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实践问题研究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10:40

 

 第1篇:独立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路径研究


  軍事理论课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比较丰富,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思想积极、活跃,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弱等,如果教学方法及内容不具有吸引力,照本宣科,可能很难在课上完成所有教学内容,也让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所学内容[1]。所以及时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调整相关内容,从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的军事知识,加入到有关章节的讲授中,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前卫性,才能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独立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大班化教学授课


  据作者调查,多数独立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开课是大班上课,听课人数较多。新生刚刚入学后,随之而来的是新生军训,同时也会开设军事理论课,有些院校理论课也会放在第二学期,一般也会采取大班学习,多人一起听课或以讲座、专题报告等方式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在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不以专业区分,大多由一位教师进行授课。这里所说的不分专业就是在上课时,所有专业学生一起上课,不单独进行教授,同时在上课时教师也不会考虑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的授课,所有学生在军事理论课上学到的与其他专业没有差别。这种大班化集中授课方式,收到的效果相对较差。


  (二)课程过于安排集中


  同军事理论课的集中教学模式相一致的是,教师在安排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时间时,将课堂教学都堆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通常来讲,一般新生军训大约进行半个月左右,在军事体能训练过程中,有些院校集中某个时间段进行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这样,学生进行完体能训练后身体精力不能跟得上学习,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军事理论课教学计划安排相对密集的情况下,大学生国防观念通常缺乏持久性[2]。


  (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独立学院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是很完善,师资力量较薄弱。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专职化的以及专业化的军事理论任课老师数量是相对缺乏的,教师专业性不强,并且多以兼职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军事理论课授课期间,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凑以及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教师往往不能合理的平衡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国防意识的形成也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理想效果,往往有所偏颇,并且教师授课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一味的讲解书本上的知识,一般以大段文字为主,教学方法的运用相对单一[3]。


  (四)教学体系不完善


  军事理论课教学体系上,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视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据作者调查,在回答“军事理论课是否有实践教学内容”问题时,近八成独立学院回答是没有或较少,其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参观考察为主。这在无形中也拉大了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距离感,单纯的理论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内化、深化与延展。


  二、独立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路径


  (一)补充和丰富教材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知识体系是动态的,发展的,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有些教材的内容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作为任课教师,应根据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热点,及时修订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以教学大纲、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补充时事政治、军事前沿信息、科技发展动态等内容,使军事课堂与时俱进,鲜活生动。


  (二)理论与实践错时教学


  所谓理论与实践的错时教学,既是指军事实践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分在不同学期进行,错时教学,这样可以避开军事训练阶段理论学习学时不足、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同时也是指军事理论课教师在军训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改变“学生实践、教师放假”的状况。


  (三)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


  军事理论课教学,不能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充当具体案例的设计者,提供具体案例,在阐明基本理论和观点的的前提下,把一些经典的案例或者热点时事等穿插其中,在案例分析中相互交流、讨论,或者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由教师的来总结分析。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教学,也能显著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四)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除了在校园内进行“封闭式”的教学外,人们也需要合理的发揮社会资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方式教学。通过邀请军队教官或者军事院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防、部队等实际情况。也可以开设国防教育讲座,邀请军事理论专家、社会权威人士等进行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还可以与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驻地部队等加强联系,实地参观学习,现场讲授,这样军事理论课的实际内容与实地参观能够加深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5]。


  (五)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教学


  军事理论课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了解自己的授课对象,讲课时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加大对学生本专业感兴趣的话题的讲解,使学生具有认同感,从而对教师所讲内容引起共鸣。例如学生为机械专业,就多列举世界上现代兵器;若学生为计算机专业,就多讲解现代战争中计算机网络战、未来信息战和“黑客”的具体情况;若学生为财经专业,就多讲述有关全球金融战争的事情,比如粮食、稀土、黄金、铁矿石、石油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等,使学生们感到内容贴切,便于学生掌握相关军事理论,对所学内容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


  军事理论教研室可以配合教务部门考虑开设选择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如《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古今兵器鉴赏》、《孙子兵法及其应用》等公共选修课,通过选修课,来弥补学生平时上课学不到的,这也有利于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还可以与图书馆相配合,充分发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设施的优点,改善教学手段。支持鼓励教师收集和利用各类优秀课件,取其精华,以网络为平台,建立开放式、科学高效的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进行放映,使教学疑点和难点变的相对较容易,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军事教研室可以牵头拓展网络资源,建立相关军事理论教育网站,将与军事理论课相关的课件资料在网站上上传,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也能够对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不足与缺点加以补充。


  作者:王义全

  第2篇: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军事理论是关于战争与军事发展规律、特点的系统化、概括性的知识[1]。为了适应当今军事斗争的需要,加强国民国防的意识,将军事理论课程纳入到高校的教学环节之中,对于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法规,要求在广大的普通高校中实行军事理论课程的教育。然而,现今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制约着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将首先阐述普通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或必要性,进而具体分析其所存在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建议措施。


  1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必要性


  普通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阵地。对人才的培养是全方面的,这样才能适应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军事理论课是对军事相关理论的学习,是对战争现象背后规律的深刻分析。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也是应有之义。具体而言:


  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理想抱负实现的条件。国防教育是全民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程的开设,就是适应这种需要的结果,是将国防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国防教育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2]。此外,军事知识的学习是人类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军事化教育,普通高校不是军事院校的全部。但是在普通高校广泛地开展军事理论教育则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是国防教育完善的重要构成。


  2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问题


  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当前,大部分的普通高校都按规定开设了军事课,是大学一年级就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但是,从目前各普通高校的具体教学實践看,则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2.1思想上的重视不够


  当前,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军事课程,但在思想的认识层次上还很不充分,常常将其作为一般的必修课程,而未对该课程的独特性进行把握。实际上,我国的《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等法律都赋予了普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使命。没有认清军事课程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就会使得军事课似乎是浪费了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从而降低了非军事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的要求。思想上的重视不足,就会导致在实践行动上的不足。


  2.2行动上将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学习的性质搞反了,也就是重视军训而忽视理论学习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生的军事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军事技能的训练以及军事理论的学习。前者的时间为2-3周,后者则为36学时。然而,大部分普通高校对军事训练较为重视,通过与部队的合作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就开展轰轰烈烈的军事训练。有的学校在军训期间安插了一次或两次大课堂讲座、看录像等马虎应付的形式进行军事理论学习,算是完成任务。这样对于理论性学习课程则重视不足,根本没有按大纲的规定将军事理论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教学时数也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这样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障,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


  2.3师资力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薄弱,没有到达师生比例配置要求,因此,课程常常是大课堂,在学校的大礼堂进行。这样的“超大班”的授课效果之差是可想而知的。甚至,很多的学校并没有专职的授课教师,而是聘请兼职教师来进行授课。在授课的形式上,也受到教师队伍力量的不足,大班授课形式阻碍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必要的课堂互动,成为教员的满堂灌,对学生出勤的情况存在监督不力,使得一些学生甚至都未在课堂出现过一次,最后却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课程的考试。


  2.4军事课程教材无法统一,五花八门


  近年来,针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教材的建设上是滞后的。一些学校在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时,常常是相互仿效形成教案,没有专业性较强的教材,而一些教材的内容也与现实的教学实践需要脱节,没有及时更新,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3完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当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它们分别是:


  3.1提升思想上重视的程度


  军事理论课虽是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它还有加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的作用,并且对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防教育是普通高校的神圣职责,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待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各普通高校的管理者、决策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加强学校的支持力度,从课程建设、经费支持、队伍建设等等方面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3.2强化军事理论教学


  要在军事实训与理论学习之间达到平衡,二者都不可偏废。针对当前重视军事训练而忽视课堂学习,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军事理论的教学地位[4]。落实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严格达到36学时课程。将课程的安排和其他必修课程一样,贯彻到整个学期学习之中,而不是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快速地结束教学。甚至由于师资队伍的不足,采取分批集中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影响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保障。军事理论的学习对于非军事专业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同时也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深化对军事本质的把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抓好队伍建设,将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严格按照《兵役法》所规定的师生比例规定配备专职教员。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政策,加强对军事教师队伍的福利保障,解决他们在科研评估、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就需要在人才的招聘上进行统筹,吸收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入。在较短时间内,如果无法实现较为充裕的专职教师,也必须有较充足的兼职教师队伍。由此,才能突破现在“大班”教学的局限,尽可能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这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


  3.4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的建设,需要加强普通高校相关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相互的交流,共同促进课程教材的建设。相关的部门,需要支持和组织专家学者对教材编写的力度。当然,教材的建设是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参考,但不是限制军事理论教学人员自身的教学实践。因此,在相关教材的建设中,需要广泛吸纳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形成教学实践总结的共识。此外,在教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军事专业教材体系,也需要兼顾非军事专业学生的需要,基于现代国防教育的实践需要,提升教材编写的质量。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建设在国防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善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炳强

  第3篇:精品课视角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高校军事课程是根据《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有关规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以国防教育为主线,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其他通过对在校本科学生进行系统的军事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军事理论和技能,同时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以及国家忧患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军事课教学在我国高校组织了三十余年,为国家和社会建设输送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及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求,高校军事课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按照高校军事学科专业特色,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教学势在必行。


  一、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所谓课程建设,一般是指以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大纲设定、教学内容的更新、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若干个子工程所构成。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描述:“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1]。按照国家教育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联合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高校军事课程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个部分。军事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结构体系建设、课程内容创新、教材建设、教学管理规范、经费充分保障以及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等。以上这些作为我们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即健全高校军事教学机构,加强军事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组织军事技能训练,建立科学的军事课程学科体系的依据。明确军事课程定位,科学施教、科学施训,使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和管理,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知识和技能并重、教学和科研并举,努力打造高校军事学科专业特色,探索高校军事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展的途径。同时,加强军事课程建设也是贯彻落实国家颁布《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的具体体现。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有利于提高军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军事教师是完成军事课程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军事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开创教学科研新局面。为此,全面提高军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二,有利于掌握高校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军事课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军事学的各个方面,课堂上若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很难使学生完全消化。同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为此,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对掌握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有利于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改革。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考试制度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如何使这些方面的改革更加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改革能否深入的问题。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就是研究和实践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过程及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研究和把握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的过程及发展规律,就可以为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改革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为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教学,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扩宽思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当前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全国学生军训工作试点而发展起来的。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中央军委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关于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颁布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并组织召开了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至此,高校军事课教学工作已经由试点走上了制度化发展的轨道,它将有力地促进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和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抓住机遇,在确立军事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对高校军事教育的新要求,不断深化高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目前,国内各高等学校已将加强军事课程建设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高校军事课已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还有高校已经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别是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全国有六所高校成为国防教育硕士培养单位,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建设与学校的其他课程相比起步比较晚,基础条件差,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在课程建设上,许多高校军事课多年来一直没有纳入到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只是作为上级布置的一项工作,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因而制约了军事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在机构设置上,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军事教育教学机构设置不尽相同,如有挂靠学工处的、体育部的等。这也是影响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加以科学合理的解决。第三,在师资力量上,从目前掌握的情况上看,普遍存在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少;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缺乏高学历层次人才;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等。为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学科教师队伍就成了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了。第四,在教学设施和条件上,因各高校对军事教学投入不同,所以,在硬件建设方面发展极不平衡,一般全国重点各院校投入的较多,课程建设和发展就较好;一般普通院校投入的较少,军事课程建设就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第五,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没有将军事课教学内容与高校的整个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对某些高校生物和化学专业的学生,可赋予必要的防核生化袭击方面的内容,军事课教学内容要与这些高校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相融合,要在军事课教学内容上找到融合点。第六,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目前,国内已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高校都实行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有的高校还有专门的多功能教室。但军事课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使军事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家知道,高校军事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军事学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教学又有技能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教学,如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增强军事课教学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制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和发展规划,一方面要着眼于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通过军事课程建设促进高校军事课教学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也要符合目前各高校军事课教学工作的实际现状,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建设。


  三、研究制定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和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2]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描述:“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3]以上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为此,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具体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理论及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紧紧围绕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以扩展教育内容,完善管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增强国防观念,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全面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形成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教学。为确保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的形势,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内外环境。目前,高校军事课程建设正式起步阶段,遇到的问题很多,认识也不够一致。因此,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有关军事教育的法规及课程建设方面的文件,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与时俱进,把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加强国防与军队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即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各高校其他专业课程建设的经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把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真正列入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加大投入和建设的力度。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国防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高校尽快落实规范国防教育教研室的编制,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基础公共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防教育教师的配备要根据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特点,参照高校其他教师的任职条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高学历层次人才来担任,以赋予担当学科带头人的重任。国防教育教师具有特殊的教学规律和素质要求,加强对国防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国防教育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为国防教育教师的学习、工作、研究提供有效保证,充分调动成才积极性,从而提高国防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要拓宽教学形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军事课内容基本涵盖了军事学的各个方面,而军事课教学内容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内容宽泛、涉及面广,很难让学生完全消化和理解好教学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可以开设选修课或举办军事理论讲座等形式,对军事课教学内容进行充实、拓展,增强军事课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在教学设计上,要注意突出重点,精选授课内容,以重点为主干,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讲清楚。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要注重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授课的吸引力。教学中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研制多媒体课件,并发挥其作用,使之达到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相关问题逻辑化的效果,从而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


  四、加强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对国防教育学科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安全形势带来新的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对国防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以军事课程来代替高校国防教育的表述显然不够准确,主要体现在国防教育和军事课教学的内涵范畴不同,国防教育与军事课教学的教育过程也有所区别。因此,应确立国防教育课程的独立学科地位,并纳入普通高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一是要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该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国防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提高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在高校建立国防教育教研室,由教务部门对国防教育教学实行全过程管理。二是建立国防教育学科。《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相关部门要明文确立和规范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制定国防教育课程大纲、统一国防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完善教材建设,配齐配强教师队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切实把高校国防教育纳入院校的总体课程建设规划。三是完善国防教育保障机制。针对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在国防教育中推广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教育专修教室和场所;建立军地合作的教学保障机制,提高国防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效果;开发校园网络国防教育功能,开辟高校网络国防教育阵地;完善国防教育的评价机制,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


  高校国防教育与全球化时代背景紧密关联,与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密切联系,与国家安全形势息息相关。总地看来,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功能拓展、战争形态变化和当前非传统安全潜在威胁增长等方面的需求尚有不足。因此,应着眼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的发展趋势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国防教育理论。国防教育理论课程是普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可设置为高等教育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这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深化国防情感的重要基础。其内容应包括我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应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和战争观、国防方针政策和国防领导体制、世界新军事变革与军事高科技知识、信息化战争知识、国际战略环境与国家安全形势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培养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二是国防教育技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始终随着军队作战训练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伴随信息技术带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战争形态、战场环境、作战手段等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国防教育课程不仅在理论学习上应向信息化方向改革,技能训练也应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而不断创新。国防技能训练应以集中军训的形式进行,其内容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理、地形学、心理训练、军事体育、防护、综合训练等。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三是国防教育实践。把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组织大学生过国防日、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场所,利用校园文化的公共舆论阵地加强宣传教育,与驻军单位及军队院校合作共育,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作者:金鹏

  第4篇: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学生通过对军事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强化忧患意识,已成为我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1.我院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但是高职院校在军事课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有待改善的共性问题。以我院为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师资力量不够。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军事课程教学的老师凤毛麟角,多数由辅导员老师代课。如我院每年入学的新生在4500人左右,100人一个教学班共计45个班,军事理论课总学时为36学时/班*45班=1620学时,保守估计需要五六位军事课教师,而我院专职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仅有两位,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


  1.2教学目标大打折扣。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育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的学时为36学时。大多数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学时达不到《大纲》要求的36学时,有的压缩至12学时,有的院校根本没有把军事理论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军事理论课为30学时,距36学时还有一定差距。


  1.3大班教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我院军事理论课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教学,大班教学存在教师难以掌控课堂、学生思想难以集中等诸多缺点。有的高职院校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军事理论授课,一次讲座人数多达三四百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4高职院校学生的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例如我院大部分学生对军事理论课当中的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相关内容觉得很吃力,对某些高技术的工作原理参悟不透。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授课方面采用的仍然是“满堂灌”[1]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非常普遍,但授课模式仍然比较单一,大班授课导致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难度加大,有不少学生低头玩手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改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2.混合式教学融入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定义,混合教学模式也叫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多种理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2]。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混合教学模式成为高校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汲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而且把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凸显出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对教学过程掌控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课堂、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混合教学模式综合了“教为主”、“学为主”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凸显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强行被“灌输”。因此,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3.混合教学模式在我院军事理论教学当中的应用


  我院军事理论课教学安排在新生军训之后,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进行了无缝连接。


  3.1我院上军事理论课的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可谓硬件条件充足,保证传统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


  3.2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初见端倪[3]。我院自2015年免费为在校师生提供“智慧树”网络在线课程,军事理论课程的在线教学选取会计151、152两个教学班作为试点,这两个班的军事理论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课程学习两个部分,各占15个学时,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及时听取军事专家对当前我国各方面军情的精确解读,还能和军事专家进行远程交流互动,网络在线课程的应用极大地弥补了我院师资力量的欠缺,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热情。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任课老师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作业完成请情况,并且每个学生可以在线提交期末论文,既节省纸张又提高学习效率。


  3.3我院自2014年起分批次配置小型军事课教学模具,如今已有不同比例的军事教学模具近60个,例如1:500辽宁号航空母舰模型、1:48利剑无人机模型、1:30嫦娥三号玉兔号月球车模型等。在上课过程中,授课老师将课本、多媒体课件、模型三者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兴趣,弥补了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纸上谈兵”的缺憾,利用军事模型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军事课程的学习中“看得见、摸得着”,既增进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又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再是“低头族”,而是进行“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式学习。利用模型辅助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喜爱的授课模式之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限的90分钟课堂中事半功倍。


  3.4我院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时数为30课时,此外还有6个学时的校外国防教育实训,实训基地为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我校地理位置优越,距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仅6公里距离,新生在军训之后都会以班级为单位到海军诞生地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


  3.5我校军事理论课程的考核也有多种形式,有学生出勤率考核、开卷考试、网络课程在线考核、期末论文考核。我院采用的是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判定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最终成绩。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以一张试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此外,江苏省每年都会开展军事课教师培训,截至2016年6月已开展14期。江苏省通过每年开设培训班,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全省军事课教师授课竞赛等途径,提高各院校的军事课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创新,我校自2011年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以来,军事课程的授课模式从最初的“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多媒体课堂”,如今我院采用的是“多媒体、网络在线、模型、实训”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我院原本枯燥的军事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由原来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期末,在对近10个教学班,937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当中发现学生最喜爱上军事理论课的方式是校外实训,其次是有军事模型辅助的多媒体课堂,然后是网络多媒体课堂,最后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军事理论课堂。


  4.结语


  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着眼于我校军事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我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论证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阐明我院目前采用的是“多媒体、网络在线、模型、实训”相融合的初步混合教学模式。


  在国内,混合教学模式不但应用于高校教学,而且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企业在培训中运用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得企业所需的人才。当然,目前我院对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我院所采用的“多媒体、网络在线、模型、实训”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只是何克抗教授定义的混合教学模式当中的冰山一角。今后,我院将继续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探索,确保高质量实现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


  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让更多的元素融入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让混合教学模式更饱满、更丰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魏波等

  第5篇: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随着军队院校教学任务的转型,岗位任职教育已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短时间、多层次是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是岗位任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是任职教育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


  一、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针对性地把部队所需要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专题,以课内专题讲座为主体,课外研究探索为补充,将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内课外浑然一体。课内教学精讲主要知识点,采用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将主要的理论融会贯通。课外针对专题的内容,利用图书馆、校园网等,查阅资料,研究讨论,开阔思维;还可以带着问题亲临部队“实战”,“实战”中应用理论,消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强化理论、拓展知识、创新发展的目的。


  二、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以学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体现这一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学员来自部队,具有丰富任职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优势。它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造了学员潜能发挥的氛围


  岗位任职教育针对性强,需求的知识多、内容新。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他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提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突出教学训练的研究性、试验性,让各种思路、方案、概念、设计碰撞交汇,让人的创造潜能在允许失败、允许反复的良好氛围中激发成长。


  2.改变了“灌输式”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信息时代的指挥军官,应以具备整合高新技术装备及多种作战因素的能力为基础,以提炼有创意的指挥概念并形成系统设计为素质能力的最高形态,这种智慧和能力的获得,创造精神的激活,需要有适应的教学模式和环境加以培育。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员“灌输式”教学方法,留给学员自主开发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向“实战”拓展延伸,使知识向创新型发展。


  三、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按照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专题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从部队岗位实际需要出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摸清生源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坚持“三个贴近”,力争做到学员带着问题进校门,解决问题出校门,提升理论认知水平,提高分析解决部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员能够胜任拟任岗位需要。


  1.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实施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步骤,内容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实施内容的整合,要从贴近部队、贴近实战、贴近学员任职岗位需求出发,增强针对性和适应性。


  第一,选取部队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学分析内容。要经常关注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动态和使用管理以及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找准支撑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通过专题讲座,引导学员进行分析。


  第二,结合军事斗争准备选取研究探索内容。选取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经典战例进行分析,设置未来战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实战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


  第三,根据学员任职岗位需要提炼补充内容。在学员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任职学员拟任岗位的特点,搜集现职岗位学员的成功经验和体会,提炼补充专题内容。


  2.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保证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外聘授课与自身授课合理安排,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首先,要准备好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整合之后,实施中精讲哪些内容、自学哪些部分、研讨什么问题、学员扮演什么角色,教员都应当提前设置。教研室采用集体备课、到部队备课,练讲试讲等形式,安排好精讲、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把理论、实践和知识拓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次,恰当处理聘请教员与自身授课的关系。教学实施中,自身教员授课是主体,但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请进来”作为一种必要的补充,对于一些知识前沿和跨学科的问题等,需要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在聘请什么人,讲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上,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注重了外聘讲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采用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专题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员适应岗位任职的需求,而且也充分开发利用了各类资源。


  1.更新了学员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


  通过军事理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员有自己的学习兴趣,有自己的创新空间。结合课堂精讲内容,针对某些理论或某项新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开阔了思维,拓展了知识。一些学员就某项问题专门写出了非常有见解的研讨论文,有的论文已在相应刊物或研讨会上发表,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2.丰富了课堂内容,补充了教学资料学员把自己的实践经验


  经过理论总结,通过在课堂上的研讨发言,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补充了课堂教学资料,丰富了教员部队实践经验。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收集来自各个部队的相关教学案例,进一步掌握和熟悉了部队情况,为更好的讲授类似班次的课程奠定了基础。


  3.解决了部队问题,提升了实践能力


  学员进校学习之前都带有困扰本部队的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学习、课外研究和查阅资料,同学们相互探讨、互相协作,提出不同的思路和解决办法,使每个问题得到优化解决,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在最后的结业考核中,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带的难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而且有的方案还具有前瞻性,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史红艳等

  第6篇:浅谈如何上好民族院校军事理论课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打好基础。


  通过对高等民族院校军事理论教学问题的探讨,认为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施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作用和良好的情绪效果,改革考试方法等,将有助于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在民族院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对民族院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不可减少的必要手段。由于地域的、民族的、历史的、宗教文化等诸多原因,民族院校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标准,只有真正掌握其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状况,才能有效的上好民族院校学生的军事理论课。几年来,高校军事理论课不仅是军事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还包括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


  我校的军事理论课在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由我校军事课教师讲授过一轮,师生反映效果良好。一直坚持至今,期间进行过两次教改,取得很好成绩,现所用教材为我校自主编写教材。当前,在知识点繁多复杂、教学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要上好《军事理论课》,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研究并适应军事理论教学一般和独具的特点,不断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授课的一点体会:


  一、适应军事理论教学政治性强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国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服务的,它具有明显的政治特色。要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必须通过国防教育的手段,提高公民的国防素质,其中包括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激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培养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民族自强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些国防素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德育目标是相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防教育既属于国家政治活动范畴,又属于学校德育教育的范围。作为大学国防教育主要形式之一的军事理论教学,必须紧紧扣住提高国防素质这个目标,贯穿教书育人这条红线。军事理论教师要紧扣教材,把祖国的国防形势、各阶层的国防责任、教材中的国防知识及民族地区的国防情况进行很好地结合;根据民族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交际关系、学习方面的特点,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面教育,敢于善于宣讲“大道理”。


  二、适应军事课理论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


  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知识数量并不等于教师讲授的知识数量。要使二者水平相当,军事理论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要做到如下几点:l.在遵循“横宽纵短”的原则下,重点问题要突出。因为学生比较厌烦容易理解的东西反复讲、不易理解的东西省略讲、想听的东西不去讲,所以《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时事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要讲细、讲深、讲透。2.抽象问题形象化。对于军事课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术语等有关理论和知识,应该用形象的事例或形象的手段加以解释,让学生好记易懂。比如:根据教材的叙述,可把精确制导武器的概念演变成:直接命中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制导武器,再以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的战例“斩首行动”阐述,学生理解掌握此概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技术问题通俗化。对于军事技术知识,由于其过于微观且又复杂,应该坚持深入浅出的授课原则,力求通俗化。技术课中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应该倾重于后者。比如:在第四章军事高技术中,应重点讲授“应用性军事高技术”部分。


  三、适应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增强授课情节的选择性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向成熟迈进,但还不成熟的年龄阶段。可以说是:人员众多、情况各异、积极进取、追求不同、相互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探求并不满足于知其大略,而有知其根底的求知心理。对军事知识了解少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某些军事情节厌其粗而求其细。众所周知,一篇文章或一部电影,令人感动之处都是描绘得很具体、具有生动的情节和语言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遇到的人和事,只有了解得真切具体,不仅有新鲜思想,而且有感人形象的时候,才能令人感动,长久不忘。一次军事理论课能否产生长久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真实的、丰满的、具体的、生动的情节。


  我们在备课和授课中要选取感人至深、信息含量大、蕴含思想的情节。因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敏感,虽然有较宽的知识面,但是由于其阅历有限,他们除了对本专业知识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外,其他知识多是略知一二。因此,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靠干巴巴的说教是不行的。我们可结合教材,借鉴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百家讲坛》中的方式,选取描述一些相关的情节,去拨动他们思想情感的琴弦,感动之,抚慰之,激励之;吊起学生求知的胃口,让他们嚼之有味,引之入胜;紧紧扣住主题,深刻地说明一个观点,一种道理,让学生从事件的了解中体味到一种思想。


  四、适应“上大课”的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作为授课者,如果不讲究课堂授课艺术,象和尚念经一样从头背到尾而毫无生气,尽管背得烂熟,其效果也不会好。尤其是上大课,学生的厌烦情绪会迅速地扩散,影响授课效果。讲究授课艺术,是军事理论教师不能回避而必须引以重视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军事理论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富有激情,立场坚定;要对每名学生怀有满腔热情,对他们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用自身知识和热情的融合,加上学生的听课热情,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使授课和听课成为享受;同时要讲究表达艺术,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预期效果。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我感到非常光荣。作为一名军事理论课教师,我以此自励:讲课的目的在育人——责重于山;讲课的功夫在课外——厚积薄发;讲课的效果在规律——适应特点,并应在教学中积极认真地实践、探索,努力增强授课效果。


  作者:周珊

上一篇:为何说人民军史要从叶挺写起

下一篇:军事技术思考合作分析本科论文(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