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因为诗意,所以思品课更具魅力

发布时间:2015-10-16 09:29

摘 要:

关键词: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和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是充满活力的。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材中努力做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在课堂上,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堆积, 学生不只是单调地聆听道德教育,接受苍白无力的道理灌输,更多的是一种唤醒,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师生的激情在课堂上得以诗意地流淌。这样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让人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才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人性的链条不至于断裂,这正是思想品德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营造这样一个诗意的情境,触及学生心灵,充盈精神,建构人生呢?我做了如下大胆的尝试。
  教科版《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展示了弱势群体的内涵及特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主要弱势群体以及他们的生活境遇;第二部分“走近同龄人”中,引导学生走进同龄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活,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发学生对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公正的思考。
  一堂课,有好的导语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这样尝试了:先深情地为学生展示并朗诵了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一段:“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这时,我分明感觉到学生接近了我预设的情感场域——触动、敏感。于是乎,顺其自然地踏上了《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之旅、诗意之旅。 
  当讲到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时,我先给学生们展示并朗诵了平民诗人王学忠在2006年第一期《中华诗词》上发表的《诗三首》之二《渴望》:“叩头作揖烧香甚至,坐在地上用嘶哑的声音喊冤枉其实,只是渴望流浪孤儿不再流浪一个遭遇遗弃的孩子回到母亲身旁温暖家庭的喜悦彩蝶般在眉宇飞翔    捶胸跺足骂娘甚至,坐在地上用嘶哑的声音喊冤枉其实,只是渴望下岗工人不再下岗一个唉声叹气的群体重新挺直脊梁当家作主的喜悦春鸟般在心头”然后我启发学生列举并思考自己所了解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境遇和苦痛。学生们纷纷发言,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悲惨生活如放电影般在我们头脑中一一呈现,我和学生们当时的那种悲情之心可想而知。他们似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解和关心起了社会弱势群体。
  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会为现在孩子们的教育成长问题苦恼,认为他们:自我中心主义思想严重,脱离社会,更缺乏大爱精神、人文情怀。当我们的课堂讨论到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时,我给学生展示并朗诵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所摘引的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诗歌:“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然后我启发学生列举并反思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弱势群体的麻木、冷漠、嘲笑,甚至侮辱现象。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怎能不反思我们的行为呢?紧接着,我又给学生展示并朗诵了网上改编的现代版《丧钟为谁而鸣》:“矿工不断死去,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不用下井;农民工被欠薪,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还没有被欠薪;贫困儿童失学,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失学;穷人看不起病等死,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还负得起医药费;
  农民土地被强制征收,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不需要种地;我们一天天地把自己用冷漠包裹。等到哪一天不幸降在我们身上,谁为我们呐喊?太多的人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明哲保身,这样就能真正保护你自己了么?能保护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周围爱你的人!如果你没有对他们付出过爱,又怎么能在遭遇危机的时候还奢望得到呢?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我们而鸣!”
  同学们心动了,他们眼神透出的那种忧伤、愤慨、哀叹……分明告诉我了。
  最后,我与学生一起朗诵、品味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火与冰》:“有人说这世界将在火中灭亡 有人说将在冰中 凭我对欲望的品尝 我赞同那些持火说的主张 不过如果这世界将毁灭两次 我想我对恨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说搞起破坏,冰 也是了不起而且足够”在朗诵、品味中结束了教学内容,看着学生们那一双双闪亮的眸子,他们分明成长了、懂事了、收获了。于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和快慰呢?我知足了!
  营造诗意的课堂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充分挖掘诗意的文本、精心锤炼诗意的语言、大胆运用诗意的手段等等。这堂课缺点和不足很多,但我最初只为了诗意课堂,所以放弃了很多,只希望达到诗意和人文的目的。虽挂一漏万,但我却坚信:这是值得的!这已足够了!
  诗意课堂应该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和思维的沟通;更有思想的传承、精神的孕育和生命的对话。诗意的课堂是神奇的,熏陶着学生的灵魂;是智慧的,给予学生以力量。诗意的课堂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人格的提升,是一种思想的撞击,是一种生命的感悟。漫漫教书育人路,我将固守之!

上一篇:美食在当代文学语境中的文化意蕴

下一篇:不泯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