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资本论》的哲学性质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6 15:10

  摘要:在不同的理论视域上,《资本论》哲学这一命题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基于《资本论》哲学的基础上,不同命题内涵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针对不清晰、不反思的各类基础问题,需要及时改变基础概念方式。本文主要以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不同理解方式入手,强化对革命马克思实践哲学概念的理解,旨在为《资本论》哲学的重新定义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资本论;批判哲学;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1-0000-00


  就国外而言,马克思更多的被认为经济学家,认为他是哲学家的人员相对较少。其中《资本论》在国外也被视作经济学著作,并非哲学著作。结合相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前,研究国外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学者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研究《资本论》内的经济价值,并在《资本论》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经济理论的严密性,分析《资本论》中的存粹性经济价值。


  1《资本论》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哲学最为基本的就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就是实践唯物主义,这打破了传统的人类唯物史观,以《资本论》的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生产作为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凸显出了社会的资本哲学,而且还表现为浓缩版唯物史观。


  首先,从整体与局部展开分析,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的《形态》基础上演变而言,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以一些基本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从人类历史着手创构与资本主义经济适应的运行机制,对当前的社会运行机制进行深刻分析。必须进行分析的原因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如果给出的解释、说明都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性,那么《形态》里表叔的人类宏达历史并不完整,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的部分内容也很苍白,若只是一种理论设想,那么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共产主义诉求只是一种理论设想,这也对《资本论》研究的理论是否能走向罗丽华有着关键的影响。同时,《资本论》理论研究的基础是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揭示,主要是论证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理,其中的本质在于重新构建唯物史观理论,属于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


  其次,从个体、特别而言,“资本哲学”是唯物史观理论的主干,直接将唯物史观形象化、归纳了其中的精华。以《手稿》为主要的遵循原则,以《形态》为辅助理论,以《贫困》和《宣言》作为原理,在此基础上阐述唯物史观原理,并将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要素凸显出来,主要如下:


  (1)劳动。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特殊劳动的研究,而研究出发點即为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一般劳动,也是任何自然质检的物质交换的一般条件和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的劳动。


  (2)分工。这里的分工也表示着自发分工,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付出劳动从而开展商品生产活动,带动人们自发分工,转变人类交易的禀赋。促使偶然事件商品交换,转变为必然现象,将使用价值生产转变为交换价值生产,使得产品生产逐渐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传统产品生产的跨越。


  (3)《资本论》中不仅仅富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本身还属于哲学著作,《资本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现,还确保了其在运用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资本无限增殖的驱动下,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否定性因素,这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政治制度消亡的主要因素。


  2《资本论》作为批判哲学的体现


  《资本论》的另一种意义是批判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是以批判为基础形成的政治经济学。而对于《资本论》来说,古典经济学即是它所批判的对象,所以要想理解《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想理解批判哲学,首先要结合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都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对立与分离,并且这也是研究的肯定性前提,“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的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一观点中的经验性和直观性,直接将实证主义的特性凸显了出来,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挥实证主义的作用。实证主义在看待经济现象的时候表现得较为直观而朴素,它对所看到的现象都抱有一种合情合理的态度,对于人们所接触到的经验事实不会有任何批判反对的意识,对于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是否会历史的产生和历史的消失都没有关注,因此使得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不具备历史性特点。而《资本论》对于实证主义是持批判态度的,但如果片面的抛弃实证主义,也无法实现对它的超越,因此必须要凸显出古典经济学的事实性,才能够更好的反应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发展阶段与本质规律,在经济现实的基础上,将实证主义作为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实证主义的不断超越。


  《资本论》与古典经济学之间存在的相同点是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事实,而表现出来的差异在于:古典经济学对于经验事实的态度是保持肯定的,它是以对经验事实没有历史性的理解为基础而阐发的客观规律,但是反观《资本论》对于经验事实的理解则具备了历史性,对经济事实的理解总是在持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所以在古典经济学以事实为名义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进行非历史化之时,《资本论》则认为这种历史性关系具有自我否定的性质。所以,《资本论》实际超越了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并完成了将政治经济学批判转为批判哲学。


  更进一步来说,《资本论》的批判哲学不仅仅体现在理论本质的意义上,更是以对象批判的意义来实现的。即便是粗略的阅读,也可以看出《资本论》中批判了许多现实问题,比如说财产权、资本逻辑和拜物教等,这实际上也是对象批判,说明《资本论》的批判哲学统一了对象批判和理论批判。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都是通过移入人脑又在人脑中完成改造的物质的东西,批判作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实质上也是其理论本质,政治经济学批判需要以《资本论》作为基础,从批判的视角出发,真实的将现存的事物反映出来,及时改变现存事物,反对现存事物中的错误点,进而揭示出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批判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转变未来的命运。


  通过相关实践证明,资本逻辑批判的本质就是肯定资本的历史性,这类逻辑批判,需要更进一步的控诉资本现实罪恶,其前提是特定的理论,而最终的归宿则是理论本质,以唯物史观的理论范式为基础来诊断资本主义,分析其中各类内在表现的合理性与缺陷。


  第一,《资本论》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肯定资本的历史功绩,还需要强化资本批判。基于《资本论》的深入研究上,强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从整体性特质出发,基于资本原则的基础上,强化资本逻辑的批判,进而确保统治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不管马克思思想发展处于各种阶段,均需要对马克思思想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进行分析,明确各个阶段内的功绩。


  第二,雇佣劳动、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体现,这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技术分析的重要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直接通过互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交换关系来体现的,这两种关系实际上也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经济学的批判实质上属于唯物史观的哲学批判,以《资本论》为基础,强化对资本逻辑的评判,同時开展经济学评判。


  3结语


  综上所述,革命化《资本论》哲学是实现哲学意义的关键因素,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资本论》哲学能够真实反应出资本主义生产轨迹,还需要揭示解放资本主义的路径,进而推动实现人类从资本主义走向最终的解放。进而基于《资本论》哲学的基础上,更好的改变世界,解释世界,并促使两者实现的统一。从革命化入手,逐步改变世界,基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性思想基础上,将资本运动的辩证法思想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法〕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M].陈越,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21-222. 

  [2]〔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8.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591. 

  [4]鲍金.论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基于对《哲学的贫困》、《资本论》和《贫困的哲学》的考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05):13-22. 

  作者简介:赵红敏(1979—),女,汉族,河南新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人与文化。

上一篇: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范式研究

下一篇: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