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发布时间:2023-12-08 14:0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是包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科学发展


  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包括以下内容: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挫折和失误,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清造成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这一判断表明:首先,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这既坚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又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矛盾,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任务、动力、战略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过明确和科学的概括和论述。这一概括和论述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指南。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考虑具体的国情。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问题作了新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一方面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纠正了改革前我们脱离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从本本出发抽象讨论社会主义优越性、固守某些僵化的理论观点的教条主义倾向,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确立了科学的标准;另一方面,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一理论也把实现共同富裕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联系在了一起。


  三、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关于改革的目标、方式、评价标准和具体内容的改革理论。改革的性质既不是对原来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也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的方式上我们既要反对因循守旧,停步不前,也要反对盲目冒进和所谓的“激进式改革”。我们所要强调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在判断改革成效上,要坚持和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新体制,它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利用股份制这种组织形式;国有企业要实现战略改组,把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发挥两个积极性;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等等。这些理论和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总结,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


  收入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条件的分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随之而改变。公有制经济主要通行劳动标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通行所有权标准。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使得多种分配方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


  六、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本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只是由于传统模式和“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使社会主义经济在相当长时期趋于封闭。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条件下,中国要不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如何开放融入全球化进程,如何在开放条件下有效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些既是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我国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七、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


  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可续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标、基本内涵、总体思路、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我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这些重大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思想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潮流,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视野,引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社会主义蓝图,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唯一可学习、借鉴的就是苏联“老大哥”。当时毛泽东对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认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本国的国情,但是从总体上看,是以学习苏联为主。无论是改变生产关系,还是发展生产力,都明显打上了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烙印,具有一定照搬的倾向。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斯大林的错误被揭露的同时,也暴露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纷纷开始摆脱教条主义束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


  八、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自《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杂志

上一篇:如何讲好党课?不妨先看《党课》

下一篇: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