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陶瓷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改革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2:46

 

 第1篇: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的综合材料语言


  陶瓷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的提高对于泥、釉、火等材料的语意表达。随着时间推移到现代,陶瓷艺术更是摆脱了传统观念对创作者的束缚,极尽可能的表达设计者的内心感受和个性情感,因此现代陶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陶艺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陶瓷材料与其他材质相结合而创作的作品,多种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解决了陶瓷材料本身具有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作品的材料语言,以此更能充分的表达创作者的设计理念。


  一、日用陶瓷设计中综合材料的发展


  陶瓷材料与其它材料进行拼接,并不是陶瓷艺术发展到现当代才出现的,早在两宋时期,就已经出现用金属镶口的陶瓷器皿。金属镶口的原因有两种,其一因为使用了有较强的流动性陶瓷釉料,在烧制的过程中,釉料向下集中而导致容器口出现芒口涩圈,工匠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使用金属镶口。另一种是在烧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器皿的口沿部发生变形而采用覆烧,覆烧大大减少了器型变形的概率,却因此不可避免的形成的涩圈,为了使得这些缺陷得以弥补,工匠而使用金、银等贵金属进行镶口。


  日用陶瓷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很多使用竹子、木料,藤条等与酒具,茶具相结合。这一类日用陶瓷是在主体结构烧成之后,再将提梁部分与之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提拿等实用功能。竹子、木料,藤条等材质的加入很好的解决了陶瓷把手容易传热烫手的问题,在某种层面上说,这种材质的应用属于初级的“被动型”的使用,材质只是只是日用陶瓷设计品的物质载体,材料对于设计品只是解决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单一的材质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中更加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于作品更多的追求多样化强调作品的个性化。总而言之,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品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物质生活需求,还要满足使用者精神生活需求,它们不再单单是生活的必需使用品,更可以满足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心灵上的享受。


  二、日用陶瓷设计中常见的材料


  综合材料的采用,给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带来了更为广阔设计空间,也给设计师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多种材质的融合与交叉符合现代设计思潮的趋势,因此此类日用陶瓷设计品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受众,受到各类人群的追捧。


  在日用陶瓷设计中运用综合材料是指以陶瓷材料为主体,与其他材料共同创作,形成新的日用陶瓷创作的表达形式。将其他材料介入到日用陶瓷设计中以此达到更加完美的结合,必然要在各材料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而材料与材料常见的契合形式分为四类。(1)材料依附于日用陶瓷设计主体,常见的有将玻璃放在陶瓷碗的坯胎上,经过高温烧成后,玻璃与釉融为一体,或者将玻璃碾碎,将玻璃碎与釉料混合喷洒在作品的表面,烧制后玻璃与釉料和坯体结合,形成自然透明的流动感;(2)将材料镶嵌在泥料中,这样得到的泥料再创作,常见的有泥料与稻草藤条等较为柔软的材质结合,烧制后这些异类材料将烧尽,留下似有似无的痕迹,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想象空间;(3)将其他材料作为日用陶瓷设计中某些配件装饰于主体,常见的有木料、藤条,金属材质等作为壶体的把手等;(4)其他材质成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品的烘托,材料不再局限于设计品本身,而是成为作品在空间上的一种延伸,对设计品本身起到烘托与陪衬的作用。


  竹藤本身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丰富的编织语言,很早之前竹藤就用于与茶具的壶体相结合,制作成壶把。竹藤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上的运用更为广泛,不仅作为壶把,有些甚至将藤蔓缠绕在壶体本身,藤蔓本身有有一定的粗糙质感以及隔热功能,这样使得茶具更加方便使用。同时壶体与藤蔓缠绕,产生肌理与视觉的对比,竹藤给人以质朴与纯纯的乡土气息,瓷器给人以高雅清丽感觉,两者一粗一细,一俗一雅产生强烈对比。


  木料与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结合只要有两种,其一,与竹藤类似,为设计品的某一部分,比如日用陶瓷的壶盖、杯托或者壶把手等,因为木料有很强的隔热功效,再加上木料本身的纹理,此种结合受到很多设计师的追捧。另一种使用方式为,木材成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品的烘托,木料不再局限于设计品本身,而是成为作品在空间上的一种延伸,对设计品本身起到烘托与陪衬的作用,使得设计品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


  金属材质本身有很强的承受力,同时易于加工成型,能帮助陶瓷材质完成本身难以达到的造型,可以满足设计者创作不同风格的设计需求,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征。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与金属相结合,金属的冷冽、富丽、尖锐、坚硬等视觉感与陶瓷融合,产生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大大的增加了陶瓷本身较为单一的艺术语言。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中,陶瓷材质很多时候并不是单一的与某一材质进行结合使用,更多的时候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材料进行融合,材质与材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多种材质共同支撑起设计作品,更为完美的诠释创作者的意识观念,扩展了创作者的可能性。


  三、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与综合材料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中陶瓷材质与其他材质相结合,在质感、肌理、色彩、光泽,触感等多方面形成对比与反差。同时,不同的材质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因此不同的材质融合其实是将不同的文化属性相拼接。例如木料,木料属于开发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种材质,有一定的内涵底蕴,给人的感受是温润且敦厚的。而不锈钢则属于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本身具有后现代性的艺术性语言,不锈钢给受众展示的是后现代的冷峻以及未来的色彩,这也是不锈钢所固有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属性。不同材质所固有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属性,是要通过设计者自己思考、体会才能合理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中进行运用。


  综合材料加入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打破了日用陶瓷设计传统理念,开拓了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新观念。不同材质本身有其所固有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属性,然而将不同的材质融合在一起,材质本身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属性就会被冲破,营造出新的艺术语言。例如,木料与不锈钢共同运用于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不同的材质必然会形成视觉以及触觉上的冲突,除了此类冲突之外,同时也打破了木料本身的艺术语言,和不锈钢本身包含的后现代艺术语言,综合而形成新的艺术语言。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中,陶瓷材质与竹藤、金屬、木材和玻璃等材料相结合,材质与材质和谐地共存于作品中,多种材质共同支撑起设计作品形成和谐的意境。陶瓷本身的艺术语言与综合材质语言达成一种均衡的关系,使得设计作品得到平和的意境。陶瓷材料来源于大地,经过提炼使其变得细腻。陶瓷与综合材质中竹藤的质朴,木料的沉稳温润,金属的冷冽尖锐,玻璃的透亮等相结合,综合材质的本体语言与陶瓷材质形成对比与反差,但总体在对比中求得和谐。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作品中陶瓷材料与其它综合材料相结合,它们之间大致有三种关系:(1)不同材质相结合在多种层面上形成对比与反差;(2)不同的材质融合在一起,材质本身的艺术语言与文化属性被冲破,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3)多种材质共同支撑起设计作品形成和谐的意境。陶瓷本身的艺术语言与综合材质语言达成一种均衡的关系,使得设计作品得到平和的意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有更多的新型材料的出现,因此将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设计者提供了更过的选择性,也将使得作品更符合时代的潮流。


  作者:袁呈燕

  第2篇:高职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陶瓷产业的发展与其工艺设计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高职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将岗位需求、地方经济因素以及学院本身的特色考虑在内,用科学的、发展的动态观念来构建高职陶瓷课程相关体系。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办学近三年来,学院努力将其打造成福建陶瓷行业发展的人才摇篮。在这一过程中,学院以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逐步探索构建“工学结合、大师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配套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立的依据与原则


  (一)依据


  社会对陶瓷生产工作者有着较高职业要求,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老师与企业专家一起,深入企业开展岗位调研,构建以陶瓷设计为根基、以提高技能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表现形式的陶瓷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学院注重对实践能力的锻炼,突出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陶瓷作为中国古老文化传承载体之一,在其课程培训设计中,可适当加入新思维的培训,让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交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原则


  1.差异性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中曾写道:“所有大学开设的课程都是存在差异性的。”陶瓷设计与工艺课程也是如此,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对该课程进行设计时不需要也不应该照搬其他学校,而必须考虑到学校本身特色,使课程体系具有比较明显的地方特色。如将建窑建盏的制作技艺融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使之成为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


  2.实践性与拓展性原则。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还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鉴于陶瓷艺术本身的独特性,它与机械、设计以及美术等相关科目存在交叉性,要求陶瓷学习者有着丰富的知识,因此,在陶瓷课程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学科拓展性。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既需要根据人才素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来构建,也需要据此来选择适应信息时代和现代生产条件的课程与内容,从而形成适合职业教育的结构合理、体系优化、内容现代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架构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架构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以及能力拓展课程。各课程的功能和定位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一,职业基础课程包含陶瓷基础理论知识、陶瓷工艺基础操作技能,这些基础课程的设置除了支撑着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学生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外,也能很好地服务于职业核心课程。第二,职业基础课程是学生由综合发展向专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能够为后期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职业核心课程则属于学生成长为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阶段。第三,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不仅要重视核心课程,还需要认真对待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充分挖掘不同个性特长、发展方向、发展层次的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核心技能,学院将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的实施全部采用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来实现,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各环节中受益,提升陶瓷设计水平。学院教授内容以陶瓷产品设计与制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让学生学会建立陶瓷设计基础知识、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与陶瓷产品设计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学院传授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符,大幅度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工学结合的目的。


  在内容组织方面,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围绕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并要求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比如在进行《陶艺拉坯成型》教学时,先从“小件器物的拉制”着手,避免因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太多太杂,而给教学组织带来困难。


  (二)课程设置


  通识文化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职业基础课程开设《中国陶瓷史》《设计基础》《陶瓷装饰基础》《陶瓷设计基础》《图案》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后期职业核心课程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一定的陶瓷产品设计能力和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陶瓷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陶瓷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核心课程的开设,专门邀请了陶瓷行业相关专业人士参与该课程的设计,紧密围绕陶瓷产业的工艺与发展的特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参照陶瓷领域相关标准,以社会公布的三级陶瓷产品设计师职业标准为基础,梳理出学院陶瓷专业的岗位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8门职业核心课程。分别为:1.《陶艺拉坯成型》主要讲授拉坯的基本技法及有关拉坯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根据规定的尺寸拉、修制一些器皿,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后期其他相关专业课程開展奠定基础。2.《陶瓷泥条成型》主要明确泥条成型技法课程的重要意义,掌握不同的泥条成型方法,掌握传统泥条成型方法对陶瓷造型的影响,使学生对泥条成形技法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技法知识进行创作。3.《陶艺泥板成型》主要明确泥板成型技法的重要意义,掌握不同的泥板成型方法,掌握传统泥板成型方法对设计陶瓷产生的效果,让学生综合掌握陶艺泥板成形技法,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4.《陶艺模具成型》主要掌握模具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利用石膏进行造型设计、制作,为装饰陶艺创作、室内外陶艺创作、综合材料构成课、建筑与陶艺等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5.《陶艺釉下彩绘装饰》主要讲授传统青花的绘画与技巧、古典绘画的学习、各类油料性及颜料的配制以及烧制的技巧。6.《陶瓷釉上彩绘装饰》主要讲授新彩装饰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工艺美术特征,熟练掌握装饰技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法,创作出艺术个性鲜明、富有东方文化特征的陶瓷作品的能力。7.《陶瓷首饰的设计与制作》主要讲授现代陶瓷服饰配件的设计基本原则,明确陶瓷服饰配件的市场价值与发展的意义;运用陶瓷材料各种成型方法,深入理解现代生活中的服饰配件对陶瓷材料的要求;了解市场需求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陶艺创作技能,以展现个性为设计要旨,结合材料工艺、材质特性进行佩饰的设计与创作。8.《陶艺创作》主要讲授培养学生对粘土特性的掌握,增强徒手制作的能力,开发富有创意的陶艺语汇。


  为响应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学院在设计陶瓷相关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兴趣与特长,将其融入教学课程中。尤其是与陶瓷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艺术品鉴赏课程以及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能够辅助学生进行陶瓷专业的学习,还能够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对后期学生步入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全程双师、大师引领”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程双导师授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的大师共同承担课程。学院聘请国家拉坯技能大师占绍林、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许家有来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将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形成现代师徒制;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活学活用融于实践中,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教学方法上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设计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真实案例式教学方法带动陶瓷理论基础知识和工艺操作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加大了对专业实践的重视,在实际授课中,不单纯教授理论知识,而是围绕实际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用理论知识,让其在完成具体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专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注重学生发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一体,授课过程中,往往选取近期企业组织开发的项目,然后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立足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工学结合手段,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从而掌握本课程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任务引领型项目带动学生对设计方案制作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法的学习,通过参观市场、企业、设计公司(机构)、国内外其他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国际著名商品品牌的门户网站等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感性认识,整合教育资源,聘请知名设计师、能工巧匠参与课程教学,共同培养学生。


  教师上课过程中,要重视“教”与“学”间的互动,如以典型陶瓷项目为案例,陶瓷项目既可以来自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是教师命题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陶瓷工艺制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教师上课过程中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传递出要讲授的重点。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团队,将校内与校外结合,设计与工艺结合,避免出现知识和技能传授的盲点。同时,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单独性培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诉求。


  (三)教学评价、考核


  对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评价要摒弃传统的考评方式,加大对学院实践环节的考核,综合學生学习态度、课堂作业完成程度、阶段测评成果,给出全面、综合性评价。考核采取百分制形式,其中,60分以上为及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评价过程严格参考授课目标,设计出各阶段的合理权重。


  针对学生成绩评价,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形式:


  1.目标性评价:根据陶瓷产品设计所具有的特点选择评价项目,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结合最初制定的授课目标以及项目标准,客观给出学生的实际得分。


  2.阶段性评价:依据项目实际要求,观测学生在任务阶段的表现,给出合理分值。在该阶段评分过程中,需要观测学生成长表现,认真记录学生任务开始与结束中间的表现,分析其自我调节能力、适应任务能力。


  3.多元性评价: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老师也不能一味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性格的引导。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真正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活学活用于实践中。对于个性比较独特的学生,不能一味压制,而是应该因材施教。作业评分指的是学生个人评分,没有固定评分标准,但是,学生必须讲述评分的理由,剖析作业存在的闪光点与缺点。评分形式可以是自我评分,也可以是学生互换评分。这种评分方式的优点是让学生参与到作品中来,加大学生的积极性。


  4.校企结合评价:校企结合评价指的是学校邀请社会专家与本校老师组成评审团,综合给出评价。校企结合评价的标准不仅包含学校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参照企业实际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标。在评价过程中,能够真实发现学生的专业素养,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结语


  近年来,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在学院专业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企业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陶瓷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递进与贯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培养出来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受到了社会与企业的一致认可,避免了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脱轨现象的发生。当然,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成果,在探索中不断深入完善。


  作者:李清

  第3篇: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分析与阐述


  陶瓷艺术设计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材料,不断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信息化设计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设计形式,新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材料,不仅仅将“美学”进行充分的表达,更加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功能价值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表达,从而实现了信息与艺术的融合。另外,新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材料也将我国陶瓷艺术设计行业,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领域。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对设计方式有着相对较为特殊的要求,对其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要求,也正式凭借着这样的特点,展现了对“美学”独特的理解。本文就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原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以外形为基础,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陶瓷艺术设计主要是将一些视觉元素和物质元素节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根据各种元素之间形态的变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使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在表达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空间感。下面就在外形的基础之上,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形态。各种元素外形的合理变化和组合,是陶瓷艺术设计基本形式和要素。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能过于严谨,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设计方式,和现代化的审美理念,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进行充分的表达。


  2.色彩的变化形式。色彩是陶瓷艺术设计中形态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的表达形式,对人们的情绪、心理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其色彩的合理、科学的运用和表达,可以有效的提升了陶瓷的欣赏价值。并且,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色彩的有效处理,不仅仅满足陶瓷应具有的功能,也将陶瓷艺术设计中“美”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展现。但是,在色彩运用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根据相应原则进行设计,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式,进行随时的调整,这样可以充分表达不同时代中的“美学”效果。


  3.装饰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在陶瓷平面的空间形态,是由多种装饰元素所体现的。因此,在选择装饰元素的过程中,应当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其功能的需求,这也是陶瓷艺术设计“美学”中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利用装饰元素的变化形式,从而表达了陶瓷的风格和价值。


  二、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的规律分析


  陶瓷艺术作为我国古代艺术传承中,重要的一项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规律。随着现代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陶瓷艺术不仅仅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也具一定的消费价值。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具有高雅、优美等特点和韵味,这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特点。但是,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想满足高雅和优美的特点和韵味,设计人员不仅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也要根据其相应的规律,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其实,不管是陶瓷艺术设计,还是其它的设计内容,都是由点、线、面等方面构成的,并且将这些元素的构成和组合,可以有效的将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


  我们在一些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规律,就是点、线、面的构成,也是陶瓷体形形成的重要形式,是陶瓷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但是,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点、线存在的特性有些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所以在整个画面中存在的形式,也是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的,从而对层次和空间进行了进一步的表达。换句话说,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规律就是的指陶瓷艺术的整体外形,也是整个陶瓷艺术的结构形式,设计人员对其结构形式和内容,进行有效的展现,利用点、线、面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串联,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统一整体,也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的表达,有了更进一步的概况。


  三、以现代社会为基础,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但进步,陶瓷艺术设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也是以现代化的眼光为基础,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也是陶瓷艺术设计在发展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其实,从陶瓷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来分析,陶瓷艺术设计的创新形式,与社会得发展和变化等形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所追求的,和对三观的理解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那么,陶瓷艺术设计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就要也现代化的发展形式,有效的相结合各,其中主要的包括有:新的设计材料、新的设计方式、新的设计元素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陶瓷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设计的理念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对其设计方式和表现的手法,也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明确,这也是设计人员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给予特别重视的地方。所以,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代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材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这样可以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的表达,可以更进一步的明确。另外,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延续,利用空间、造型等方式,将其所含有的文化形式,进行充分的表达。换句话说,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表达的过程中,不仅仅具有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功能价值,也具有良好的文化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载体,并且对陶瓷艺术设计中美学,也有了进一步的阐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学”是陶瓷艺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重点表达的一项内容。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外形为基础,对其相关的元素,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组合,例如:色彩、装饰等方面。同时,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当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式,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不仅仅有效的实现了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功能价值,对其文化价值也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对“美学”的突出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


  作者:王敏

  第4篇:谈日用陶瓷设计课教学与市场结合的改革


  随着陶瓷设计的不断发展,引起了国内教育业的关注,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陶瓷设计课程,基本解决了生产第一线设计人才的供应需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教学与市场脱节,学生在课堂里很少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人们对陶瓷的需求,这导致了日用陶瓷课目的没有真正得到明确,课程结束后往往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其次学生也处在较盲目的创作状态,盲目的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展览,最后生产出没有价值的产品或者说完全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最终会导致学生信心不足,更导致了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设计实践的需求。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一些教学实践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学生市场意识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走出工作室,走进市场。


  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造型能力、创新意识及工艺技术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市场意识的培养。设计不同于绘画,专注个性的传达,设计则需要具备良好的造型能力和创意,还要懂得工艺,更要了解市场。如果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了解陶瓷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了解当下消费者的需求等,而盲目的进行设计制作,最终将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开设市场调研课程,或者在陶瓷设计课程之前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安排学生到一些城市、商场、品牌店当中进行考察,了解现代都市生活用品市场,了解现代室内设计的动态,了解现代人们生活的审美取向。学生只有走进市场才能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才能从市场中发现新的问题,才能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服务于市场。


  (二)要求学生走进产区、走进企业。


  走进产区和企业的目的是走进生产现场去看一看,安排学生到陶瓷生产产区中去调查市场现有的日用陶瓷的行情,了解目前日用陶瓷的生产动态,了解日用陶瓷在市场中的价格。通过走进生产线的调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社会责任感,了解什么样的设计能投入生产,给企业带来利润,并得到市场的青睐,什么样的价格能为市场所接受,什么样的作品能主导陶瓷产品市场的潮流。


  (三)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


  首先可以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学校按企业所需设置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和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提早的接触市场、了解市场所需,明确其学习目的;其次学校可以创造自己的陶瓷品牌,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认识当下陶瓷市场所需。陶瓷设计的健康发展源于社会和市场的支持,社会认知度越高,其生命力越强,离开了当下生活,日用陶瓷课程也将毫无意义。


  二、注重日用陶瓷设计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张守智先生提出:设计的标准就是要把好的作品、好的工艺、好的材料、融入人们的时代生活。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即要实用,又要遵循这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其色彩、质地、艺术风格也要遵从这个时代人的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大个性化创作,而忽视与市场和生活实用价值的联系,则会导致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容易夸大个性的表达,忽视审美与实用的合理性。物得其用,如何实现创作个性与器物适用性的平衡是设计过程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尝试将器皿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与美的合理性进行协调,才能真正体现作品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创作出实用与审美统一的作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站在引领市场的高度,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培养


  设计应以人为本。陶瓷设计不是跟着市场的风向跑,而是引导生活、引导消费。国内设计创业的定位很重要,很多设计定位投市场所好,设计浮于形式,产品周期短,随着人们对设计的认识和审美层次的提高,这种狭窄的视点必须面对转型的局面。学生应该把设计提升到一个高度来引领生活,而不是迁就市场和商家做出的浮于形式的设计。凡接触过日本陶瓷设计的人,无一不对日本生活陶瓷无微不至的设计理念感动不已,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宗旨,这些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让社会上更多人感到世界的温暖、人类的爱心和人与物的和谐亲近。在日用陶瓷设计的教学中,我们应提倡人性化设计的观念,让学生用心去关注人、关注人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人性化设计的作品去打动人,使当今日用陶瓷在市场中拥有更多的观众。


  四、提高制作工艺水平


  工艺是陶瓷艺术创作或陶瓷艺术设计的基础,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应该是集审美、实用与工艺为一体的。因此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中,除了要有市场意识,更要有精湛的工艺技术做基础,才能被市场容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不强,学生在课程里很难完成日用陶瓷对制作工艺的要求。学生总是很仓促的完成制作,结果烧制出的作品往往出现较多问题,从而很难进入市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做出改革:首先可以将陶瓷设计相关的课程变成系列的循环课程,从造型设计、装饰设计、烧制到包装设计有序的排列,使前面的课程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和积累,每一个环节都能认真扎实的完成。其次实行工作室制:工作室制能很好的解决陶瓷制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问题,并能很好的为工艺积累经验。


  日用陶瓷设计是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它即包含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也承载着现代人对生活意趣的追求。在我国,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对好的陶瓷设计的推广和运用还是远远不够。学校是培养日用陶瓷创作型人才的摇篮,推动日用陶瓷设计课教学与市场结合势在必行,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只有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能为日用陶瓷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才能让他们在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使日用陶瓷得以推广。


  作者:袁征

上一篇:书法艺术风格教育应用探讨论文(共5篇)

下一篇:舞蹈服装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表现影响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