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的实证统计

发布时间:2015-07-28 18:15

支气管哮喘属于气道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常因过敏性炎症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造成气道变窄,空气进出受阻,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促、咳嗽、喘憋、胸闷,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关于本病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抗炎、解痉等方式,疗效常不理想。笔者对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0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19~65岁,平均(40.1±8.1)岁,病程3.9~18年,平均(8.7±4.2)年。病情分级[2]:轻度132例,中度68例,排除同时伴有呼吸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除外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除外对所用药物过敏或禁忌患者,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做到知情同意,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病情分级、合并疾病、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有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喘息、咳嗽、胸闷,发作多与接触冷空气、化学物理刺激、变应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因素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弥漫散在哮鸣音,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运动试验阳性;(2)最大呼气流量(PEF)昼夜波动率或日内变异率超过20%;(3)支气管扩张试验为阳性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50%。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发作时呼吸急促,有痰鸣音可如吼,胸肋胀满,咯黄色痰,或白色粘稠痰,胸中烦闷,大便干燥,或便秘,尿赤,面红口渴,苔黄,舌质红,脉滑数。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 患者入院后立即脱离过敏原接触,尽快缓解阻塞的通道纠正机体缺氧状态以恢复肺功能。急性发作期给予氨茶碱、酮替芬、舒氟美、泼尼松、沙丁胺醇等药物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给予吸氧、纠正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氨茶碱于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注射,沙丁胺醇溶液雾化泵吸入,有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缓解期给予加强锻炼、脱离过敏原、消除病因治疗等。30 d为一疗程。
  1.3.2 观察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于外灸腧穴的中医治疗。急性期加用射干丸:射干、麻黄、五味子、陈皮、干姜各10 g,半夏、百部、款冬花、浙贝母、茯苓、郁李仁各15 g,细辛3 g,皂荚6 g,水煎顿服,每日1剂。缓解期加用方剂:黄芪、党参、紫河车、茯苓、半夏、川贝母、五味子各15 g,白术、陈皮10 g,甘草6 g,竹沥水、生姜汁各30 ml(兑服)。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急性期于缓解期均给予外灸定喘、足三里、膏盲、肺腧、天突、膻中等穴位。30 d为一疗程。
  1.4 观察项目与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值流量(PEF),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疗效:临床控制:无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消失;显效:喘息症状显著好转,哮鸣音显著减少;有效:喘息症状改善,肺部哮鸣音有所减少;无效:喘息症状无改善,哮鸣音无改变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控制22例(22.0%),显效55例(55.0%),有效17例(17.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10.0%),显效44例(44.0%),有效23例(23.0%),总有效率为77.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作用导致的气道慢性炎症[3],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的高反应,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发病的早期主要以小气道的炎症为主,随着炎症长期的存在,气道发生重塑,痉挛、受阻,导致支气管哮喘形成[4]。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期的呼吸困难、痰鸣音等,严重无法平卧。西医常用治疗方法为止喘,静脉应用地塞米松、氨茶碱,但不良反应较大,危险性高,用药时间长,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且使用氨茶碱需监测血药浓度,使用不易掌握[5]。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及抗渗漏的作用,与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重症哮喘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应用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激素抵抗、激素依赖、β2受体密度低等,加重哮喘治疗的难道[6]。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范畴属于“哮证”,为痰鸣气喘疾患反复发作,认为痰为哮证之根源,为“哮有宿根,遇寒而发”[7]。中医治病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8]。哮喘急性期主要为寒痰扰动,故应攻邪治标,温肺平喘、祛痰利气,宜用射干丸,剂中射干泄热破结、祛痰降逆,功擅降气,细辛与麻黄可温肺散寒、平喘宣肺,三种药物配伍使用可将气化痰、发散风寒、平喘止咳。款冬花与百部可止咳、温肺,半夏与浙贝母可降逆、涤痰,四药物配伍可达到祛痰、镇咳之功效。五味子的酸收肺气功效可收敛细辛与麻黄之过散,干姜可化痰温肺,两药可增强温化寒痰功效。郁李仁滑肠下气润燥,皂角功散坚痰,陈皮燥湿理气,三药共用可利气化痰平喘[9]。支气管哮喘发病久则正气虚,故缓解期宜补肺、肾、脾之虚,扶正培元。方中黄芪、紫河车、党参、白术、五味子可补益肾、肺、脾,半夏、川贝母、陈皮、甘草、生姜汁、竹沥水可祛肺中痰,全方标本兼治扶正祛邪[10]。本研究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取得理想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0%(P<0.01);经过上述治疗,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哮喘发作时期 给予患者恰当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雪峰,李贞培,黄钰专.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5):307-308.
  [2] 汪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2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 62-63.
  [3] 唐立伟,冯蕊,许国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14-1715.
  [4] 王跃.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1):21-22.
  [5] 李宏杰,康淑兰,李俐.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5):272-273.
  [6] 谢志军,温成平,李海昌,等.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不同使用阶段证侯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1):115-117.
  [7] 迟春花.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2-4.
  [8] 赵杰,金沈蓉,王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5):39-40.
  [9] 黄旺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7): 78-79.
  [10] 李广萍,樊恭春,杨秀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84-985.

上一篇: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时髓系细胞触发的疗

下一篇: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36例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