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许昌市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6 09:04

摘 要:[目的]了解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异地病例报告比例,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报告病例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AFP病例共94例,占51.93%;主要集中于与省会邻近且交通方便地区,自2008年起异地病例比例超过年度总病例的50%,且集中于1-3月份报告;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1岁组病例居多。AFP病例首诊未被及时发现、漏报的存在以及病情严重是异致异地AFP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提高首诊地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敏感性是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异地病例发生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异地报告 流行病学分析

为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及时发现能力,减少异地报告病例比例,现对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报告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分析,为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报告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河南省脊灰诊断小组诊断资料,河南省脊灰实验室结果。
1.2 统计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个案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概况   许昌市2004-2011年共报AFP病例181例,其中异地报告94例,占51.93%;本地报告87例,占48.17%。异地病例中报告医院为省级51例,占54.26%;市级41例,占43.62%;县级2例,占2.12%.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8个县(市、区)中除开发区外均有异地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禹州市、长葛市共53例,占总异地病例的56.38%。其中东城区、长葛市、禹州市异地病例比例大于50%。详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2004-2011年均有异地AFP病例报告,主要集中于2008-2011年共67例,占总异地病例的71.28%。其中2008-2011年每年异地病例比例均超过总病例数的50%。94例异地AFP病例分布于12个月份中,主要集中于1-3月份共37例,占总异地病例的39.36%。详见表2.

2.2.3 人群分布  94例异地AFP病例中,男性62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1.94:1。年龄分布于2月龄-13岁,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共80例,占85.11%。其中以1岁组最多共25例,占26.60%。
2.2.4 免疫史  94例异地AFP病例中,全程免疫49例,占52.13%;未全程免疫34例,占36.17%;不详11例,占11.70%。其中零剂次免疫4例,占4.26%。免疫史来源为证、卡24例,占25.53%;询问70例,占74.47%。
2.3 病毒学检测情况  经河南省脊灰实验室检测,94例异地病例采集到的187份大便标本均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检测出阳性标本33份,阳性检测率17.65%。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26份,占阳性标本的78.79%;脊灰Ⅱ型疫苗株5份,占阳性标本的15.15%;脊灰Ⅲ型疫苗株2份,占阳性标本的6.06%。
2.4 临床诊断分类  94例异地AFP病例经河南省脊灰诊断专家组最终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33例,占35.11%;周围神经炎20例,占21.28%;神经炎14例,占14.88%;脊髓炎12例,占12.77%;短暂性肢体麻痹7例,占7.45%;肠道病毒感染综合征7例,占7.45%;创伤性神经炎1例,占1.06%。
2.5 病例就诊与报告情况
2.5.1 就诊概况  94例异地AFP病例中就诊1次者18例,占19.15%;2次44例,占46.81%;3次27例,占28.72%;4次5例,占5.32%。
2.5.2 首次就诊情况  首次就诊医疗单位级别为省级6例,占6.38%;市级31例,占32.98%;县级36例,占38.30%;乡级10例,占10.64%;村级11例,占11.70%。其中首诊为AFP病例25例,占26.60%;首诊报告18例,占被首诊为AFP病例的72%。首诊与麻痹时间间隔为1天内者59例,占62.77%;1周内80例,占85.11%;2周内85例,占90.43%;≥15天9例,占9.57%。
2.6 及时性指标完成情况  94例异地AFP病例中,报告后48小时调查率96.81%,14天内双份便采集率72.34%,合格便采集率72.34%,便标本7天内送达率91.49%,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4.04%。其中14天内双份便采集率、合格便采集率未达到国家指标[1]要求。
3 讨论
     许昌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监测质量逐年提高,至今已连续20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但近年来,因异地病例逐年增多,AFP病例不能及时发现,导致AFP病例监测质量下降,对于消灭脊灰工作影响深远。
     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异地病例主要集中于与省会邻近且交通方便的禹州市、长葛市;自2008年起异地病例比例超过年度总病例的50%,且病例主要集中于1-3月份报告;异地病例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以1岁组病例居多。免疫史显示异地病例中脊灰疫苗未全程免疫儿童占36.17%,零剂次免疫儿童占4.26%。提示今后许昌市应重点加强部分地区、5岁以下人群AFP病例监测工作,并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病例就诊和报告情况显示:80.85%的异地AFP病例例有2次及以上就诊史,90.43%异地病例在麻痹后14天内首次就诊。60.64%异地AFP病例首次就诊在县级及以下医院,26.60%异地病例首诊时被诊断为AFP病例,19.15%异地病例被首诊时报告。临床诊断分类中,格林巴利综合征占35.11%,脊髓炎12.77%。以上说明AFP病例首诊未被及时发现、漏报的存在以及病情严重是异致异地AFP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异地病例及时性监测指标中,14天内双份便采集率、合格便采集率均未达到指标要求,说明病例不能被及时发现势必会导致以后各个环节的延迟,从而使监测系统的报告及时率、采便合格率、及时随访率和标本阳性率等一系列重要指标下降[2]。因此,今后要提高首诊地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敏感性是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的关键[3],也是减少异地病例发生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S].2006.
[2]施春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管理对策探索[J].卫生软科学.2006.20(5):501
[3]张肖肖.路明霞等.河南省2009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归属地就诊情况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5):785-786.

作者简介:郑惠平,女,主管医师,从事免疫规划工作

上一篇:医学超声影像三维目标对象的分割方法

下一篇:1例百草枯中毒并发精神障碍的急救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