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教育学生要“三思而后行”

发布时间:2023-12-10 06:10

  摘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用在教学中,尤其有警醒作用,教师遵循了这句话,在教育学生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关键词出口伤人循循善诱激励教训


  教师的工作是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在众多的学生中,难免有不太遵守纪律的、有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有行为不太端正的……有的老师,一发现学生有违规行为,立马就忍不住了,难听的话像机关枪一样对着学生扫射过去,还振振有词的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的,每一个做老师的都盼着学生听话、懂事、学习积极、成绩优秀……希望他们人人都成才。正因为有这种心态,所以教育起学生来就觉得理直气壮、心直口快,觉得只要是为学生好,怎么做都不过分。教师的这种做法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吗?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觉得教育学生要“三思而后行”,切记勿“出口伤人”。


  中学生年龄不大,正处于发育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对周围的事物注意力比较强,哪里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立马吸引住他们。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如果要求他们分分秒秒都集中精力听课,毫不分心的话,那简直比中彩票都难,甚至老师正在讲课,外面突然下雨了,打雷了,都能引起他们叽叽喳喳骚动半天。过去,每当我发现课堂上学生有走神的表现,就立即停止讲课,把那个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狠狠数落一番,如果气急了,还会让他站起来。结果,这些做法引来了一些“不良后果”:原定的教学内容讲不完了、原本“井井有条”的思路被打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分散了、师生的情绪都有了很大的波动,更严重的是被批评的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默默的趴在座位上流眼泪,再也无心听课了,老师心里也很不好受。你瞧,好好的一节课,就因为教师的冲动,教育学生不讲方法,结果“两败俱伤”,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非常聪明,知识面广,思维敏捷,领悟力很强。经常在课余找我探讨历史知识,我也比较喜欢他。但他有个让人头疼的毛病,就是上课爱随便接话,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我在课下也找他谈过几次,但由于他历史知识丰富,每当老师讲到他感兴趣的内容时,他总是又忍不住要发表高见。有一次,我正好讲“罗斯福新政”这段内容,我讲到罗斯福是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也是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之一,也是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没有之一,因为他连任三届……刚说到这里,他在座位上突然吼了一句:罗斯福是个瘸子!正听到兴头上的学生们刹那间愣住了,齐齐的扭头去看他。我气急了,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往上冲,没多想,我三步两步跨到他面前,脱口而出:”你在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声音之大,连我自己的耳朵都”为之一振“,同学们也惊呆了,大气都不敢出。他也惊愕的抬起头,与我的目光相遇,我更加控制不住了:”就你懂得多是不?!那你来讲好不?!你瞧,同学们都等着你来讲呢!你以为你什么都会,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那你要老师干什么!你回去自学好了!全班同学都像你一样,那老师还讲课不?你以为就你聪明,就你了不起吗?太不像话了……“说到这里我停住了,因为我发现有两颗大大的泪珠从他的眼眶里滚落下来,我头脑激灵一下,清醒了,悻悻的又回到讲台,但这节课再也无心讲下去了,只好让学生们自己看书。


  从那以后,这个我曾经喜爱的常常和我争论历史问题的学生再也不愿意见我了,虽然我悄悄的找他道过歉,也指出了他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但他还是慢慢的疏远了我,甚至历史成绩也开始下降,我知道,我不可能挽回他的心了,这条鸿沟再也填不平了。


  从那以后,我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我深深体会到,中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尊心特别强,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温情提醒。而教师的当面呵斥,大声指责,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对教师敬而远之,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后来,我学会了克制自己,再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或者做小动作等问题时,我学会了用眼神来制止他们,或者有意放慢讲课的节奏,或者有意停顿片刻,或者不点名提醒一下,或者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我发现效果也非常好,既及时的制止了学生,也没有耽误授课计划,师生关系还其乐融融。


  教育学生要”三思而后行“,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也是经验,也是教训。


  作者:李中芳

上一篇:追续权入法需三思而后行

下一篇:“引趣法”应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