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医饮食护理基本原则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22:59


第1篇:探讨改进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中的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已成为了临床上常见病种之一,而随着目前患病人数的不断攀升,糖尿病患者亦成为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临床诊治的同时,合理、优化的饮食护理亦可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科通过对糖尿病中医诊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在临床治疗上辨证施治与辨证施膳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在此期间,为更好地提高中医饮食治疗的有效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研究对我院内分泌科三个分院病区的接受中医食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及专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中医食疗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改进方案。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各院区接受中医食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24人)以及专科护理人员(共56人)。


1.2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医食疗的住院糖尿病患者、专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我院进行的糖尿病中医食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进一步改进方案。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患者对糖尿病及食疗存在认识不足调查发现,患者对糖尿病及中医食疗认识不足分别占了77.4%和81.5%,这种对疾病及治疗手段的认识缺陷则是束缚其依从性及影响疗效的根本因素。故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尤为重要,使患者树立“三分病七分养”的观念,并付之实践。


同时,不同的文化水平亦是影响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我科护理工作开展的另一因素。由于文化水平不同,不同的患者对食疗的反馈情况也不相同。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住院期间会主动提出饮食治疗的相关疑问,且这种宣教被他们所接纳之后,患者接受治疗的自觉性可明显提高。而文化教育偏低的患者,因其对饮食治疗方式缺少重视和自我管理意识,对该治疗抱有可有可无态度,亦可造成回馈信息的缺少,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除了给患者全面、详细的宣教外,还可通过推荐阅读一些糖尿病自我保健书籍以及相关教育录像,以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更应耐心、细心、贴心地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结合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使患者形成以饮食、运动作为糖尿病治疗首选方案的观念。而根据调查显示,穷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正在不断上升,故此法可在避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的同时,亦可减轻药物治疗负担,降低经济费用。


2.2患者坚持治疗的依从性差其中,对食疗治疗方式的怀疑态度(69.6%)以及对疗效的不满意(52.4%)是造成依从性下降,不能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因素,故在治疗过程中可进行正面、积极的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同时,采取扩大宣教范围的措施,积极加强患者家属的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家属对食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化家庭治疗模式,使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提高认识,监督其积极配合治疗。


2.3护理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在对患者的指导和教育中,护理人员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全面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疑虑,树立可信形象,可促进我们更好的开展各项相关工作。在对新进护士、相关专业知识欠缺的护士的培养方面,可进行专科基本理论强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基础理论、中医辨证概论及饮食护理要点等。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或资深教学老师集中授课,再由科室总带教老师结合临床情况完成这部分内容的临床培训及考核⑴。从而提高整个科室护理组的总体专业知识水平,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2.4中医食疗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宣教之外,我们仍需进一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经济情况及依从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同时在营养师的协助下,对患者的饮食方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完善:(1)根据临床分型指导饮食宜忌,给予中草药制成药膳,增进治疗效果,如脾虚湿困型可在饮食中适当辅以苡米、白术、山药等健脾祛湿;若脾胃虚寒者则不宜寒凉,可辅以干姜和中暖胃等。(2)指导患者服用具有降血糖功效的特殊食物和药物,如洋葱、胡萝卜、黑木耳、山药等。(3)强调合理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适量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4)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觉性和依从性:加强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干预,针对患者心理行为,适时采用倾听、安慰、鼓励、疏导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⑴,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觉性和依从性。


3讨论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早有“消渴”的中医学记载,中医药对于“消渴病”的辨证施治疗效肯定,而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的糖尿病饮食治疗方式则成为了糖尿病治疗的另一有力武器。根据调查发现,目前临床饮食护理的实施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束缚: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不足、依从性差、文化程度差异、医护人员专科知识的不扎实。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努力完善个体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工作亟待解决。


作者:石彩霞,方坤洋


第2篇: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及饮食禁忌

 

中医饮食的护理,在医疗饮食护理实践中有着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辅助治疗方面意义非常重大。中医膳食护理完全遵循整体观念,并高度重视协调人体内部、人体与自然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1中医饮食护理的作用


中医治疗历来重视食疗,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药”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气,提高治疗效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在用药除去大部分疾病后,应用饮食调养正气,祛尽余邪,如一味用药治疗,则必损人体正气。


结合病类、病情、病状、病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中医饮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巩固、改善疗效,促进病人的康复。


2中医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2.1饮食有节


饮食应有节制,不可过饥或过饱,过饥则气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进食要有规律,三餐应定时、定量,并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切忌饥饱不调,暴饮暴食,以免伤及脾胃。


2.2饮食有方


饮食要有正确的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可进食过快或没有嚼烂就下咽;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适宜;不能一边进食一边干其他事情;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以帮助脾胃的运化;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饮食不洁可导致胃肠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污染的食物。


2.3谨和五味


饮食应多样化,搭配合理,不可偏食。《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人体的营养应来源于粮、肉、菜、果等各类食品,所需的营养成分应多样化。饮食的多样化并合理搭配,人体才能摄取必须的各种营养,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


饮食气味的适中也很重要,如过食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过食辛热则易助火伤阴。饮食性味不要过重,尤其应避免过度嗜咸和嗜甜。若对饮食的种类或气味过于偏嗜或偏废,易使体内阴阳失调,从而损害健康,发生疾病。


2.4荤素搭配


荤素搭配是饮食的重要原则,也是长寿健康的秘诀之一。饮食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食油腻厚味。


3饮食宜忌


3.1辩证施食


病症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分,寒热温凉补泻之别。在饮食调护上应按病症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


食物的性味应逆于疾病性质,应忌食易加重病情的食物。热症患者,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作用的寒凉性食物,如陈仓米、小米、高梁米、大麦、苡仁、赤小豆、绿豆等;寒症患者,可选用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的热性温性食物,如糯米、黄米、小麦等;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症,可用葱、韭、姜、蒜、辣椒等辛热之品,以达健脾通阳温中之效。而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性味多偏寒凉,多有清热解渴之效,可选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


总之,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以益于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3.2辨药施食


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忌与所服药物的性能拮抗,以免降低药效。如果食物与所服药物的性味相同,可增强药物的效能,加速疾病的康复。


3.3因人施食


人的体质有强弱不同,年龄有老少之分,饮食宜忌也应有区别。如体胖之人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之物,忌肥甘厚味之品,以免助湿生痰;体痩之人多阴虚,宜多食滋阴生津,养血补血之物,忌辛辣动火之品,以免伤阴;老年人脾胃虚弱,牙齿松动,咀嚼、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硬固、黏腻食物;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应选用温软、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妇女妊娠期和哺乳期忌辛辣温燥食品,以免助阳生火,影响胎儿和乳儿。


3.4因时施食


四时季节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饮食宜忌也有所不同。应依据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和寒暑变化来调节人的饮食,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


春季气候由寒转暖,阳气升发,食宜清润平淡,如百合、甘蔗、香桩、藕、萝卜、黑木耳、莲子等,忌辛辣之品。


夏季阳气亢盛,天气炎热,暑湿较重,食宜甘寒,如白扁豆、绿豆、苦瓜、西瓜、甜瓜等时鲜瓜果蔬菜等,忌温热、生火、助阳之品,并应防过食生冷或不洁食物。


秋季阳收阴长,燥气袭人,食宜滋润收敛,如梨、百合、莲子、藕、胡桃、银耳、芝麻等,忌辛燥温热之品。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易外感寒邪,宜温补,如羊肉、狗肉、牛肉、胡桃、桂圆、荔枝、栗子,忌生冷寒凉。


综上所述,中医饮食护理实质上是疾病治疗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更是人的生命健康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中医饮食护理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是中医学的进一步延伸,更是与现代医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中医饮食护理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会不断得到发场光大。


作者:陈超(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第3篇:关于学前幼儿中医饮食护理的研究


小儿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各种外在因素及自身调节的基础上形成的阴阳消长的特殊状态。在一定时期内,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某种条件下,它具有可变性,稳定是相对的,可变是绝对的。其形成受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因素、饮食调养、疾病及医药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容易调节的就是饮食因素。利用人体体质的可变性,根据不同体质特点以食纠偏,有针对性地调节饮食可以改善体质以达到强身防病的作用。


本研究与幼儿园合作完成,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采用前瞻性空白对照临床试验,实验组按辨质论食的原则,按体质分型的不同,据曰常食物的性味及功效给予饮食处方,并结合集体授课及课堂教育,通过膳食知识的干预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为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打好基础。


1研究对象


1.1对象来源2010—2011年度就读清秀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


1.2对象选择标准


1.2.1排除标准:(1)原发性免疫性缺陷病;(2)先天性呼吸道畸形;(3)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4)试验期间因外伤和手术而缺课者;(5)不配合者;(6)中途退出试验者。


1.2.2纳入标准:上述来源,排除以上排除标准的幼儿。


1.3分组方法在幼儿园大、中、小班中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抽签法)。


2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空白对照临床试验。根据体质的不同对实验组进行饮食调养以改善其体质,对照组不干预;为期1个学期,通过身高、体重的增长和缺课天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2.1体质分型标准参考近十年文献制定,各型可相兼。


2.1.1正常质:面色黄白有光泽,无盗汗自汗,大便1次/d,成形不干燥。食欲适度,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或白,舌体正常,脉滑或和缓。


2.1.2气虚质:面色胱白或萎黄,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自汗乏力,大便溏软,2?3次/d。


2.1.3痰湿质:面色白或苍白无华,形体偏胖,肌肉松软,喉中常有痰,睡时加重,大便溏烂,舌有齿印,苔白滑或厚浊,脉滑。


2.1.4内热质:面色红润,舌色红腻,脉滑数,大便干燥,食欲好,嗜肉脂甜食。


2.1.5阴虚质:面色黄白无华,舌色或淡或红,舌体或瘦或嫩,苔好或无,若有苔无论厚薄必有裂纹或剥脱,脉细,大便干。喜食冷饮,盗汗。


2.2中医饮食护理


2.2.1总原则:食谱广泛,清淡营养;辨质取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2.2.2各型宜忌:正常质,平补阴阳为法;宜平性为主;忌多吃补品,力求五味调和、温凉适中。气虚质,健脾益气为法;宜温、平性;忌苦寒,饮食宜富营养易吸收,勿使肠负担过重。痰湿质,燥湿化痰,健脾化湿为法;宜温、平性;忌寒凉、酸涩、甘腻之品。内热质,清热润肠为法;宜甘、寒凉、平性;忌滋味肥甘。阴虚质,养阴清热为法;宜平性、甘寒、甘凉;忌辛热温燥之品。


2.2.3食品分类:食物性味、功效、宜忌参照《中医食疗学》。将常用食品按性味分为平性、寒性、凉性、温性、热性;有特殊宜忌(如滋腻、生痰)的加以说明。并按功效选出具补气、健脾、化湿、清热、滋阴之品,制作饮食处方加以饮食指导。


2.2.4干预方式:实验组儿童每月体质调查1次,根据体质的不同予以饮食处方。于试验开始时对实验组家长集中授课1次。由班主任每月对实验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1次。


2.2.5观察周期:1个学期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结束时对各种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进行综合评估。


2.3观察项目


2.3.1身高、体重的测定:于清晨空腹用标准衡量器测量,3岁以下取仰卧位,3岁以上取立正姿势(试验开始及结束时各测量1次)。


2.3.2缺课天数:累计试验期间,研究对象因患病而缺课的天数。


2.4统计学方法资料整理及统计使用Excel表格完成。结果用均数土标准差G±0表示,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U检验。


3研究结果


3.1一般资料共纳入213人,实验组总人数106人,对照组总数107人。试验前两组身高、体重差异无显着性,具有可比性。


3.2试验前、后两组身高增加比比较见表1。试验前、后两组身高增加比比较,有显着性差异(U=2.3126,P<0.05),实验组身高增加比高于对照组。


4讨论


祖国医学向来重视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疾病是邪正交争的结果,即《灵枢·百病始生》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行,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因此预防要从邪、正两方面入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作为内因是发病的根本依据,而正气的强弱、感邪后发病的倾向性是个体体质所决定的。欲有效地预防疾病,必须了解个体体质的偏颇,有针对性地补偏救弊,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所言: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在现代的研究中,匡调元教授首先提出了体质病理学及辨质论食的新概念。所谓病理体质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既有演变为某一类“证”或“病”的倾向,又可以通过适当手段进行调整恢复至正常体质。如在疾病发生之前能改善其病理体质,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匡教授提出:不同的体质类型应吃不同性味的食物,应忌某些性味的食物,吃对了可以调整病理体质,长期误食可以形成病理体质。并提出了“体质食养是21世纪人类饮食结构改革的新方向”的观点。创立寒体与热体的实验研究模式,一系列的实验说明了各型体质具有代谢上的差异表明食物寒热不同对病理体质的形成确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发现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于相应病理体质的调整作用是明显的。这些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了各型体质代谢上的差异,同时也论证了后天饮食因素对体质的影响作用。


小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合理的饮食护理能促进脏腑气血、津液的生成,有益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反之,若饮食不当,饥饱失常、偏嗜、择食会损伤脾胃。同时,根据不同体质特点以食纠偏,有针对性地调摄饮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就能达到防病的效果。


本文结果证实:中医饮食护理能促进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减少缺课天数,提高其群体健康水平。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笔者最终总结出一套可以在幼儿园推广的基于体质食养的膳食知识干预方案,并为中医儿科和相关部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积累经验。笔者同时认为:干预的方式可视总体目标、人力资源配置等作灵活调整。本研究有较大的深入研究的空间及推广应用的价值,前景广阔。


作者:林海苗1林湘屏2杨菊香11(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体检科518001;2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儿科)


第4篇:实施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及方法


中医饮食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食物的性味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护,合理搭配膳食,通过日常饮食达到防病,配合临床药物达到治病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96例内科住院患者,男54例,女42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6±4.5岁,随机分为两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普通饮食护理,48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和中医饮食护理。


2实施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及方法


2.1饮食与药物的配合


2.1.1应用中医辨证施护配膳:中医认为疾病发生的原因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八纲”这是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食物有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在调配膳食时,食物应与疾病性质相适应,<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应遵照的原则。如寒证给予温性饮食,热证给予凉性饮食,阴虚宜用清补之品;阳虚宜用温补之品等内经》中强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在临床中,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应用不同的护理常规,针对个体辨证施护,在中医饮食护理中合理搭配膳食,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2.1.2食药搭配要得当:得当的食药搭配可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如糯米红枣粥可治疗气血虚及脾胃虚弱者,食苦瓜可清热解毒和明目;山药粥长期食用可以健脑益智,调整人体免疫功能食物搭配不当,可诱发疾病或降低疾病的康复率,如座疮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黄疸忌油腻,土茯苓忌茶。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耐心解释和宣教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合理安排饮食,遵医嘱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达到中医食疗法的独到之处。


2.1.3以食代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食物可以治疗疾病。如以下饮食养生歌所述,生梨润肺化痰萍果可以止泻,黄瓜能减肥;多食萝卜生能消食熟能滋补,常称为小人参;斧菜能治高血压;冬瓜可消肿利尿;木耳抗癌散血瘀;海带含碘散郁结;胡椒有驱寒和除湿的功效;鱼虾猪蹄补乳汁;猪肝羊肝清热明目的作用;核桃具有补脑和益肾强腰作用;多食红枣可健肾补脾;多食山楂可以健脾胃和调节血脂,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多食大蒜可杀菌治痢疾;韭菜补肾暖膝腰;葱和生姜可治疗感冒紫茄袪风通经络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仔细询问病情变化,对症实施饮食护理,以食代药。


2.2饮食宜忌


2.2.1t欠食对疾病的禁忌仓物白勺四性五味,对脏腑亦有宜忌如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饮食宜忌在中医饮食护理中极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做好每位患者的饮食护理,告诉患者不应该吃那些食物。


2.2.2饮食对不同个体及年龄的宜忌:不同的个体饮食禁忌也不相同,如体胖者多有痰湿症,易得心脑血管和内分泌疾病,宜食清淡、低脂,低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芹菜,萝卜、海带,木耳,山楂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体瘦虚弱者,多为阴虚,气血亏损,应多吃富含营养的滋补食物,如牛奶,鸡蛋,西红柿,菠菜,大枣动物心肝等老年人脾胃虚弱,宜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食物。


2.2.3四时气候的宜忌:四日寸气候的变化欠食宜忌也不相同如舂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选择性温味甘的食物,如糯米、黑米、红枣、桂圆、牛肉、鲫鱼等。夏季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番茄、丝瓜、黄瓜、紫菜等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糯米、鲜山药、银耳、红枣、梨等,冬季饮食以萝卜,羊肉等滋补和温热为主。


2.3疗效标准:S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不合理饮食或不按时服药会感到不适。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3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食疗是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医饮食护理是中医的辨证施护在日常饮食中的具体应用,也是护理的组成部分之一,运用正确的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内科病人来说,根据疾病的种类和病情的急缓,对饮食进行有效的宣教和指导,合理配膳,在中医饮食护理中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方法,有的能直接影响疾病的转机,有的可为其它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正确实施中医辩证施护的特色,才能为病人提供有效的中医饮食指导,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中医饮食护理值得在内科患者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素琴(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中医医院(744200))

上一篇:中医骨科护理干预的论文(共3篇)

下一篇:中医康复科护理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干预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