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心血管疾病内科的诊疗护理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12:00


第1篇:探讨内科疾病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冠心病是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和病人死亡率増加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己有许多报道。但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人也常伴有多种其他内科情况,关于这些内科疾病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所知甚少,我们对我院老年病科经历非心脏手术的3088例老年病人合并内科疾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这些疾病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1989~1998年我院老年病科全部行非心脏手术的中老年病人共3088例,年龄50~99岁,平均63岁。男2223例,女86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


人1938例。3088例病人中,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最多,为1867例,占60.4%,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1.2统计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数据用SAS软件处理,并计算X值和P值。


2结果


2.1内科疾病对老年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把合并各种主要内科疾病的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正常老年组作了比较,合并各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P<0.05),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和(或)合并肺气肿的病人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为11.59%。心绞痛组次之,为7.77%见表2。进一步分析并发症的种类,肺部疾病L和窦性心动过缓等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而心绞痛组则以ST-T改变、过速型心律失常、血压改变和心脏骤停占多数,为666%。


2.2不同检查方法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意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是术前判断和评价病人心肺功能状态的常用检查。我们把上述检查的阳性结果与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符合率作了比较,发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结果的病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检查结果正常的病例。而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组则未发现有意乂的差别,提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意义优于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


3讨论


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其中以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对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影响也最大。我们的研究发现,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占绝大多数,为60.4%这与国内外研究报道结果相似。合并其他主要内科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上内科疾病的分布比例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或心脏事件死亡的整体危险性与心血管疾病病史,如充血性心衰、心绞痛、心肌梗死、活动能力减退等临床因素密切相关,也与非创伤性激发试验检测出的有意义的心肌缺血有关,而高血压病、糖尿病本身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又具有同源性,所以这些疾病能引起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増多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各种内科并发症都明显増加了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慢支和(或)合并肺气肿的病人术中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多于其他内科疾病。这就提示我们,冠心病虽然是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老年人在器官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内科疾病通过对心肌氧供减少的影响或其他途径或自身的机理.而对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増多的机理可能为,呼吸系统疾患病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肺血管反应性改变和缺氧,而具有不正常肺血管反应性的病人在缺氧的情况下更易于进一步増加肺血管阻力。使其对术中或术后缺氧的耐受性减低。因此认为,在老年非心脏手术中,肺部疾患及肺动脉高压有可能是増加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疾患术中并发症的865%为频发室早、房早和窦性心动过缓等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提示呼吸系统疾病虽可引起较多的术中心血管并发症,但这些并发症的临床意义和严重性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不同,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是术前评价老年人心肺功能状态的常用检查,其结果对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有预测意义。我们的研究提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较好的预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前评价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的有用指标。而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则未发现明显的特异性,这与关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的部分文献结果不完全一致[5。究竟是由于术中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理不同还是我们的资料样本数量少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总之,在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保健中,不应忽视非心血管内科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对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有可能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荣斌,王士雯,杜昕,刘玲玲,马艳梅


第2篇: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护理策略探讨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而循环系统主要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血管和心脏,可细分为慢性与急性,发病通常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动脉硬化等当前常见的临床疾病,均是心血管类疾病,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致残、死亡、复发等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是全世界人民普遍面临的重大死亡威胁。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我中心选取了136例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同时在治疗基础上实施了内科相关护理。研究了应对该病症的诊疗护理策略,现将我中心收治的1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诱因分析以及内科护理效果进行如下总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6例,其中女性患者64例,男性患者72例,年龄在41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在这些患者当中19例伴有糖尿病,48例有心肌梗塞病史,69例有心绞痛病史,136例患者均无家族遗传疾病史。


1.2方法


患者就诊后,临床医师及时为其安排各项检查,并组织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进行自拟问卷调查,以分析患者发病的原因,然后为患者进行综合深入精细地诊断,并为其开展针对性地治疗,同时,设计系统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内科护理。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1.2.1心理护理


因为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不是很充分,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诊疗方法、治疗效果等,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状况来对其实施具体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向患者讲解自护事项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讲解,使得患者逐渐消除其紧张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并且在诊疗过程中要失常的看望关心患者,认真仔细的解答患者提出来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便使患者有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2饮食护理


给患者介绍心血管疾病和饮食不当的负面关系,告知患者多食含钙、钾等元素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用含脂肪、盐、糖和胆固醇类较高的饮料和食物,适当增加食用蔬菜等富含纤维、热量少及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患者摄入均衡的营养。尽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1.2.3药物治疗护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患者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以及不良作用,在服用剂量及服用时间上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对有并发症史的患者,要严格检测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必要时及时在患者服药后检测心电图、血压及心率等,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2结果


经过对136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情绪过激变化、运动量短时骤升、胆固醇含量增高、气候突发变动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6、38、29、13。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在病症发生之前,多数患者有过剧烈的情绪变化或剧烈运动,有些老年患者遇到天气变化大的情况下会突然发病起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21,可见,上述四项是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诱因,本组中136例患者通过对其实施护理干预以后,不但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且研究还显示,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对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这显着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危险。


3讨论


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健康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少数患者在治疗之后不遵从医嘱,当症状减轻后便停止用药;部分患者心理自控能力差,情绪易激动,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使用内科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增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使用可以帮助心血管患者建立有良好的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更多正确的知识,进而逐渐地纠正既往错误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情况有着积极的作用。虽然现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普及在临床上还有较大的困难,但因其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将成为未来心血管疾科护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作者:吴庆利(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鄂伦春165450)

上一篇: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护理的论文(共2篇)

下一篇:提升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的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