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古代经典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12-10 04:44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 
  一、心理战成为现代战争中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手段 
  孙子的思想精髓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理战在孙子军事思想中有崇高地位。当前,心理战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心理战是交战双方为赢得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心理搏斗,目的在于依托强大的军事优势,通过多种手段鼓舞己方、瓦解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随着高新技术武器的广泛应用,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不仅贯穿于战争始终,同时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换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认为是现代战争中一种经济而人道的作战方式。不仅如此,其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军事斗争领域,而是广泛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大战略。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追求的已不再是军事征服,也不再是大量消灭敌有生武装力量,甚至不再追求将对手逼入绝境而迫使对方投降。现代战争目标主要是孤立、限制、削弱和瘫痪对手,震憾其心理,动摇其战略领导层、军队和民众的战争信念和抵抗意志。在冷战结束以来所发生的多场局部战争中,作战双方都高强度、大范围地实施心理战,谋求在心智上影响、控制对方,从而达到战争的目的。 
  此外,现代心理战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进程与成败,是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胜利或不战而胜的重要法宝。实施心理战能使对手产生紧张、犹豫、大意、厌战等不良心理反应,迫使对手或铤而走险,或指挥失误,或消极怠战,加速对手的失败。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在总结报告中指出:“心理战在这次战争中的运用是极为成功的,心理战对促进伊军失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闪击战成为现代战争实现战争目标的一种作战方式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57个师、2个旅、六个坦克师、八个摩托化师和二个航空队,共约2500辆坦克、2000架飞机,约150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波兰发起猛攻。而波兰投入第一线作战的共30个步兵师、9个预备步兵师、11个步兵旅和2摩托化旅,能用于作战的兵力共100万左右。1220辆轻型坦克、650辆超轻型坦克、407架飞机。力量明显处于劣势,但波兰有英法的支持,盲目地认为德军不会贸然挑起战争,没有充分作战准备。所以,当德军发起进攻时波军不知所措,迅速溃败。到9月底,所有被围的波军相继被歼,波兰沦亡。 
  孙子有云:“其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矣”。说的就是兵贵神速,以快制胜。而希特勒闪电袭击波兰恰好就是以快制胜的战略指导思想。再从波兰方面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准备不充分,力量对比悬殊,不过只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是没有可能的。而这样的战史古今中外多之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然而,波兰盲目地以为德军不会贸然挑起战争,在战前没有作充分的作战准备。这在战略上无疑是很大的失误。孙子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主要说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而波兰却与这一用兵原则相悖。失败是难免的。 
  三、《论持久战》成为指导中国军民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 
  《论持久战》被看做是与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齐名的三大经典军事著作。毛主席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继承了先贤们的宝贵思想,结合现代战争尤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实际,拓宽了现代战争的思想理论。书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这其实就是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和孙子兵法中以弱胜强理论的体现。在孙子兵法中,弱与强、奇与正、虚与实的关系有共通的特点,他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辨证关系。世界上没有以弱胜强,有的只是让弱者在斗争中变的强大,变的比强者更强。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引用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说:“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这里,毛泽东引用孙子的话比上面深了一层,不仅论述了知彼知己的重要,而且论述了知彼知己的可能。唯物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着的。战争作为一种事物,也在不断地变化。孙子和毛泽东都认为战争是发展变化的,要求战争指导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敌变我变,以变应变。要求战争指导者根据战况、敌情,因敌因势、机动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战争指导。孙子说:“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毛泽东强调战争指导的灵活性,他说:“灵活地使用兵力这件事,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在论述灵活性时,毛泽东引用了岳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并说这个“妙”就是灵活性。岳飞的“妙”,就是孙子“因”的演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经典军事思想深邃玄妙,并且包罗万象。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还是在现代战争中,不管这些近代与当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们是否事前阅读到我们的经典理论,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经典军事思想是客观的,对人类的历史有着延续性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朱德同志军事辩证法思想研究

下一篇:浅谈中国哲学与中国社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