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药学生毕业论文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10 15:06

  药学生毕业论文是实现药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药学生综合利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药学生毕业论文不仅反映了药学生综合能力,还反映了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管理水平。我院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工作已进行了多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更好的指导和管理毕业论文的各项活动,本文对2007届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现存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


  1药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


  1.1论文选题的自主性不强,基本上都是由指导老师给出题目。据调查在我院2007届的274篇毕业论文中,只有为数极少的4篇论文是学生自拟课题数,其余都是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其中结合教师科研课题数的有191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为69.5%,结合生产实际课题数的有44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为16.1%,结合教学课题数的有8篇,占总数的2.9%。


  1.2校内指导教师数量匮乏,以校外聘请的指导教师为主,并且高学历高职称的指导教师偏少。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共有指导教师171名,其中本校的指导教师人数为11人,其余全为校外聘请的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占指导教师总人数的3.5%,中级职称人数1人,占指导教师总人数的0.6%,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占指导教师总人数的2.3%,博士学位1人,占指导教师总人数的0.6%。而在校外的160名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的为80人,占指导教师总人数的46.8%,中级职称人数为70人,占指导教师总人数的40.9%。


  1.3应用研究类课题偏少,基础研究类课题占多数。2007届药学毕业论文共有274篇,其中基础研究类文章191篇,占69.5%,应用研究类的论文有83篇,只占30.5%。


  1.4论文规范上还有所欠缺。在论文评审过程中发现部分论文的写作格式不规范,虽然我院已明确制定出毕业论文的规范条例,但是仍然存在写作格式不规范现象。如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行距的要求都未能按照标准。


  1.5论文成绩评定中指导教师评分偏高,答辩中给人情分。我院药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审老师评分以及答辩得分三部分组成。在这三者之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师的评分偏高,约90%的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的论文都在90分以上的高分,而且有些竟然打出了100分满分。


  1.6论文综述部分写作水平较差。我院药学生毕业论文要求撰写综述,可往往重论文的写作而忽视综述部分,有些综述只是综合而无评述,一些学生的综述部分与所写论文内容脱离,还有极个别同学是直接复制别人的论文作为自己论文的综述。


  2解决药学生毕业论文现存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绝不是瞬息可就的事情。因此,要注重学生早期的基础训练,深谋远虑。在原有药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进一步完善,即除了保证开设课程的科学性以外,还要特别注意:


  2.1注重加强药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的教育。早期的、经常性的对药学生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只有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不可替代的作用时,把“要我学”变成发自肺腑的“我要学”的主动行为,改变增加学习负担的认识,脚踏实地做论文,才能收到较好成效。


  2.2规范答辩程序,严把论文答辩关。答辩的程序要规范,严格要求老师做到:答辩前,答辩委员会的评委老师必须要提前评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然后评委老师根据论文的科学性、论文书写的规范、撰写水平以及答辩过程中学生对论文中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衡量后,对学生的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客观地评分,给出论文答辩成绩。成绩出来后,确定专人负责成绩的核查工作,检查答辩评委教师在成绩的评定上是否会相差太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提请评阅教师进行复评,减少评分上的误差。


  2.3增加经费投入。投入足够的经费,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的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并对发表论文版面费予以经费支持。


  2.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程参与者和指导者。学术精湛、治学严谨的指导教师,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典范,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大力引进优秀人才,补充师资的不足,要注意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挖掘潜力。本文来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上一篇: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病例分析书写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新形势下对高职药学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