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道家老庄美学观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5-07-24 10:07

摘 要:老子和庄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中国道家美学观源于老子,发展与庄子。老子对美和艺术持否定的态度,主张“少和寡欲”“见素抱朴”“为腹不目”“美恶相依”;而庄子否定美学和艺术的积极作用,要求从根本上消灭人的欲求和认识能力,庄子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否认美丑的客观存在;老子和庄子对有违自然的人或事往往持激烈的否定态度,这对现在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老子;庄子;美学
一、老子美学观
  春秋时期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以下几点:①“目观”为美的出现和美善同义的动摇瓦解;②美感认识的发展变化,将美感扩大到包括哀、伤、怨、怒在内的宽阔领域;③气化谐和的宇宙观、审美观初步滋生。[1]这些发展离不开当时思想家的贡献,老子也功不可没。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道德经·二章》,这反映出老子对美的态度,即美是因为有不美的存在对比出来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又相互依存。
  老子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四十一章》)“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四十五章》)。他把美的实质归于“大象”之中,充分否认了美的客观存在性。“象”是老子思想中一个标志着“道”显现形态的重要概念,如《道德经·十四章》中解释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4]而“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正如“仁”对于儒家一样。老子把美的认识扩散到当时还不可认知的宇宙中。
  老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阶级的利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美学思想与他的小国寡名政治主张一脉相连。[1]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经·八十一章》),他人为的把“美”与“真”分割开来,否认了美的价值所在。老子主张无知不欲、致虚宁静是对美学的消极认识,但他从反面扩展了美学的内涵,拓宽了人们对美的思考范围。
二、庄子美学观
  庄子的美学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张精神境界,安时处顺,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知北游》中,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人和天地是一种和谐关系,天地的大美是不言而喻的,并不需要人的认知。与老子的“大象无形”相似,符合他主张消灭人认识能力的观点。
  庄子反对美的存在,他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庄子只希望看到一个为他所希望看到的世界,没有美也没有恶。
  美对庄子来说,只是一种内在的感觉,而与形状的实物没有关系。如“神”与“形”这一对审美的形态中,庄子用很多寓言来说明“神”比“形”更重要,如“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庄子·在宥》)。
  战国时期中国的美学目光集中在美与人性、美的功能方面,[1]庄子两个故事表明了他的态度。《天运》:“东施效颦,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庄子以为美是天地所生,反对人为的制造。《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以使用机械为羞,倡导人本身能力去做事,保持着自然的本性。[5]
  庄子的美学观存在于天地间,每个人的内心精神是绝对自由的。因此美学不仅失去了标准所在,也不能依附于任何实体。
三、老、庄美学思想的意义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言说,不可名状,只是在杳渺恍惚之中,显现为“象”。人们可以通过“象”,用心去领悟“道”,但是言说出来,只能是“道”的“名”。如此看来,“象”是“有无相生”的最初显现。[2]
  意境中的有无相生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虚实相生等审美形态,表现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戏剧、园林、建筑等各个方面。[2]如庄子说“虚室生白”和“唯道集虚”,精确概述了中国诗词的空间性、意境性。[3]
  道家文化讨论的是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问题,倡导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老庄的美学观念因此与其他各家的大不相同。老庄的美学观难以为常人所理解,所表现的是一种虚性。老庄的以“道”观之自然为后来禅宗美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人研究美学提供了课题。即使他们生前极为否定美的存在和价值,但他们的思想也存在着极大的价值,他们的美学思想是:“奇葩”。
  海德格尔说:“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没有离开存在着而孤立抽象存在的‘存在’”。道家的“道”是万物之源,成就万物,但道并不是凭空存在的,虽然道不能以言语来描述,但它寓在万物之中。[4]
  综上述,老庄美学观为中国美学所带来的美学智慧至今也没有过时,给当代美学研究以根本性启迪,它所企及的美学绝对不是西方柏拉图、黑格尔美学所能湮没的。老庄美学中的“自然观”给了我们生存危机的提醒,心灵的自由对于人生意义起重要作用。我们注重现实,但不能被庸俗不堪的物质生活占满心灵;我们要有欲望,但不能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当然,老庄美学也有其不足,相对主义对于必然性、客观性、物质性是相异的,而宿命论与现实主义是绝对相反的,老庄的虚无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P3,P14,P5
[2]朱立元《美学》P250,P250
[3]宗白华《美学散步》P132
[4]李天道《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P170,P177
[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p318

上一篇:基于人际功能的语篇分析---以《红楼梦》第四回

下一篇:引导式教学法在英语戏剧课堂的应用——以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