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赏析电影《雨果》

发布时间:2023-12-06 09:08

  主人公小雨果是一个天生机械控,他寄宿在巴黎火车站的钟楼里,偶尔还会去火车站的玩具店偷一些零件回来,用来修补他父亲遗留下来的机器人,因为他坚持的认为他的父亲在这个机器人身体中留下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信息。在一次偷窃中,他不幸的被店主乔治.梅里埃当场抓个正着,乔治.梅里埃毫不犹豫的拿走了雨果他父亲留下的遗物——一本机械手册。这让雨果心急如焚,他悄悄的跟踪到乔治家中,结果却与乔治.梅里埃养女伊莎贝拉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雨果恳求她帮自己保护好他父亲遗留下来的机械手册。而伊莎贝拉缺觉得这件事非常的蹊跷,不禁的勾起了她的好奇心,于是两人结伴开始了探秘工作。他们发现修好的机器人作画的落款显示的竟然是乔治的名字,这又让他们疑心顿起。终于他们发现了乔治家中装满画作的神秘柜子,并在图书馆的电影书籍中发现了乔治的身世。接着,一位知情人的显身,让他们的奇幻冒险更添神秘。两个可爱的孩子打开一个神奇之门,惊奇的发现,坏脾气的玩具店主、有白胡子和阴郁警惕眼神的老头居然是乔治·梅里埃,于是背后一系列的秘密都出现了。 

  主人公雨果,每天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他偷过,被打过,被抓过,但父亲教给他的对机械的热爱始终不改。一次行窃,他被店主乔治.梅里埃当场抓获,他掏出了口袋里的所有零件,但店主人不相信他,要他把另一个口袋的东西也拿出来,但那是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他怎么忍心把它交出去,因 忌惮带猎狗的巡警只得就范。 

  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雨果是这个行为的主体。从内归因来说,小雨果主观心理方面,因为他不想被抓,被别人知道他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偷,他不想进孤儿院,不想被拘留,不想被限制自由。雨果这样的做法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行为。从外归因来说,因为雨果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当时法国社会对孤儿的管制特别严格;而且大厅里那个瘸腿的巡警员对孤儿的虐待和斥责。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导致雨果毫无条件的做出这样的反应。 

  电影艺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刚刚兴起的,仅仅单独的观看电影屏幕上现实的影像记录就足够激起观众对电影的好奇心理。乔治.梅里埃的视觉造梦艺术与单纯的记录相比较,视觉造梦艺术要比单纯的影像记录神奇无数倍。当然不仅如此,这使得视觉造梦艺术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得到了广泛观影群众的认可。但是随着观影大众审美口味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导致乔治.梅里埃一直以来坚持的神话题材不再在社会中普遍流行,而且他与百代电影公司签署的合约也使他自己陷入了破产的困境之中。1923年百代电影公司向乔治.梅里埃收回了他手中的星球电影公司和蒙特勒伊影棚。这让乔治.梅里埃非常的愤怒,一气之下他将自己手中的电影胶片和大部分的服装道具一把火烧得灰飞烟灭,不留一点残余。从此便隐名在蒙帕纳斯车站,郁郁寡欢成为一个的玩具糖果店主。他这一生中所拍摄的500部电影也被迫额出卖给了一家化学品公司,那些胶片也悲惨的被溶解与熊熊烈火中,然后被制成了高跟鞋的鞋跟。这对于一个对电影事业热爱终生的人来说,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当乔治.梅里埃从雨果的手中看到雨果父亲留下的机械手稿时,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他的脸上表现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表情:惊讶,喜悦,愤怒,悲伤,恼怒,怀疑,恼火,等等,最后,画面给了乔治一个特写的镜头,说了一句:“见鬼了吧。”对于这个还有人再研究他的作品的事实,我做为一个观众,此时不知道乔治.梅里埃此时是高兴,还是愤怒的矛盾心理。 

  當雨果向他索要机械手稿时,乔治.梅里埃极其愤怒的以可恶的巡警员来要挟他,不给机械手稿还给他。乔治.梅里埃这时的行为表现是由社会心理学中内归因决定的,乔治.梅里埃是想研究回味一下自己当初的成就?还是想把这仅剩下的关于自己以前的辉煌成就的线索和当初的影棚一样也用残酷的方式把它销毁掉呢?这些都是由他辉煌的,到处都充满光芒,但又非常纠结的,痛苦的过去导致的。 

  自从把自己的影棚买了之后,乔治.梅里埃再也不看电影了,连自己的亲人也不允许看,而且还把自己所有的影碟都烧毁了,一丁点的电影创作痕迹都没留下,从此在影视界中消失了,隐姓埋名的扮演了以为修钟表,卖玩具的老头,再也不触碰电影。 

  当乔治.梅里埃的作品在他家中被雨果和她的孙女发现了时,他沉默了,不想在发生的事,终于还是在发生了。在雨果和他的孙女以及他的影迷们的热情邀请下,再加上他妻子的劝说,安慰,开导,和鼓励下,他有重新回到了影视界,以全新的面貌向他热情的观众们重温他的电影,开始了他全新的晚年的电影创作生涯。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理解,乔治.梅里埃现在的行为举动,是属于态度的转变,也就是说乔治.梅里埃这时已经被大家说服了。在这里,乔治.梅里埃的妻子是沟通信息;乔治.梅里埃是接受者;雨果,他的孙女以及他的影迷们和社会评论是乔治.梅里埃态度转变的情境因素。《雨果》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献给电影史的电影,而且更是一部仅仅停留在技术演示以及向电影史致敬层次之上的影片。影片里面的影视技术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去学习,借鉴与引用。 

  这次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电影,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影视的乐趣与神奇。社会心理学对人物的心理表现,对剧情和情感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真正地理解了,在电影里面“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趣与技巧。向《雨果》致敬,向乔治.梅里埃致敬,向电影史致敬。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第8版),[美]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01-01; 

  [2]《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北京大学出版,2014-2; 

  [3]《雨果》:致梅里埃一个风华绝对的敬礼,陈令孤 , 2012-05-30 ; 

  [4]《影视鉴赏与影评写作》,王丽娟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上一篇:初探儿童心理学与游乐场设计的关系

下一篇: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