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陕西民间美术造型在招贴设计的艺术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03 10:07

  一、陕西民间美术概述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服装饰件、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陕西民间美术历史悠久,蕴藏丰富,是我国民间美术的巨大宝库。无论是陕北的剪纸、庙画手稿、陕南的刺绣,还是关中的皮影、木版年画,都可以使我们领略到艺术精品的魅力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远厚重、博大精深:
  (一)窗花剪纸
  窗花剪纸是陕西民间最广泛、最普及的民间艺术活动。陕西各地农村,上至老年妇女,下至青少年女子,几乎家家都有剪贴窗花的习俗,多数人都会剪出个“花鸟虫鱼”来,许多家户,均保存有“窗花底样”,逢年过节,前后窗格、墙头,都贴有各种人物、戏曲、山水、花鸟虫鱼、家禽、兽物等剪纸和窗花,尤其以剪纸最为普遍。每逢红(喜庆)白(丧葬)事、喜庆、节日,都要剪贴各种“花格”、“花边”、单、双“喜”字、“吉祥图”、“太极图”等,把房间、堂屋布置得有条有理,美观鲜沽。陕西窗花剪纸,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之间,各有特色和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
  (二)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木版年画从画稿、雕版、印刷到绘彩,都是农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的。清代以前,年画主题主要是门神,而且主要是笔画染色;到清代中期题材种类逐渐丰富,除了十多幅大门神、大墙画外,还有“六全神”、“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春牛图”、“二十四节气”、“药王”等,年产十多万张,主要销往陕西关中、甘肃及宁夏、青海等省份。
  凤翔木版年画,以其风格独特大方,概括性强、简练、艳丽,实空对比强烈,主题突出,有浓厚的意境,健康的民族民间传统美感,成为民间尊崇流行的一种欣赏、张贴、馈赠佳品,闻名于国内外。
  (三)凤翔泥塑
  陕西凤翔县六营的彩绘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彩绘泥塑有戏剧人物、神话人物、飞禽走兽一百多个品种。这些泥塑,色彩绚丽明快,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大方,妙趣横生。最受人欢迎的是卧牛、立虎、挂虎、胖娃娃等。这些彩绘泥塑,多被西北各省农村视为逢年过节的佳品,或是给孩子做满月的纪念品、家庭日常摆设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礼品。近几年,凤翔彩绘泥塑已被陕西省列为旅游纪念品,对外大量供应。
  二、艺术语言在现代招贴中的传承与再现
  陕西民间造型艺术不但是现代招贴设计的感受源和创作源。而且给当代招贴设计留下了丰富的造型资料并且为中国设计师提供了设计观念的方法和线索。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设计原理对陕西民间造型艺术中的一些造型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发挥,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陕西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来,以表达设计理念和视觉设计趣味,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象和文化价值。
  首先从陕西民间美术造型的原创性切入。陕西民间美术造型是生产者的艺术,源于社会的底层,带有生活的原发性――稚拙、坦诚、真实、亲切。民间美术造型元素的本质是劳动人民的创新,是大众智慧的创新。与招贴设计中对于西方设计语言简单粗糙无个性无特色的应用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引起共鸣与触动。同时,民间美术独特的原生态气质也会引发观者自身文化底蕴的艺术共鸣,使得人们得到视觉与心理的双重满足。
  其次从陕西民间美术的大众性切入。无论招贴的种类是公益海报抑或商业招贴,在如此绚丽多彩的视觉语言中,视觉图形势必成为传播媒介的主体。招贴广告属于“瞬间艺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以视觉图形为主。民间美术由于是群众在劳动生活中所自发创造的,并且要想使其被同等劳苦大众所理解认同并得以传播发展,就必须以简单易懂的图形符号来说话。因而在这点上,对于图形的强调使用,也成为了民间美术造型元素与招贴设计的共通之处。民间美术的图形语言通过长时间的积淀,变得更能调动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和感受力。含有民间美术造型元素的招贴广告更让你“一见倾心”、“过目不忘”。
  最后从陕西民间美术造型元素的色彩切入。色彩在招贴设计中具有勿须多言的重要作用。色彩具有快速传递性,是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语言。招贴的色彩应在瞬间刺激受众的眼球,在杂乱的环境中突出招贴中熠熠夺目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心理联想。因此,新颖独特、对比鲜明的装饰色彩应是招贴的首选。民间美术的色彩处理多是主观而抽象的,主要采用的就是装饰色彩。民间美术的装饰色彩运用到招贴中,会使作品更吸引并使其产生相应的联想把。
  总之,陕西民间美术造型中的优秀片段和折射出的时代精神都是我们应该珍视的瑰宝。当然对于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于传统,而是在理性的秩序下,对传统元素的再创造,而不是盲目的裁切与凭空的移植。

上一篇:论孙过庭《书谱》中的“书体论”的艺术性

下一篇:论国内动画角色后期配音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