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肉类食品的营养与卫生

发布时间:2016-08-11 16:26

  浅谈肉类食品的营养与卫生,以下是整理的食品营养与卫生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1.肉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肉类食品包括畜禽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其营养成分含量随动物的种类、部位、年龄及肥瘦程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一般肌肉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内脏中含脂肪较少,而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


  1.1蛋白质


  肉类食品含蛋白质约10~20%,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利用率与全鸡蛋接近。此外,肉中还含有能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酐和嘌呤碱、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含氮浸出物,这些物质是肉汤鲜味的主要来源。一般成年动物肉中含氮浸出物比幼小动物多。


  肉类蛋白质中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并且富含一般植物性食品中所缺少的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等,所以,肉类蛋白质的的营养价值较高。


  1.2脂肪


  肉品的脂肪含量约为10~30%,其主要成分为各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及少量卵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肉品脂肪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1.3无机盐


  肉品无机盐的总量约为0.6~1.1%,其中钙含量7~11毫克/100克,且吸收率较高。磷总量为127-137毫克/100克。肉类中铁的含量与屠宰过程中放血程度有关,约0.4-3.4毫克/100克。猪肝和猪肾铁含量较高,吸收利用率也高。


  1.4糖类


  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以糖原形式存在,一般约占动物总糖原量的5%。健康动物如宰前未过度疲劳、糖原含量较高。动物宰后,畜肉在保存过程中由于酶的分解作用,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含量相应增高,因而畜肉的pH值逐渐下降。


  2.肉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2.1屠宰后的肉品的生理变化


  刚屠宰完的畜肉呈中性或弱碱性反应(pH>7.0-7.4),不久肉尸僵直。僵直的出现是由于细胞中酶类在畜禽宰后继续活动,组织中糖原和含磷的有机化合物首先分解,即糖原分解乳酸,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分解为游离磷酸,因此肉的酸度增高,由初宰后的中性或弱碱性转变成为酸性(pH5.4-6.7);当pH降至5.4时,即到达肌凝蛋白的等电点,肌凝蛋白开始凝固,肌纤维硬化,肌肉开始僵直。僵直时肌肉纤维粗硬,有不愉快气味,肉汤混浊;如烹调食用,味道较差。


食品营养与卫生


  此后,糖原仍继续缓慢分解,肉的pH值继续下降,肌肉的结缔组织变松,僵直过程结束。肌肉松软多汁,并有一定弹性,滋味较为鲜美,此为肉的成熟过程,亦称后熟。成熟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还具有杀灭病毒的作用。因此,肉中糖原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2屠宰过程的卫生要求


  畜禽在宰前应有充分的休息,猪宰前应休息12小时以上。为了防止胃肠道膨胀,以致屠宰解体时肠道破裂而污染肉尸,宰前12~21小时应停食,宰前3小时停水,猪屠宰前须经淋浴以保持猪体清洁,然后经过麻电、宰杀和倒挂放血。放血后即进行热烫刮毛或剥皮,刮毛后应立即剖腹,否则体温散发较慢、细菌繁殖、容易引起腐败。刮毛前,不应在四肢插管吹气,以免空气中微生物大量进入肉尸,致使肉品不易保存。剖腹后,首先挖去肛门附近直肠,将内脏完全取出,然后洗涤整理,进行兽医卫生检查。


  2.3肉品的兽医卫生检查


  2.3.1宰前检验


  一般进行体温测量并对畜禽进行外观观察,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学检验。


  2.3.2宰后检验


  (1)头部检验:将猪放血后,在泡烫刮毛前进行。主要检查有无炭疽、结核或化脓等病变。


  (2)淋巴结检查:当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生猪的机体后,首先多在淋巴结上引起各种特殊的变化,借此可初步鉴定有无某种传染病的可能,作为进一步检查的依据。


  (3)内脏检验:包括肺、心、肝、胆囊、膀胱和肾等,首先观察外表、形态、大小和色泽有无异常或充血、出血。


  (4)肉尸检验:主要检验肉尸的皮肤,有无充血、溃疡或诊块等。还要注意脂肪是否有黄疸。肉尸检验还包括猪囊尾蝴和旋毛虫的检查。


  以上四项检验结果,如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迅速向上级报告并停宰,并进一步作细菌培养和确证试验。


  2.4肉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运输应做到专车专用。良质肉与无害化后供食用的病畜肉要分车装运并加以标记。最好是加封的冷藏车运输。运输熟肉必须有专用盒装。每次用后全部盒子工具和运输车必须用热碱水洗刷消毒。


  在肉品零售过程中,主要防止肉食品的腐败变质,特别是销售熟肉的卤菜柜,应有防蝇、防尘设备,刀案及用具要专用,并有专人负责供应。当天销售不完的熟肉要冷藏保存,次日供应前,应重新彻底加热。


  2.5肉类加工制品及其卫生


  肉类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咸肉和肉松等。加工肉制品时,必须注意原料肉品的卫生质量。除肉松加工过程中,经过较高温度,加温时间亦较长,可以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肉类外,其余品种必须以良质肉为原料。加工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菌污染。


  熏肉、火腿、烟熏香肠和叉烧肉等加工过程中直接与炭火接触或烟熏,可受到多环芳烃污染;腌肉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加入少量硝酸盐,其目的是使肉品保持鲜红颜色。如果肉品中有亚硝基细菌存在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毒性较硝酸盐大。我国规定,在腌肉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0毫克/千克。火腿中亚硝酸盐含量亦不能超过每千克20毫克。


  2.6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6.1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鉴定与处理


  以炭疽为例:病原体是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在空气中经6小时就形成芽孢,因此发现炭疽后,必须在6小时内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消毒。消毒液可用含20%有效氯的漂白粉或含有5%氢氧化钠或5%甲醛消毒。病畜应就地焚烧(不放血)。整尸高温化制或在二米下深坑加生石灰掩埋。一律不准解体,绝对不能食用。


  患最急性型炭疽的牲畜,突然发病、丧失知觉、摇晃倒卧,呼吸困难,天然孔内含血性液体,血液凝固不全,呈暗黑色沥青样。猪多患慢性局部型炭疽,主要病变为颌下淋巴结,咽喉淋巴结与肠系膜淋巴结剖面呈砖红色,并肿胀变硬。宰前一般无症状。


  2.6.2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鉴定和处理


  以旋毛虫病为例,病原体为旋毛虫,多寄生于猪、狗、熊、野猪、猫和鼠等体内。主要寄生部位为膈肌、舌肌和心肌,而膈肌最常见。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煮透、带有旋毛虫的病肉后,经一周左右,幼虫在体内即发育成熟为成虫。成虫在肠粘膜内寄生并产生大量新幼虫。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流向人体肌肉内移动时,患者逐渐出现恶心、腹泻、呕吐、肌肉疼痛,甚至使肌肉运动受到限制。如幼虫进入脑脊髓,还可引起脑膜炎样症状。人患旋毛虫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较困难。因此,应加强肉品兽医卫生检验,作好预防工作。


  2.6.3宰前或死前情况不明的可疑畜肉鉴定与处理


  死畜肉来自病死、中毒或外伤等急性死亡畜禽。必须确定死亡原因后,才考虑食用问题。如果确定为一般性疾病或外伤死亡,肉类又未腐败变质,可以高温处理后食用。由于有些致病菌和有毒物质往往在肠道、肝和肾等各种内脏中较多,故必要时可弃去内脏。如畜禽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则不准任意食用。


  于钦刚\吉林省舒兰市畜牧业管理局

上一篇:我是怎样搞好小学卫生工作的

下一篇: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干预措施防病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