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的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04:24


第1篇:关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的思考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另有20%~3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大部分病毒性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即使不进行特殊治疗,在一周内也能自行痊愈,而儿科用药的目的是由于患儿身体的特殊性及家长的高期望,意欲通过用药缓解症状、减轻患儿及家人的痛苦。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所以,在其治疗中以抗病毒药物结合抗感染中成药为主,其次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但实际应用中存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本文旨在对医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门、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提取我院儿科2014年5月-2015年4月,共12个月的处方,筛选出明确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600张,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应用WPS2013版Excel工作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筛选出的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对我院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使用的药物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2结果


2.1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600张处方中,男263张(43.83%),女337张(56.17%),年龄分布在6个月~16岁。


2.2常用药物类别


共用药品56种,13类,菌药物处方(71.67%),中成药制剂处方(33.26%),抗病毒药物处方(26.40%)(15.40%)排名第五。


2.3复方制剂组分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理论上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少部分为细菌感染或继发性细菌感染,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因此多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而普通复方制剂含有多种成分,每种成分专针对某种症状的治疗,因此这些药物也常常受到临床医生的亲睐,我院常用的复方制剂及组分门。


2.4抗感染药物使用


600张处方中含抗感染药物处方共计482张,占80.33°%;抗病毒药物与抗菌药物联用处方共129张,单一使用抗菌药物处方301张,单一使用抗病毒药物处方52张,调查中未发现抗菌药物二联及以上用药,同时也未发现使用抗病毒药物两种以上的情况。两种药物联用情况分析。


2.5给药途径


600张处方中,儿科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其次是口服给药。


3讨论


3.1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分析结果显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年龄在6岁以下的占74.5%,6岁以上占25.5%,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在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可能是因为小儿身体免疫力低下、各系统器官组织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每个人每年都有数次发病的几率,但学龄儿童的发病率相对偏低。


3.2药物使用情况


3.2.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规定,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不超过40%,统计显示:我院儿科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1.67%,远超过综合医院急诊抗菌药物的规定标准。有抗菌药物联用抗病毒药物处方129张,使用率为21.5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取得良好效果,若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引起细菌耐药、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陆艳在小儿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中指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在早期的临床表现相似,有部分临床医生往往为了“双保险”而强调预防用药,其实这样反而可能引起细菌耐药性或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因此联合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防抗感染药物的滥用,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


3.2.2中成药的使用根据表2我院常用药物类别排序,中成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排在我院常用药物的第2位,可能是这些药物在抗病毒、抗菌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消炎等作用,而且中成药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何建荣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分析中指出:中成药具有解热镇痛、控制炎症扩散、促进炎症吸收等作用,部分药物还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使用是有一定依据的。


3.2.3抗感冒复方制剂的使用可以看出我院针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复方制剂使用较为普遍,对于咳嗽、流涕、鼻塞、打喷嚏和发热等临床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最提倡的疗法即为对症治疗——抗感冒复方制剂的使用。《2013年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提出了对症治疗的具体疗法:减充血剂(D)、抗组胺药(A)、解热镇痛药、镇咳药、祛痰药以及其他成分。复方制剂具有减少药物数量,但成分不减的优点,是患儿及医生亲睐的一类口服制剂,所以我院儿科在这方面的选药及用药上还是合理的。


3.3药物给药途径分析


我院针对儿科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52.5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轻的患儿一般不主张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因其不仅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负担。口服的药物混悬液、颗粒剂以及喷雾剂等剂型口感好、易于操作且效果良好,是儿科用药较为理想的剂型。


4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和评价发现,医院儿科医师在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上符合治疗原则,多数采用对症治疗和抗感染相结合的治疗,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上没有二联及以上的用药情况,但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不符合国家和WHO的要求,医生及家长对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认识度不够,经验用药和习惯用药比较普遍。因此医生应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用药水平,强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同时药师应继续加强处方干预力度,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提高儿科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药物应用的合理、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作者:林意菊1聂彩霞1杨磊1赵启邹1邹治木1尹思敏1胡月新2(1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2昆明医科大学科研实验中心,昆明650500)


第2篇:探讨采用目标治疗方法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急性呼吸道感染属现今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急症之一,而在医院JL科中,此疾病也具有相当之高的发患者数。由于此症起病急,发病快,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临床上则通常以采用抗病毒类药物与抗菌类药物为首选治疗方式m。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类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上已经呈现面积使用情况,其多数药物均已出现较为明显的耐药性。故此情况导致了对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不合理的现象频频出现。不仅对药物造成浪费,同时也导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继续增加。针对此现象,临床运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上产生了相当重要的意义。故为探讨采用目标治疗方法对于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院特进行研究工作,取得满意成绩,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间本院jL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JL98例。所有患儿人院时均经临床确诊为单纯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其患JL体温36.5?40.3℃,且所有患儿治疗前均排除患有其他疾病及先天性畸形等可能。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男儿33例,女儿16例。年龄71月~12岁,平均年龄(5.2±1.2)岁;研究组男儿28例,女儿21例。年龄8t月~11.5岁,平均年龄(4.8±1.6)岁。所有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医院传统的儿科呼吸道感染经验治疗的方法。即治疗前患儿不采用任何病原学检测,只凭主治医师通过临床诊断后根据常规经验进行用药治疗。对于有发热情况的患儿进行物理降温。而研究组患儿则采用目标治疗的方法。即治疗前患儿需通过详细的病原学检酒,通过检酒结果严格区分病毒性感染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且均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有效对症治疗,发热患儿处理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周后,针对其两组临床疗效、感染控制率、合理用药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1.3评价办法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评价根据详细记录治疗后体温变化及治疗1周后感染控制情况。而合理用药判定则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制订)进行评定,且当两组患儿痊愈出院后计算并统计其住院医疗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釆用Excel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SPSS15.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处理,所得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差异均使用神佥验。计数资料则均釆用X2检验,且以P<0.05表示为有显着性差异。


2结果


两组患儿经以不同方法治疗后,其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感染控制率、合理用药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呼吸道感染通常属于人体鼻、鼻咽及咽喉部发生的急性炎症总称。而此症状在儿科中则属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引起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偶有少数为细菌感染,且近年来也出现了少量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同,主要在于患者所感染的病原体会有区别。而对于其临床治疗上,随着现今抗菌药物的发展及广泛普及,药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且众多患儿家长由于治病心切及对药物的认知有限,即往往要求频繁的使用抗菌药,造成了抗菌药物的滥用的现象。而对于此类病症,多数临床主治医师也存在误区,即通常在患者病症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进行详细的药敏试验,仍然依靠自身的经验及判断来对病患进行治疗,或者就于治疗过程中频繁的更换抗菌药物,忽视了其病原学检测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上述种种情况不但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临床病原学诊断的困难,也使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盲目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干扰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分市,还会使耐药菌株出现增加。对儿童产生的危害更为明显。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会造成二重感染,使其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故针对此类现象,釆用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基础的目标治疗方法对于控制儿科呼吸道感染则能起到了显着的效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感染控制率、合理用药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儿童属于当今社会中一类非常特殊的群体,其身体各器官发育还未完善,所以对于儿童的用药应更加严谨。釆用以专业的用药前病原学检测为基础的目标治疗方式对于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显着,且运用此方法各治疗后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的经验治疗方式。故此方法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节省医疗资源,其具有显着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贺秀丽(杞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开封475200)

上一篇:提高儿科护患关系质量的论文(共2篇)

下一篇:儿科肺炎中优质护理干预的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