物生长问题,提升农业种植质量。在输水管网系统建设中,要对管道、分水和保护装置的性能实行细致检查和验收,以保障管道输水技术的有效落实,实现水质质量、用水量等的科学把控。管道输水目前多被应用在大面积农田灌溉中。


  2.3喷灌


  喷灌技术是在管道输水技术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在输水管道上安装小口径喷头,在管道输水过程中借助管道内压力的变化,促使水从喷头内喷出,进而达到喷灌目的。该方式应用中,喷洒出的水可以雾状形态散落在农作物上,维持灌溉的均匀性,避免局部多灌,局部水分不足情况的出现。喷灌技术可改进坑洼等地区的灌溉质量,达到节水和降低人工的目的。喷灌技术在应用中直接利用机械设备,如水泵、动力机等,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将水灌注到农田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灌溉面积,尤其是在大规模农田灌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4微灌


  微灌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喷灌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不同点在于,微灌技术下安装的喷灌喷头口径要更小一些,且喷出的水以雾状方式散落在农田中,节省水源的同时,维护灌溉效果。微灌技术优势在于灌溉水量得到进一步控制,且不用担心灌溉过程中出现水分蒸发问题,以达到节水目标。微灌技术现多被应用在西红柿、西瓜等经济性作物灌溉中。


  2.5步行式灌溉


  步行式灌溉技术将喷灌技术与农用机械融合在一起,直接利用农用机械装在喷灌装置,通过机械设备的移动达到灌溉目的的一种方式。该技术一般在经济不发达和水资源频缺区域使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对于区域节水目标的落实可提供可靠保障,步行式灌溉设备、材料投入相对较小,与其他灌溉方式相比,该方法在成本管控上有较好的优势,有助于维护最终的经济效益。步行式灌溉技术是利用拖拉机等设备托运灌溉桶实现浇灌目的的一种方式,具有可移动性特征,对于水资源短缺或干旱区域有较好的作用。不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农用机械设备予以科学选择和管控,以完善灌溉效果,避免灌溉不完全或连续性不高等情况的出现。


  3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资金、人力及物力作为支持,以优化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技术性能和作用功效的发挥。但由于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府扶持力度差异,相应的资源投入力度也会存在较大变化。为此,在落实节水灌溉技术时,还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管控的原则,根据农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灌溉技术和方式,以促进区域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如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内,可以选择资金投入和维护成本较低的灌溉技术,在经济发达地区内,则可直接考虑节水效果,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率,以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3.2加强后期维护和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均是在露天环境下完成的,会受到地质水文、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水利灌溉设施存在各种隐患。为此,需要定期做好工程维护和管理工作,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提高水利灌溉设施的运行效率,完善灌溉质量。具体来说,后期维护和管理中,一方面要做好责任科学划分,明确掌握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组建专业的维修团队,合理规划维修养护方案,并加以落实。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聘用专业管理人才,组建专门工作小组,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节水灌溉应用情况展开监督和把控。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农民保护意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维护中来,从而达到节水目标。


  3.3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工程质量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维持资金投放的充足性、合理性,促进各环节作业的顺利开展,保证各项技术性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在资金保障下,一些细节问题可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保证灌溉质量。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和区域集资。虽然我国加大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并提供相关支持政策,保障技术的有效落实,但政府给予的资金补助毕竟是有限的,难以支撑工程后期运行。所以需要加大社会集资力度,做好宣传和鼓励工作,完善激励政策,以调动社会群体参与积极性,为工程建设及技术落实提供可靠保障,在改善农田灌溉质量的同时,达到节约目标,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可在加强灌溉有效性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为农业发展及水资源保护提供助力,也为我国农业进步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关人员应加大对其重视和研究力度,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贡献。

上一篇:大中型水利工程农村移民安置方式浅析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及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