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28 18:56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全面的发展,由过去以福利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性工作,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社会事业。残疾人是社会中既特殊又困难的群体,其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个人自身价值在社会价值中最直接的体现。同样,残疾人也需要就业,需要通过就业解决生活问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其人生价值。由于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程度低,且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大部分残疾人在就业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社会、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把促进残疾人就业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关键环节,创新就业机制,转变安置残疾人的就业方式,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社会经济发展的托底工作。

关键词:

    (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举措。)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帮助残疾人从单纯依靠国家、社会和亲戚救济、供养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的劳动权利的实现,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残疾人的就业状况是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当前残疾人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需求增加。
    随着残疾人参与社会意识的日益增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自身经康复后恢复补偿功能等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群体不断状大,残疾人就业需求明显增加。一是许多经康复后恢复补偿功能未能及时就业的残疾人,要求就业;二是残疾毕业生要求就业,在校残疾学生每年16.2%的速度增加,通过学习提高了劳动技能和文化修养,更渴望通过就业融入社会,服务经济发展。
(二)传统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的能力受限。
    1、大多数传统型福利企业经过一个发展阶段后,企业的发展状态处于相对稳定态势,其吸收新增残疾人的能力处于饱和、徘徊状态;2、由于残疾人受文化水平及劳动技能的限制,很难融入新增的的科技型福利企业中,致使新科技型增福利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大幅吸收残疾人能力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残疾人就业受到各有关用人单位歧视。
    各用人单位在实行“用人自主权”和“优化劳动组合”时,不同程度出现歧视、排斥、辞退和拒收残疾人现象,不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残疾人就业受健全人就业群体冲击。
    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失业人员不断增加,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双高服务型人才、城镇新增劳动力等庞大的就业群体不断地冲击着低素质、低技能的残疾人就业,使残疾人的就业难度日益增大。
二、解决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基本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打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舆论基础。
1、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一环。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获得劳动报酬收入的权利。残疾人同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使残疾人从单纯的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可以解除残疾人亲属后顾之忧,做好这项经济发展托底工作,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2、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对当前“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金融风暴给我国经济实体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更加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助,只有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认真的加以研究和解决,做好这项经济发展托底工作才能顺利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目标,使我们顺利渡过全球金融风暴的不利影响。
3、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论述。当前,为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及残联系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创新工作思路,找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出路。
1、机制创新:
    为了真正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实效,必须重视政府导向,推进全社会关心、落 实残疾人就业工作。在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服务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机构。重视政府导向,全面关注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和福利企业及安置残疾人企业扶持,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发展服务的专业机构,对达到法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评估,求职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组织残疾人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协调基层残联,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对残疾人就业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对各单位的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有劳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要了如指掌,心里有数,切实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有效到位的就业服务。向社会有关单位推荐符合条件就业条件的残疾人,鼓励、支持、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就业。
    二是转变思想。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对残疾人的关爱是人性中真善美的最好表现,也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直接体现,残疾人就业工作应得到全社会关心、帮助、支持,让全社会都来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及平台。
    三是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的事业得到了国家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要求: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全社会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就业工作、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政策、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完 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政策。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残疾人及安置残疾人单位的重点扶持,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充分体现政府全面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
四是明确责任。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应共同承担的职能,是每一位用人单位的一个应尽的社会义务,下一阶段残疾人就业工作更要调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履行责任机制、残疾人就业的监督检查机制、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协商机制等相关配套机制使工作更强而有力、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2、方法创新:
   残疾人就业工作工作方法的切入点是抓落实。如何抓好落实是个具体问题,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福建省制定的《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共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原则性规定变为可操作性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具体工作。根据就业市场出现的新特点制定新的方法:一是服务型劳动种类比重增大;二是科技型劳动在经济发展中比重增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调节范围扩大,产生了许多新兴服务业,各种类型的服务型劳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业的扩张,增加了许多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就业岗位。同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科技型劳动的比重不断上升,要求一线的劳动者操作技能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而市场化前提下的科技型劳动最大特点是人员流动性极大,使使用该类员工的管理者十分头痛,而残疾人最大的特点刚好是流动性较差,技术型的残疾人将面临更多的岗位机遇。综上所述,只要根据岗位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岗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3、内容创新: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招收和安置两个方面。过去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较少考虑残疾人的具体困难和特点,往往一“安”了之造成安置的残疾人不能完成适应岗位要求而离岗,从而形成了上岗下岗,再上岗再下岗的怪圈。在工作中应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在工作内容创新做文章,把就业与培训、创业等方面结合起来,切实将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第一,以就业需求为落脚点,加强特殊教育与岗前培训结合。残疾人的“双低现象”(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严重阻碍了残疾人的上岗就业,通过二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1、针对当前残疾人普遍文化层次较低的现状,开设培智班和特教班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从源头上抓好残疾人和残疾家庭子女的文化教育。2,联系有关部门设立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培训方式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实行订单式培训,培训期满试用合格的残疾学员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上岗工作。多渠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残疾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一技之长积极地去适应社会。第二,以职业要求为出发点,加强岗中培训。通过残疾人的基层协会了解残疾人掌握技能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如通过盲人协会发现有职业要求的视力残疾人选送他们参加省级盲人保健、医疗按摩师培训等。随着科技进步和机械操作自动化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一次学习、单一技能无法适应当前许多有科技含量的岗位要求,设立残疾人培训型扶贫基地是开展残疾人岗中培训做好残疾人就业中的重要一环。第三,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加强创业培训。在当前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如SYB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等。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在工作内容上求突破,出台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扶助残疾人就业”项目实施方案等优惠政策,在政策及资金上切实扶助残疾人创业。只有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三)抓好残疾人就业机构建设,全面提高服务层次。
    残疾人就业机构肩负着“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新的理论指导残疾人工作的实践和发展,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2、转变工作作风。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要把为残疾人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残疾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反映残疾人的意愿和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增强残疾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营造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者队伍。
    3、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组织建设,以区、街道(乡镇)残疾人就业机构为支撑点,充分发挥机构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抓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活动,完善社区残疾人组织,增强活力,提高效能。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符合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融康复、培训、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是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服务残疾人的作用,真正为残疾人多办实事、办好事。  
(四)、探讨残疾人事业 “综合开发式扶贫”与辅助“福利救助式扶贫”两种扶贫模式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就业。
   探讨残疾人事业的 “综合开发式扶贫”与辅助“福利救助式扶贫” 两种扶贫模式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就业。探索、确立由二种扶贫手段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的多层次扶贫体系。1、开展康复扶贫,投入资金为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2、开展科技扶贫,广泛收集实用技术信息,无偿提供给残疾人,促进残疾人自谋职业;3、开展项目扶贫,合理开发项目资源的扶贫方式,促进残疾人创业;4、开展文化扶贫,由“扶物”向“扶人”转变,促进残疾人从“双低”型就业对象向“双高”型人才转变;5、开展资金扶贫,由“输血型”扶贫转为“造血型”扶贫,针对部分就业能力较差的残疾人,适当进行福利救助式扶贫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救助功能上做积极转变,变单纯扶贫为扶贫、扶志相结合。通过扶贫进一步促残疾人就业,提高参与社会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状况。实现残疾人事业“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中国残疾人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2、许琳.论我国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J].江苏经济探讨.1996,l.
3、邓朴方《 人道主义的呼唤》华夏出版社. 1999
4、王雪梅.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就业保障政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
5、赵春鸾等.调查研究成果和理论汇编[M].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2006,(10)
6、朱东琼.北京海淀:“手拉手”帮扶残疾人就业[J].中国残疾人, 2007,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
8、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通知(闽政    [2011]69号)

上一篇:产生与发展、经济影响的实证调查

下一篇:寡头垄断市场的开放与福利的关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