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铁路车务站段企业管理改革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02:50

  

第1篇:铁路车务站段企业管理的思考


  车务站段在铁路企业管理运输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强车务站段企业管理更是铁路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中亟需破解的难题。


  一、目前车务站段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1.人治大于法治。在很多铁路企业,经常是单位“一把手”说了算,一个人习惯于拍脑门决定大多事项,而不是根据站段的安全实际、设备现状、发展需求,制定切合安全管理、现场作业的管理机制,造成铁路发展脱离实际,脱离市场。


  2.重视考核,轻视教育。车务站段一般管辖范围大,工种较多,管理难度很大。很多单位都给管理人员规定月度任务指标,通过考核的手段促进职工按标作业。但部分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发现问题发牌走人,而不是面对面与职工讲清违章所在,讲清应该吸取的教训,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发生。


  3.“大锅饭”损害职工积极性。很多铁路单位实行同工同酬,不管你在哪条线,不管你在哪个车站,只要干的是一个工种,每月拿到的工资收入都相差无几。这种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严重损害了职工的积极性,甚至造成职工不愿意去作业量大的车站、艰苦偏远车站。


  4.职工素质普遍达不到标准。以前铁路招工对象都是职工子弟、铁路中专院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其中复转军人占很大比例,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铁路新技术、新设备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二、加强车务站段企业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


  (1)健全安全职责体系。通过规范上至段长,下至车站技术人员的所有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使每个管理人员清楚掌握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确保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2)健全能力建设体系。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把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纳入年度培训工作计划,突出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和任职后的适应性培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制度,并逐步实施各管理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同时敞开管理人员队伍的“入口”和“出口”,每半年组织机关科室专业干部和车站管理人员进行一次业务考试,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不及格的离岗培训,成绩太差的解聘转岗,切实提升管理干部的安全履责能力。


  (3)健全风险卡控体系。结合历年来暴露出来的各类倾向性、典型性问题,以及新线开通、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补充修改全段性的安全风险源、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更要细化到车站(车间)、班组的层面,增强安全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安全风险状态的动态监控分析,遇有风险程度上升时,及时下发《预警通知书》发布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或进行风险干预。比如,某一阶段,一个段管内很多车站保留列车较多,相关部门就得及时发现保留列车安全风险程度上升的实际,及时发布《预警通知书》,就保留列车防溜、防溜检查、列车巡检、联系挂运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督促车站及时采取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消除环节安全隐患。


  另外,车务站段作为各种铁路交通事故的牵头组织单位,还需要分系统、分层级、分岗位健全完善非正常应急处置预案,严肃站段党政正职带队值班的应急值守制度。同时还得补充更新各救援队的救援设备,发动沿线周边社会救援力量,与有大型救援机具的厂矿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切实提升各种非正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4)健全履责考评体系。首先,建立完善各种问题倒查追责办法、连带责任追究办法,做到对一件安全问题,坚持细查问题背后的问题,深究原因背后的原因,尤其是要放大问题后果,倒追管理责任,重查干部根源。其次,通过《下现场写实本》、《检查登记本》等手段和方式,与每个人的月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核对,看你这个月的既定工作任务完成了几项,完成的效果怎么样,再由科室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予以打分考评,并与奖金分配挂钩,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真正达到多劳多得、按质取酬。


  (5)健全安全文化体系。首先,利用段发刊物分期刊发安全文化建设征文,阐述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干部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感和践行意识。同时利用专题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岗位安全责任教育,引导职工开展“从严管理与关爱职工”、“我落标、我安全”等讨论活动,自觉养成保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其次,在每个车站、每个班组树立先进典型,加大表彰奖励、宣传引导力度,让职工在本站、本班组都能找到学比赶超的目标。第三,深入分析、认真梳理干部作风、职工作业等方面落后行为文化的具体表现,重点整治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等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人人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习惯的浓厚氛围。第四,通过开展家属访岗、评选五好家庭、制作安全亲情寄语栏等活动,充分发挥二道防线作用,使职工家属共保铁路安全、共享铁路安全成果。


  2.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


  (1)确保规章制度严谨性。如果规章制度一直变动,现场实施缺乏可操作性,作业办法漏洞百出,就会造成职工现场作业混乱无序,无标可依。规章制度的严谨性、科学性、稳定性是职工落实现场作业标准化的基本前提。技术规章管理部门要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突出新设备、新技术的合理操作、科学运用,也要突出现场作业环境、作业特点、人员素质等实际,也可以定期征求一线干部职工对规章制度、作业办法的意见建议,及时采纳修订,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符合现场作业实际,以更有利于职工有标可依。


  (2)确保职工素质“跟得上”。考虑到一个车务站段管辖地域范围大,往往单线半自闭、双线自闭、高铁专线等设备、技术同步运营,再加上职工流动调动的实际,如何确保职工素质“跟得上”是一个难题。职工教育部门须坚持实施“职工点餐、教师送餐”的培训思路,根据现场作业实际需要,缺什么,学什么。同时坚持逢培必考的思路,考的好的职工可以按月奖励,考的差的职工给予一次性经济考核,激励职工自觉学习业务,提高综合素质。另外,从全段层面细化划分苦脏累险岗位,在工资收入分配上予以倾斜,试行按件计酬,真正拉开差距。比如,同一个车站的车站值班员与助理值班员每月相差1000元以上,接发列车、调车作业量大的车站值班员与作业量较少的车站值班员每月相差1000元以上,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激励职工主动学习业务,提升技能水平,积极竞争更高岗位,实现职工流动的良性循环。


  (3)确保现场作业全面受控。一个人或多或少总有惰性,尤其铁路车务站段存在很多边偏远车站和单人作业岗位,如果长期没人巡视检查、监督作业,难免会出现职工不按标作业,甚至严重简化作业程序、当班打盹睡觉的行为,给铁路行车安全、给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在关键时段能对关键作业、关键人员进行重点检查,尤其是后半夜对单人岗位进行重点卡控,真正确保现场作业全面受控,督促职工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化,确保铁路安全万无一失。


  3.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铁路说到底是一个企业,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铁路企业尤其是车务站段不断学习借鉴优秀企业在宣传营销、客户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好的做法,尤其是重点学习客货营销知识,真正实现“铁老大”向“店小二”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货运方面,定期组织营销人员深入辖区厂矿企业,了解掌握企业产、存、售及发运需求,宣讲铁路货改“一口价”政策,对比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运价、运量优势,积极争取企业选择铁路发运。客运方面,加强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大客户的紧密联系,主动设计出行路线,提供上门送票服务;遇有节假日加开临客列车、加挂车辆时,积极利用地方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等媒介宣传客运服务信息,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


  第2篇:铁路企业体制改革中财务风险管理探讨


  一、相关背景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管理的市场化要求越来越高。2013年3月,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通过,铁路政企分开正式提上日程。3月1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铁路企业改革步入了新的阶段,铁路发展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实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到铁路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决策。铁路企业应当准确把握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强化自身管理,积极适应市场化要求,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自身科学发展。


  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铁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其中财务管理风险是一项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铁路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及财务成果,有效防范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对于铁路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升铁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受到各种风险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原有的既定财务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并有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铁路企业在改革进程中也同样受到财务风险的威胁,而且伴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


  对于铁路企业来讲,可能受到以下财务风险的影响: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是铁路企业可能受到的财务风险,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环境的优劣。


  三、铁路企业改革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相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来讲较为滞后,这主要是由于铁路企业受制于之前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企不分,铁路局仅仅代表出资者,而站段则是企业资产的实际管理者和使用者,这样一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性质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管理要求,极有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到铁路企业的发展。


  其次,资本结构不够合理。铁路建设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铁路企业在进行铁路建设筹资时大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这主要是基于资本成本较低的考虑,但这样也就导致了铁路企业的总资本中债务资本的比重过高,资金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企业就难以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企业经营就会出现困难,甚至会陷于困境。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铁路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过高是普遍现象,企业在流动资金不足或者生产扩张时首先向银行进行举债,这就导致铁路企业的负债过大,负债比例过高。


  再次,财务决策不够科学,存在主观性。当前,铁路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常常是依靠主观判断或者经验决策来进行,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难以保障,这常常会使得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预定目标难以实现,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或者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考虑因素不全面,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投资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样很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出现失误,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进而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最后,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原有的铁路企业管理模式中,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财务管理人员很少关注铁路企业的资金安全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常常会认为只要合理利用资金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意识不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使得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难以有效及时地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控,一旦企业受到财务风险危机,又难以有效应对,陷入被动。


  四、强化铁路企业体制改革中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首先,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层风险意识。铁路企业通过强化自身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法规,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观念,抓好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自身风险防范能力,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通过建立和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制度,完善自身风险预警,对企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不确定因素保持警惕,以此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功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将责任细化并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以此来有效引导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建立风险防范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筹资、投资等重大财务活动实施科学化管理决策,切实控制风险源头。


  其次,进一步优化铁路企业资本结构,构建良好融资环境。铁路企业利润率较低,价值竞争激烈,有必要确定合理科学的资本金比例,控制企业负债比重,使得负债比率处于安全水平,降低资金成本。铁路企业应当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和渠道,合理采用各种财务指标,确定好权益融资跟负债融资的最佳比例关系,优化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杠杆的最大化效应。


  再次,实现财务决策过程科学化,减少主观判断。铁路企业要想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就需要财务决策过程科学化,减少或杜绝财务决策依靠主观判断或者经验决策的情况,有效保障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保障财务管理的效益,实现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预定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应当积极适应铁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自觉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高财务风险分析判断能力,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将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或者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全面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避免企业投资决策出现失误。


  最后,强化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在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有效及时地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控,有效应对企业可能受到的财务风险危机,避免企业陷入被动局面。


  五、结束语


  总的来讲,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组建,充分体现了铁路行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突出了铁路的战略发展地位,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有力推动铁路的科学化发展。与此同时,铁路企业还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识别和防范铁路企业改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积极适应市场化要求,切实提升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强化铁路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为铁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支撑。


  财务风险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管理不到位或者失控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铁路企业未来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铁路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识别和分析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将财务风险及时化解,切实为铁路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外资五金制造业企业管理发展概况论文(共2篇)

下一篇:人才培养模式的食品企业管理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