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独立医科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12-11 00:34

  【摘要】独立医科院校药学专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开设的必修公共课程“物理化学”学时少、任务重,且实验条件有限,暂时无法开设实验课,造成理论与实验脱离,“学”、“用”分家。结合后期开设的药学专业课及专业化发展,重新对课程设置进行反思:精选课程内容、开设实验录像课、优化课程实施、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學;药学专业;教学反思


  药学专业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不仅包含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知识,还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如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导,具有承上启下的指导地位;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也已渗透到药学的方方面面,反思合理、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药学生的专业发展也必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教学现状


  1.1生源特点


  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由全国高考统一招生,招生录取分数线为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分数普遍偏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相当数量学生初高中物理、化学基础不够扎实;极个别学生对化学物质基本性质不够熟悉;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化学准备不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表现在高中数学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高等数学学习难度大等。尽管近年来,部分省市取消了三本录取批次,并为本科二批次招生,但生源质量仍然与一本、二本排名靠前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表现出思维活跃,发散性强;喜欢自我表现;对较高的专业技能渴求强烈等优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缺乏自信心;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低;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等缺点。且由于近年来的高考扩招和社会对医药人才的大量需求,我院药学专业招生逐年稳步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一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而一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却相对较好。二者在化学基础及理解能力上的明显差异,使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都难以统一。


  1.2课程设置特点


  作为独立医科类院校,我院培养学生均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药学专业是四年制专业,“物理化学”是第四学期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整个药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大量采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理论和数学表达式。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公式定律繁多以及不同的公式又有特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等特点[1],是被教师认为“难教”、学生们公认为“难学”的课程。


  根据我院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药品研究、开发、营销的专业人员,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依据物理化学“理论抽象、逻辑性强”的课程特点;结合“为后续开设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药物动力等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的理念;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突出该门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弱化公式的逻辑推导过程,降低物理化学中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对药学专业开设的“物理化学”学时数做了新的调整。课程设置为63学时,由于独立医科院校设备、人员、经费等原因,暂未开设实验课。课程内容包含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模块内容,既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又涉及与药品研制、生产、应用等相关的化学知识。


  课程内容较多,实际授课课时较少,实验教学缺乏、教学任务重是当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3师资特点


  我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由基础教学部化学教研室承担。教研室教师均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大学的化学专业,具有较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对医药学知识尚需完善,导致教学中主要采用化学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割裂了化学与医药学的紧密联系,造成“学”、“用”分家,因加强教师药学专业性知识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工作人员。


  2独立医科院校医学化学课程设置模式探讨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物理化学不能把它作为一门纯化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将之灵活运用在药学、医学等应用领域[2]。现行高等医学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可概括为热力学、动力学两大部份,有些内容如药物合成反应可能性及现实性讨论、药物有效期预测、热力学中三磷酸腺苷的体内代谢等可在基础医药研究及实际工作中直接应用;有些内容如相平衡、胶体分散系统的原理与药物剂型改良等则是后续课程的必要基础知识。针对教学时数不足的实际情况,根据“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我们首先针对学情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讲授学时,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精选,即明确“物理化学”在独立医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在不违背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删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纯化学知识,弱化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与药学紧密联系的应用化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适当引伸,开阔学生思维。


  在热力学部分,删除“无机化学”中讲授内容,如:气体性质、原电池的构造与电池符号、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计算等;对与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化学基本知识与理论,包括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等内容,不仅局限于讨论公式及适用条件,更进一步扩展到药物合成反应中可能性、人体能量代谢、非平衡态热力学、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及表面现象中如何讨论药物剂型与吸收关系等内容;此外在介绍理论知识时,也注意延伸扩展,如讲解“熵”相关知识的同时,延伸出熵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本质等。


  在动力学部分,重点讨论解决药物合成反应中现实性问题,削弱对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讨论,适当扩展到后续医学基础(如生物化学、药理学)和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药物动力学)的应用。通过恰当精选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2.2开设实验录像课


  实验课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与理论课并行开设。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简单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没有兴趣。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知识,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環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鉴于笔者所在的独立院校因设备、人员、经费实验条件限制,尚不能广泛开设学生实验课,因此,采用教师实际操作实验,制作成录像,以微课形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通过课前预习进行提问交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一。


  2.3优化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需要师生双边教学活动达成目标。对独立医科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在一个学期内把物理化学知识学懂、学透并会应用,难度非常大。为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学好、会用,在课程实施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结合专业要求对教材酌情讲授。针对基础较好学生群体,做到一旦有问题个别解决,形成带头效应;对基础较差学生群体应引导其发挥文字理解的能力理解概念与原理,根据原理记忆公式;对个别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先引发其兴趣,再言明利害供其选择。总之,对所有学生均不抛弃、不放弃,扬其长避其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尽最大可能让其获得应有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除采用问题教学法、形象教学法、类比教学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需强化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学合作教学法等,甚至还可结合药学专业实际需求,采用恰当的案例教学法,做到融“教、学”为一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除了紧扣教学内容外,还应联系相关药学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得以补充和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的重要性[4]。


  2.4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对教师评价采取同行评价、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并将结果以书面纸质形式反馈至任课教师,针对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反思、交流、集体备课、加强业务学习等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服务于“物理化学”教学。


  对学生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全面、科学的考评,即采取卷面考试、实验录像讨论、随堂小测验、撰写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学习过程的考核,培养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创新性、实用性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制定出“物理化学”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其中实验讨论占15%,随堂测试占5%,撰写综述占5%,平时作业占5%)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组成的评分体系。该评分体系使学生既重视期末考试,也重视平时学习。实践证明,该评分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合理。


  3结语


  通过多年来我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对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教学研究有上述一些体会,对该门课程设置作了初步探索和尝试。目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和尽快解决,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材及教辅建设的积极性、师资培养的持续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独立医科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来源、质量不理想,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较少,学生学习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材及教辅建设,同时也呼吁独立医科院校的同行们与我们共同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杨婷等


  【参考文献】 

  [1]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物理化学简明教程[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杨文,沈理明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实例教学研究[J].化学教育,2015,(14):58-60. 

  [3]方涛,王玉峰,等.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化工时刊,2015,29(5):42-44 

  [4]马岚,成日青,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一些教学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3:88-89. 

上一篇:高职药学专业课程的慕课建设

下一篇:关于开放中药学专业实验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