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音乐教学中“比较法”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08-31 13:42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而“比较法”是较为显著、直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其通过对两类完全不同或相似特征展开对比。音乐教学(歌唱教学、欣赏教学、编创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显著引导、辅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认知音乐、了解音乐、表达音乐、展现音乐,进而显著提升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评价与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与敏锐洞察力,最终实现愉悦心智、激发情感、拓宽视野与启迪智慧的科学目标。

关键词:比较法;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创编教学

一.巧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用准确动听的歌声表现歌曲。
  1.音乐元素上的比较
  音乐内含元素其实是音乐作品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包括音色、音高、力度、节奏、和声等。把握音乐主体元素便可有效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知,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元素的丰富构成产生积极、热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构成,更新表现思想、抒发情感,进而科学获取展现音乐作品思想的内心感受。
  例如,音乐教材第十二册第四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通过对歌曲第一、三乐段(谱例1)、第二乐段(谱例2)不同节奏型的对比,便于学生了解速度变化及演唱时情绪的处理。另外,在解决歌曲后半拍起唱这一难点,通过乐段的比较,学生感受到节奏变得紧凑,演唱情绪也变得激动,从而突破难点。
  谱例1:


 谱例2:

  2.乐句上的比较
  在人音版教材中,小学低段的歌曲往往比较简短,歌曲通常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有些甚至只有两个乐句。而且总是由几个相似的乐句组成,有的是节奏相同,旋律不同;有的是旋律相同,节奏不同;有的是旋律相似或节奏相似等。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演唱上的困难。
  例如,歌曲《这是什么》中前两个乐句:
  (1)1=F 2/4
  5 1 3 1 5 1 3 1 5 0 5 0 5 —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当  当    当
  (2)1=F  2/4
  5 1 3 1 5 1 3 1 2 0 2 0 5 —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当  当    当
  以上两句同样的歌词,旋律前半句又相同,学生在学唱时,学生往往会受前面音高的影响,把后面的一句也很容易唱成尾音相同,在教唱发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听辨并观察曲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用高低不同的手势帮助解决,学生便能准确地唱好这首歌曲了。
  3.歌曲处理情境上的比较
  歌曲情绪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有时教师单纯的说教往往达不到目的,教学手段也单一、乏味。那如何调动学生情绪,把歌曲表达的内容给表现出来呢?“比较法”就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歌曲内容时,教师想了很多语言来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优美抒情的情绪进行演唱,然而,学生却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倘若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演唱,同时为学生展示小宝宝如何安静、甜美的睡觉画面,然后待学生演唱完后,再呈现小宝宝如何委屈大哭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小宝宝为何会大哭?此时,学生便会从自己的演唱中寻求答案,从而较快的对演唱技法、情绪抒发进行合理改进。由此不难看出有趣、直观、生动、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比较更令学生善于接受、易于操作,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歌唱教学中,巧用“比较法”,不仅方法简单明了,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原来那种沉闷、压抑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
二.善用“比较法”,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拓展音乐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师难于把握的节点,但是如果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音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力。
  1.相同体裁的比较
  相同体裁在不同作曲家之间,或同一作曲家作品间均或多或少包含一定差异性,例如舞曲这类体裁虽都伴随着肢体动作的需要,然而由于每位作曲家生存年代、生活地域、环境的不同,或是同一作曲家采用的音乐元素不同,则势必创作出来的舞曲就会存在着差异性。
  例如,第八册第二单元《跳起来》,这一个单元中有两首风格意境全不相同的舞曲,哈恰图良的《马刀舞》(谱例3)节奏强烈,迅疾奔放,生动地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而巴赫的《小步舞曲》(谱例4)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是一种风格典雅的宫廷舞曲。
  谱例3:
  
  谱例4:
  
  通过比较,学生感受、体验两种舞曲不同的速度和情绪,并对比分析总结出其音乐的特点,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倾听音乐”,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音乐语言上的比较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它包括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配器等。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他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或密集、或宽松的音乐节奏会令人产生热闹、紧张、舒缓、悲伤、安静、宽广的不同心绪,对比上下行旋律则会产生高调、昂扬、亢奋及哀婉、沉悲的对比情绪;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都在情感与音乐形象的描绘中,显示出多种艺术表现差异。倘若我们科学应用典型化乐曲展开欣赏比较,则会令学生较快准确的理解旋律的表达作用、作曲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进而真正理解其内涵意义。
  例如,在赏析《船工号子》时,把描绘“平水号子”(谱例5)宽阔江面意境的乐段与描绘船夫们渡险滩与惊涛骇浪搏斗情景的“上滩号子”乐段(谱例6)再与“下滩号子”(谱例7)船夫闯过了险滩后唱起舒展、悠扬的歌,驾船在涛声中平稳航行的音乐乐段截取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比较,总结出节奏与速度的对比效果,从而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表达作用,可以达到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3.不同民族风格的比较
  多元化民族是我国的显著特征,不同民族其底蕴与文化特征千差万别,基于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政治、民族风俗的不同令各地民族兼具地方风格特色,音乐艺术更是如此,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特征。
  例如,高段欣赏课《草原牧歌》这一单元,由于这一单元都是蒙古族音乐作品,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整理之前 学过的少数民族艺术特点(表一),比较三个民族的在音乐以及其他服饰和风俗上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印象,积累音乐知识,扩大了音乐视野。
   表一:

  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可以通过比较,总结出不同少数民族的艺术特点(服饰、器乐、舞蹈、音乐),收集大量的音响资料,同时也能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妙用“比较法”,培养学生课堂创编实践能力,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1.创编节奏上的比较
  歌曲伴奏创编一般是通过节奏的创编来进行的。
  例如,在教学《过新年》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派代表先选择一种乐器,分别是响板、三角铁、沙锤、双响筒、串铃、碰铃,然后分组讨论伴奏节奏型,这时教师并没有提示每种乐器的特点及声响效果,而是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亲自尝试,教师巡回指导,经过一番热闹的讨论后,每组将集体创编的节奏型一一展示,其中选择三角铁这组讨论的节奏型方案一为X X X X ,方案二为X— X—,教师启发大家仔细聆听比较,两种方案与歌曲配合演奏,哪个方案更好,为什么?经过比较,大家都觉得三角铁的声响是冗长的,而方案一的节奏型是欢快的,两者结合不上。三角铁伴奏节奏型最终确定为方案二的节奏,最后与其它五种乐器一道配合,共同为歌曲《过新年》伴奏,有的同学唱,有的同学敲,有的同学演,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比较,不仅提高了学生创编能力,还能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2.歌词创编上的比较
  歌词创编一直以来都是歌曲拓展教学的重要内容,歌词创编能够在创编过程中,巩固学生对歌曲的演唱,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如,在学教《少年阿凡提》这一课时。由于这首歌曲是以环保为主题,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谁要______,谁要_____,谁要_____我可对他不客气。”这一句来创编歌词,创编的歌词要与环境保护有机融合。在学生讨论后,得出①谁要踩草坪,谁要扔纸屑,谁要乱涂墙和砖我可对他不客气。②谁要浪费电,谁要浪费水,谁要乱扔废电磁我就对他不客气。先让学生唱唱自己创编的歌词,再让学生唱唱原来的歌词,然后请大家比较,原编歌词与我们新编歌词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自己编的歌词不够押韵,缺少美感。这时教师可抓住这个现场“生成”来引导孩子们创编歌词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可见,在音乐创编活动中,巧妙运用比较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提升综合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思维与想象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之,比较法是一种运用简单方便、效果显而易见的教学方法。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比较法,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音乐要素的某些共同特征、了解不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表现中一些基本要素的掌握,在丰富学生音乐修养、文化素养的同时,显著提升其鉴赏能力、分析能力、拓展音乐思维、深化音乐思想,强化音乐创作能力并最终凸显美学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音乐欣赏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
     2.《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 曹理 缪裴言 2005年2月
     3.《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006年8月
     4.《“以人为本”与“对比法”音乐教学的运用》崔翊
     5.《浅谈比较欣赏方法》       龙桂林 苏前忠
     6.《音乐教学“比较法”》       于守建

小学音乐教学中“比较法”的探索与实践

上一篇:简论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观的发展趋

下一篇:谈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