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11-07 10:00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是一个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生态县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简述福建省长汀县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展望其良好的发展远景。

关键词:长汀县;生态文明;对策

引言
   生态县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各个领域基本达到可持续发展。在我省,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日益备受关注,长汀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波折中进行。本文从长汀县的建设基本概况、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策措施等方面展开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求探寻一条推进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1长汀县生态建设的基本概况
  长汀县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土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国家、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长汀县通过封山育林、改良植被、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措施,展开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长汀县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17.8万亩, 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至35%提高到65%至91%,完成了重点水土流失区2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79.4%,有9个乡镇、18个村、21万人得到实惠,被专家誉为我国南方红土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和典范,成为我省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1]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宝贵经验对推动全省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对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2从生态足迹角度探索长汀县生态县建设的不足
     生态足迹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消耗总量,也揭示了人类生存持续生存的生态阈值。[2]通过生态足迹的角度研究可以得出,长汀县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发展的不可持续程度正在加强,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的加大,能源的消耗将会大量增多,从而引起生态赤字的进一步加剧,而这种消耗的加剧并不会得到任何生态生产性土地供给的补偿。[3]长汀县万元GDP足迹远大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长汀生态县建设对策
  在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长汀县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借鉴成功先例,为长汀生态县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
  长汀生态县建设要不断强化生态产业布局,以低投高产、低耗少排、循环持续为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要坚持,以一流的规划引领生态产业的发展;要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充分运用科学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生态转型,走新型生态工业道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长汀县特色的农业基地,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构筑都市型、生态化农业体系。[4]要强化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结合,多元投入、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3.2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支撑体系
  长汀生态县建设要坚持把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利用自然景观,加快城乡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具有山水特色、生态、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市。要科学定位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城市发展框架,高起点构筑城市框架,把长汀县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的远景目标出发。[5]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按照“生态化、园林式”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切实提高城市生态化水平。同时应高质量推动生态型精致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
3.3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支撑体系
  为推进长汀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调节企业行为的作用,建立一整套以市场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胆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大力推进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及运营的市场化。要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对县级机关部门实绩考核中逐步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分值比重。要健全社会评价体系,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扩大群众对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权益。要树立科学选人用人导向,把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6]
参考文献:
[1]罗学升.长汀县稀土开发与水土保持对策[J] .福建水土保持,2004,16(4).
[2]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马璇,宗跃光,刘志强.从GDP从GDP和生态足迹关联角度研究生态足迹结构——以福建长汀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40-7542.
[4]吴蕾,汤士翔,付元中.固始县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3).
[5吴利珍,程振荣,陶义贵.庆元县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工业科技,2010,13(1).
[6]孙玉峰.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长岛县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J].生态环境,2009.

上一篇: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腐蚀病害及对策

下一篇:如何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