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2015年最新哲学、组织学与系统论视域下的工会建

发布时间:2015-04-11 15:50

  随着工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工会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 工会理论和工会学应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长期的工会组建工作实践证明,跨领域的工会理论研究,对工会组建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具有深远指导意义。工会要论证自己的组织性质、地位与职能,必须找到超越自身学科、具有大视野的理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为本职工作的开展找到更好的创新方法。

  一、哲学视角下的工会组建工作

  哲学作为研究宇宙、探索人生的一门社会科学,其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在于系统与辩证,工会组建工作者特别需要丰富这样的哲学素养。

  ( 一) 工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哲学智慧。要诞生一个健康、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工会组织生命体,组织者就须有高超的战略思维,而这种思维的深厚底蕴往往体现于较强的哲学素养上。因此,工会工作者应有意识地把工会组建工作上升到哲学高度,自觉从哲学角度来思考其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哲学素养对工会组织地位的认知、工会组建的科学流程及其工作方法创新应用,都会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加强哲学素养的修炼,乃是一个工会工作者所应长期坚持的自觉追求。

  ( 二) 工会组建需要把握工会与企业的平衡关系。工会组织的生存价值,在于凝聚职工力量与强大资本相抗衡。但其存在目的并不是与企业对抗,更不是为了打败企业,而是寻求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因此,工会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应达成一种平衡关系,因为强势工会和弱势工会,都是平衡哲学的反面,都不足取; 过高或过低地将工会职能进行不当缩放,都将会品尝到由此带来的恶果。

  ( 三) 工会组建需要注意把握求异与求同的辩证关系。创新是工会组建工作的灵魂。所谓创新,乃是一种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它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更新; 第二是创造; 第三是改变。提高创新能力之根本,便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其基本操作因素,分为整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两种。整合思维是指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过去的观念进行重新组织并从中找出唯一正确答案,这是创新思维中的求同形式; 发散思维则是指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若干观念重新组合并从中找出多个答案、方案、结论或假说,这是创新思维中的求异形式。工会组织要保持自己的旺盛生机,就必须善于借助这种求同、求异的哲学思维,来探索工会组建工作的新路,以推动工会组建质量的不断提高。

  ( 四) 工会组建要注意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快是对工会组建速度与数量的强调,而好则是对工会组建本质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要求。多年来,建会工作一直以“快”为主,将“快”放在了“好”之前。而现在,依据“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会十六大要求,工会组建工作已从以往的“数量优先,兼顾质量”向把建会质量和工会组织正常工作运行放在突出位置的转变,即在注重工会组建质量和工会组织正常工作运行的基础上,再求组建速度与数量。这样一种转变,应说是一种合乎工会组织规律的哲学思想之升华。“建会工作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适应现实情况,必须坚持动态跟进,必须与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状况相适应,与不断壮大的职工队伍相适应”———去年全国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对工会组建工作提出的这一新要求,便蕴含着这种哲学的辩证思想。

 

  ( 五) 工会组建要注意把握工会哲学与工会科学的辩证关系。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把一个学科分为四个层次: 最高为哲学层次,其次是科学层次,再次是技术层次,最后为应用层次。依此理论,工会学似也应分为四个层次。工会工作者都应清楚知道,我国工会学长期处于最后一个层次,提升其学科层次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哲学的内涵是科学,哲学是逻辑的思维,工会组建工作如是符合科学、符合逻辑、符合实际的,那么,工会工作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了。

  二、组织学视角下的工会组建工作

  ( 一) 组织学是工会组建工作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组织学属管理学范畴,其内容包括组织分类与定义、组织行为与组织生命周期、组织形式与设计、组织管理与发展、组织转型与组织变革等。组织学的观点是: 各种组织,如军队、家庭、宗教、学校、企业等,都自有其不可简单复制到其他组织中的固有本质性东西,组织的属性是组织发展力的驱动因素之一。就中国工会组织而言,阶级性和群众性为其一般属性,政治性则是特殊属性,另还有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等,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这些属性的隐现是不同的。

  从社会三个支柱( 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的大社会组织角度来看,我国工会将来必定要回归到“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履行维护职工权益”这一社会组织的真正属性上来。也就是说,未来的我国工会,应是一个去行政化、去官僚化的群众化、民主化、科学化、以为职工服务为核心宗旨的社会团体。改革开放前的“政府为大”和改革开放后的“企业独立”都充分证明,没有独立的社会组织存在,社会架构是不稳定的,党的十八大决定大力发展社会组织,这无疑是一种英明之举。

  非政府组织大致可分两类: 一是互益型社会团体,二是公益型社会团体。属于前者的工会组织,应通过其社会组织职能的履行,来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进而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国外工会组织的职能,往往是单一的( 职工三权维护) ,而我国工会组织的职能往往是复合和交叉的( 维护、参与、建设和教育) ,这也是中国特色工会的内涵之一。但随着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一些本应由其他社会组织履行的更加专业化工作,似应从工会工作中分离出去,如心理咨询、职业训练和扶贫救济等,工会组织应以更多精力和专业化姿态去维护职工的各种权益,参与企业现代组织模式的发展。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工会组织该不该具有枢纽型形态并附加一定社会管理职能,是摆在工会工作者面前亟待破解新课题,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最有力支撑,便应是工会理论的创新。

  ( 二) 从“组织生命体理论“看工会组建工作 组织学认为,组织同人一样,也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其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因此,每一个工会工作者,都要有一种敬畏生命的意识,即敬畏组织使命,敬畏组织制度,敬畏组织管理,概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个畸形的组织体系、权力架构和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在扼杀生命。那种人情建会、熟人建会、感情建会、营销建会所产生的组织生命体,往往缺乏生命力。试想,有多少工会组织的诞生,曾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方案设计、经过可行性评估与风险性论证? 在一杯酒、一个聚会、一个企业主的一个不经意间,一个企业工会诞生了,这样的组织能正常运转吗,会有其生命力吗? 建会不是目的,诞生一个生命的本质,是要让其健康发育成长。所以,建会应遵循科学流程,要符合科学规律、实事求是,必须注意从整体出发,把工会组建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创建过程,从而为其正常运转打下坚实基础。

  ( 三) 从“自组织理论”看工会组建工作。组织学认为,一个开放、远离平衡的组织体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自发组织成时间与空间有序结构的,并呈现出类似生命特征的“自组织现象”。当然,工会组织的发展有自己的发展演变轨迹,它必须顺应自然发展“脉络”,实施恰当、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方法。工会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劳资矛盾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职工组织系统,一个生命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就愈强。工会要增强自组织功能,就必须实行民主建会。民主建会虽不可能解决工会当下所面临的所有困难与问题,但只有把组织、运作、决定、监督权真正交给职工,工会才能发挥实效。真正的民主建会绝不只让职工举手投票,而应激发其集体意识,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从而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和统一的集体意志。

  三、系统论视角下的工会组建工作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系统通常分成两类: 一是自然系统,二是人造系统。人造系统亦称人工系统或人为系统,是指人为设计制造出来的系统。

  ( 一) 工会组织具有‘人造’组织特性。工会组织和企业组织都是人造系统,其中工会组织是为矫正企业组织的失衡而存在的。在工会组织的加入下,企业会生存在一个均衡的环境中,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工会的组建工作,就是为企业从无到有地创建一个工会组织的过程,该工作的组织者应对企业与职工的现状、需求非常了解,不然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创立个性化工会,从而使之与企业完美配套。那种通用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会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有限,有时甚至会起相反作用。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不仅包括组织结构和技术因素,还包括管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因素。技术因素包含物质,如设备等,但更包含架构,如方法与技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工会工作要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这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来实现的。

  ( 二) 工会组织应重视“软”系统建设。所谓工会组织系统,应是硬件系统( 人、财、物) 和软件系统( 制度、机制、文化) 的高度统一。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工会组织的工作机制建设是‘软’系统建设,相对‘硬’系统建设,过去‘软’系统建设往往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忽略的。机制即制度加方法,或曰制度化了的方法。工会工作机制通常有党工共建机制、多部门共建联席机制、工作创新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干部管理机制和职工维权机制,等等,它需要工会组织在实践中千方百计地通过创新来加强。

  ( 三) 应将建会工作看作是一个有机系统工程。建会过程,应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调查其客观现实,具体分析企业与职工的需求,精心设计完整并有针对性的建会方案,并在实施中关注上述各流程间的辩证关系。在国外,工会实际上是“劳工三权”的组织体现,“劳工三权”即组织和参加工会权( 团结权) 、集体交涉权( 争议权) 、集体行动权( 抵抗权) 。中国的工会组织的价值,不仅是为了劳工权的实现,也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在组建前,要深入调查该组织的生存环境,正确引导企业看待现代工会,此外还要民主发展会员,并在企业与会员之间制定互相合作机制。这种目标的实现,要求组织者一定要制定和论证一套科学的组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与风险性评估,同时要在其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所出现的偏差,以对组建方案作适当的调整与修订,从而达到建会的设计目标。

  ( 四) “持续性”和“不可逆性”原理对工会组建工作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系统论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原理,对工会组建工作往往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一切物质运动的过程,都具有其持续性和不可逆性,这构成了它们的共同属性。持续性指的是过程的因果性与不间断性。

  可以这样解释工会组建工作的持续性: 为外表相同、本质上则具有不同特点的企业组建一个与之配套的工会组织。该组织的特异性,应体现于组织架构、组织目标、组织信仰和组织创建流程等多个环节上,千篇一律的工会组织,结出的果实可想而知。

  至于工会组织组建工作的不间断性,则较好理解,因为组织创建的进程是依次进行的,并且是连贯的,它是创建生命的开始,是由调查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论证、方案实施和方案评估等连续不间断的过程所组成的。

  所谓不可逆性,则是指过程具有虽能重复但不可能返回的性质。工会组织的创建,应是一个慎而又慎的系统过程,其创建失败虽可重新来过,但第一次创建的企业环境没有了,时过境迁了,它还需要重新设计、规划和实施。

  ( 五) “系统建会”应该大力提倡。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应提倡一种“系统建会”的做法,即在工会筹建伊始,便同时确定建制( 组织机制) 和建家( 职工之家) 的思路,努力推动建会、建制、建家的一步成型。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工会组建法,它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系统规划。

  可以预见,这种建制与建会的真正同步推进,可以为新建工会组织注入持久的组织内涵,可以让建起来的工会即刻“亮”起来,可以使工会组织真正能为职工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还可以有效推动工会组织不断提增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上一篇:试析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语境中的唯物史观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