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智能纺织品与服装课程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23-12-12 02:38

  前言

  新世纪纺织科技的发展,使得功能纺织材料的研究日趋成熟,功能纺织品越来越多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纺织品是一个全新领域,它是高新技术在纺织品设计、生产和应用的集中体现,是智能材料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融入纺织品的产物,是纺织工业的未来。

  为了让研究生了解当今纺织品服装的前沿研究,培养的前瞻意识,结合纺织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本专业从2008年开始面向研究生开设了“智能纺织品与服装”的课程。课程总共36学时,涉及材料、化学化工、生物、电子、信息等多种学科,主要讲授智能纺织品与服装的材料、设计、开发与应用。


  1.课程总体思想于建设目标

  总体思想: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与研究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

  建设目标:通过智能纺织品与服装课程的建设,改进教材内容和结构,提高针对性和系统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文字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解释原理,加强理解;传授与探索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探索精神。


  2.课程教材建设

  原采用教材为:顾振亚、陈莉等.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社.2006,1,该教材内容相对老化。

  新采用的教材为:姜怀、刘晓霞等.智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9

  本课程建设的负责人为新教材副主编。该书由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纺织控股和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联合撰写,内容新颖、丰富、系统,具有适合研究生教学的理论深度。


  3.课程内容建设

  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本课程具有涉及多种学科、概念新、领域新和用途新的特点。

  课堂授课后,引导学生课后检索、阅读、分析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每堂课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与老师沟通。


  4.课程大纲建设

  现有的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教材以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明确课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明确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的关系,根据授课内容对章节和学时进行合理分配。


  5,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根据研究生的特点,使教学成为交互式和讨论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和对所学知识的积极讨论,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6.课程特色和成果

  本课程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从2013年开始培养学生的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撰写论文,论文大题目从第一节课就公布给同学,每个同学每次课后需要检索智能纺织品与服装方面的资料,逐渐积累和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

  从整体来看,同学通过检索、整理、归纳智能纺织品和服装的文献资料,训练写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加深了对智能纺织品的原理、制备和性能的认识和理解,对本课程的知识掌握较好。同时,由于同学在整个学习过程每次课都要讨论各自检索资料的学习情况,对期末的论文有较长时间的准备,写作的认真程度和积极性较高,论文质量较以前明显提高,每年都有同学的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或外文期刊上。由此可见,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获取了知识,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水平和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近3年,本课程已发表的综述性论文有:

  (1)用于电子信息智能纺织品的导电材料,上海纺织科技,2014,07

  (2)ProgressinPreparationandApplicationofFabricElectrodes,JournalofMineralsand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andEngineering2014,11

  (3)ProgressonFiberElectrodesUsedinBiologicalSignalAcquisition,JournalofMineralsand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andEngineering2015,3

  (4)浅析智能纺织品特性的评价方法,棉纺织技术,2015,4

  (5)高分子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及在纺织上的应用,印染,2016.04


  作者简介:

  刘晓霞,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3期


上一篇:禅宗美学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下一篇:评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