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电力行业薪酬管理改革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07:00

 

 第1篇:电力企业薪酬改革透视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为企业所作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所给予的相应的报酬,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交易方式。电力行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要件,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绩效水平,许多企业将薪酬作为管理员工的利器。电力行业作为垄断行业其薪酬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积极稳步推进薪酬体制试点改革,薪酬结构日益合理完善


  积极推进薪酬体制改革是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为总体目标,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工资分配制度。目前,电力企业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的电力企业大部分都实行了岗位月薪制或薪点工资制。岗位月薪制是一种结合岗位综合测评、岗位设置与规范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工资能增能减的薪酬制度。它能够合理确定员工工资水平,拉开各类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通过建立以岗位月薪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新的薪酬体制不仅加大了关键性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激励力度,同时员工个人岗位月薪随企业经济效益上下浮动,与其岗位职责和劳动贡献相关联,消灭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绩效考核优势凸现,与薪酬管理相互促进


  电力企业考核一般分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和绩效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是专门针对员工专业技术职务和科研技术水平进行的考评。绩效考核是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这是电力企业薪酬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支撑点。


  广东地区是电力企业改革的“试验田”,以其考核管理制度为例,我们发现可借鉴之处:其一,实行分级分层考核,形成纵横交错的考核网,摈弃了过去单一的自评与领导评定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考核的片面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考核公平客观。其二,考核指标因考核内容差异而赋予不同权重,指标分值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对被考核者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采用软硬评价相结合,达成优势互补。在数据信息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以硬性评价为主,辅以软评价;在数据信息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以软评价(即专家评价)为主,辅以硬评价。比如,收集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信息时,类似经营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等硬性指标比较少,大部分指标都是软性的,需要合理地对其进行考评,这些指标包括遵纪守法、指挥协调能力、用人育人意识等。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它终究要为薪酬、培训、晋升等职能模块服务。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以“活薪”体现创新,形成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


  岗位月薪坚持以提高效率作为分配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利益激励为杠杆,以“活薪”制体现分配体制的创新。2006年后电力企业推行的薪酬改革,基本上都遵循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真正将岗位差别纳入分配体系。岗位薪酬体系把竞争激励机制贯彻始终。一方面,工作岗位不再完全靠领导安排,而是凭能力竞争,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考核与薪酬融为一体,“静态岗位,动态考核”,各薪酬单元与动态考核挂钩,明显克服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思想弊端,体现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


  四、重视现金激励


  据有关研究表明,不同激励方式对员工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单纯根据生产情况来设定目标时,员工的生产率平均提高10%;重新设计激励机制以使工作更为丰富化,生产水平提高了8%-16%;让员工参与决策的做法,使生产率水平提高不到1%;然而,以现金作为物质激励却使生产率水平提高了30%。这项研究为薪酬设计提供了客观依据:如果重视现金激励,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电力企业在薪酬改革时充分考虑到这点。电力企业基本现金收入占薪酬比例为78%,比房地产行业高23.5个百分点,比互联网行业高出2个百分点。


  五、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岗位月薪档差系数太小


  笔者在一家薪酬体制改革比较成功的电力公司了解到,虽然新的薪酬制度收效不错,但仍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档差系数太小,最低为1.100,最高才1.110。岗位月薪差距太小很容易造就新的平均主义思想,差距结构不合理使得薪酬应有的激励效果大大削弱。


  经济学中的锦标理论指出,薪酬和晋升是对员工激励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工资差距要足够大以产生激励,同时在企业里通常是职位越高,工资在晋升中获得的涨幅越大,倾斜的工资结构比平稳的工资结构更具有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1)类似于体育比赛,在决赛之前选手胜出后获得两部分奖励,一是奖金,二是获得下一轮比赛的“期权”;而对于决赛的胜利者——冠军而言,他的奖励就只有一笔奖金,因此决赛的奖金增加幅度就必须高于前轮的奖金增幅。同理,在企业中,职级越高,获得晋升的机会越少,因此必须通过更高的工资增幅来补偿。(2)越是向高层级岗位发展,员工付出的努力和困难就越大,所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薪资的增幅就应越大。所以说倾斜的工资结构要比平稳的工资结构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如果越往高职级,工资增幅越小,员工便会在心里估量:现在付出的努力将比以往更多,而且更困难才能获得职级的晋升,但是薪资的涨幅比以前降低了,这时候员工就容易失去向前发展动力。因此,逐步拉大薪金差距将更大的刺激员工在企业内部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福利成分单一化


  无论国内或国外,电力行业属于相对“高薪”行业,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国内电力企业福利水平也应处于高端水平或正向高端水平过渡,但通过调查发现,国内电力行业福利水平并非如此,而是福利成分都过于单一化,除了津贴就是补贴,而且绝大部分不区分岗位性质差异,起不了应有的激励作用。笔者认为国内电力企业应加大福利占薪酬成本总额的比重,实行复合型福利激励体制,在内部福利分配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岗位性质差异,充分发挥福利成分应有的激励效用,建立起“内部激励,外部竞争”的福利激励体制。


  (三)加快核心骨干和核心员工长期激励机制进程


  核心骨干和核心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企业必须建立适用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和激励导向性的薪酬制度体系,提高组织效率,降低组织成本。一个企业组织要想有凝聚力,必须有一套长期激励机制和前后连贯的薪酬政策。


  2006年各行业薪酬增长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06年GDP总值增长速度超过10%),薪酬水平的落后于经济增长与企业用人付薪日趋理性有关,对于员工更加强调对企业的贡献价值及为企业带来的利益。与此同时,员工们并不仅关心薪酬的绝对数,而且关注企业薪酬体系是否符合横向公平原则。因而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晋升机制,合理的薪酬福激励制度,是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2篇:供电公司薪酬管理研究


  企业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保证人力资源竞争的优势,才能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优势。供电公司具有国有企业体制,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管理又相对比较落后,企业的薪酬管理存在着很多弊端,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薪酬制度只有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企业的发展。


  一、薪酬概念


  薪酬是指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属于公平交易的范畴,是员工应得的报酬。


  (一)体系。薪酬体系归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工资。在薪酬体系中,工资是一项基本内容,是企业向员工发放的定期酬劳,是员工应得的固定酬劳。二是,津贴。为了补偿员工劳动付出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企业给予员工的一定酬劳。三是,奖金。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企业给予员工一些的资金补足,奖励员工的付出。一般而言,奖金发放是不固定的。四是,福利。除了以上三点之外,企业支付给员工的一种劳动报酬称之为福利。


  (二)管理。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与形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对员工薪资水平、薪资结构、发放及构成予以动态调整的主要过程。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的时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薪酬水平管理。在设定薪酬待遇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外部竞争性,还要符合内部一致性的要求,并且时刻根据竞争变化制定有效的方案。其二,薪酬体系管理。在此项工作中,主要就是对薪酬体系进行设计,并且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其三,薪酬目标管理。薪酬怎样可以和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怎样才可以达到员工的需求,均是薪酬目标管理工作的范畴。其四,薪酬结构管理。在此项工作中,主要就是对薪酬等级与工资宽带予以划分,保证其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电力行业薪酬现状


  (一)行业性差异。大多时候,行业发展的好坏使电力行业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大。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荒”现象逐渐加剧,在此形势下,企业员工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行业整体薪酬曲线相对平稳增长幅度不大。对于中层以下员工来说,相较于其它行业而言,其工资待遇较高,升职后,工资待遇差异不大,而到了高层之后薪酬甚至比其他行业低。


  (二)产业链差异。在产业链结构的条件下,企业资源分配普遍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电网、电建企业,因为等级差异,使得其处在的市场环境与产业政策也有所差异,致使彼此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收入差距。


  (三)地域性差异。自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完成了两大电网企业与五大发电企业的建设,如果与三级以下城市的最低工资进行比较,电力行业平均收入与其必然存在显著差距。


  三、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激励作用发挥不到位。现阶段,我国很多供电企业对员工的奖励,基本就是奖金、物品等,属于物质奖励,缺少员工在精神方面的奖励和鼓励。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员工不仅追求物质生活,更注重精神需求。供电企业的薪酬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背景下员工的需求,相应的薪酬体系比较落后。为此,供电企业领导必须重视薪酬体系的改革,强化薪酬体系的实施,这样才可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


  (二)薪酬设计不科学。近些年来,通过对薪酬体系的不断研究,在薪酬设计方面展开了一定的改革,然而,薪酬设计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缺少针对性与科学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均是使用同一套薪酬体系。尽管企业操作人员的薪酬体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企业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还是没有发生变动,使管理类的人才在工作中缺少积极性和热性,影响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供电企业绩效考核中,主要就是围绕经济效益、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等方面展开,相应的考核体系并不健全,更是缺少了一定的科学性,同时,缺少有效的手段对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优劣付出的多少,并没有在员工的薪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薪酬优化措施


  (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在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岗位进行科学划分,之后结合薪酬体系予以分析,借助评价要素对各个岗位的报酬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是影响薪酬等级的因素。最根本确定薪酬的标准就是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在企业中落实付出就会有回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是结合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在企业中展开分类、分层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经营管理与生产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效益成绩突出、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具有一定的倾斜性,需要区别激励。第三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合理制定岗位薪酬制度,保证权利与责任的一致性。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领导岗位清闲的情况,必须清楚待遇优厚而无所事事的岗位。


  (二)合理的薪酬结构体系。单一的薪酬结构不能满足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导致薪酬鼓励措施无法落到实处。为此,一定要强化薪酬结构的设计,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一是,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薪酬。虽然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但是不同的管理人员管理产生的绩效并不相同,因此,管理者的固定工资应该采用“宽带薪酬”的激励原则,根据管理能力绩效在实际中实现岗位等级的合理调整。二是,技术人员薪酬。在供电企业发展中,技术人员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在基本工资以外,提高技术人员的薪酬。三是生产人员的薪酬。生产人员虽然技能水平稍有欠缺,但是工作的环境比较差,劳动强度又非常大。在改善员工薪资待遇的情况下,借助出勤率、工作效率等予以分级,充分激励员工,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


  (三)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同步进行。按照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实施企业薪酬设计,充分的体现薪酬管理的公平公正,更好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薪酬设计和绩效考核是融为一体的,不仅要强化薪酬管理,更要加强绩效考核,实现相辅相成的效果,缺一不可。各有关部门领导严格把关,充分展现薪酬的杠杆作用。


  结束语


  为了使公司快速发展,就要不断的完善薪酬体系,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把员工的岗位和业绩相挂钩,薪酬制度与企业发展目标达成一致,使薪酬体系真正的做到科学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是供电企业的保障,更是推动员工努力工作的发动机。


上一篇:房地产薪酬管理设计论文(共2篇)

下一篇:党政绩效管理机制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