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公共行政发展取向

发布时间:2023-12-09 12:47

  摘要:中国公共行政发展深受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的影响,但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同国外的差异性,造成国内应用西方理论套用研究我国公共行政,从而出现偏离。在现代政府的转轨中,以现代公共管理型政府为基础与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双重构建与发展,才是中国公共行政的正确取向。


  关键词:公共行政范式偏离服务型政府


  作者简介:王锦容,女,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8级研究生


  刘建国,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8级研究生


  我国公共行政塑造政府的基本政治制度原理上,从权力来源、行使方式、权力机构运行方式等中西方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的发展方向、途径及模式同国外是不同的。


  一、政府公共行政发展偏离


  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第一个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会议――“行政科学研讨会”。会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开展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的任务及发展中国行政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次研讨会的成功,标志着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重建,并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然而在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中仍然存在偏离。


  目前,相当多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家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和实践,而不是中国公共行政本身。所研究的结论一种可能是并不为我国公共行政实践服务,或者说现阶段是推行或不能推行的,只能说是符合西方公共行政的实践的。另一种可能是其中包含的内容部分不能为中国公共行政实践或理论所应用,其成果的内涵需“本土化”过滤,而不是照章取义。


  二、服务型政府公共性重塑


  我国政府作为一个现代政府,职能应该重新定位,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努力建设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1]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的职能虽然已经发生并正在继续发生积极的变化,但仍没有脱离原有框架。从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看,社会服务将作为政府职能转换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最后,在市场和计划之间有个合理的转变。我国目前的政府管理体制跟不上服务提供的需求发展程度,应进行不断地改革以满足服务供给的需求。我国前几次进行的改革,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当前从中央开始的大部门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五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将政府职能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以现代公共管理型政府为基础与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双重构建与发展。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处在初级的标准建立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供给的规范性。一是制定公共服务范围与责任分工的技术标准;二是制定公共服务质量的技术标准;三是制定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技术标准。根据科学管理原理强调绩效评估标准化和作业操作量化,目前权力共享、公民参与的服务型政府并未建立起来。[2]但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只是当代政府构建的一个标志性方向,体制和机制并未能真正跟上,并且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基本是采用市场化或准市场化的路子来推进服务供给等,这样的管理思维中国并未习惯。公共行政范式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其跨越式发展可能会造成民主的空洞且缺乏制度的保障,有时要补课。这类政府不同于历史上的管理型政府,而是兼有服务倾向和管理特征的现代管理型政府模式。我国本来是按照专业管理职能来进行政府职能划分的,这就造成部门林立、多头治理的局面,当前须通过大部制改革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分离,转变政府职能,从而进一步规范政府的管理职能,进而改善服务供给行为当前我国公共行政范式应以服务型为导向,利用后发优势来促进政府改革提高。借鉴西方的经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空中楼阁似的天方夜谈,而是在拥有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现代性管理政府基础上,通过改善服务供给来逐步增强公共领域的公共性。本文来自《中国发展》杂志

上一篇:刑警队长“双规”出逃之后

下一篇: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