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屏幕的奥秘 ——以《百年情书》为例浅谈电视

发布时间:2016-05-16 14:43

  —、引言

  

  2011年5月13日《百年情书}登陆全国院线,本片由第六代导演金舸执导、台湾演员王柏杰和新版“林黛玉”蒋梦婕领衔主演,夺得“百合”四项大奖。本片取材于“黄花岗72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讲述了主人公婚后与妻子陈意映的爱情故事,再现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感。电视电影因制作费用低、传播渠道便捷、观影环境的家庭性,而为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作为一部典型的电视电影,充分运用电影自身技巧和受众心理机制,这样的小成本制品同样能够取得超额收益。

  

  美国学者尼科斯+美塔里诺斯认为:“电影屏幕感知和电影银幕感知全然不同。相对小的电视屏幕使我们在看电视时,眼睛只在中心视觉内感知,随之而然,荧幕上的大多数的有价值的信息很快被接受。”[1]正是由于电视电影特有的观赏形式引起的受众心理,一部成功的电视电影应当具备的以下三点特性:叙事特色的简明性、人物形象的完美性、画面镜头的审美性。影片《百年情书},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在力求与史实相符合的同时,结合电视电影独有特点充分运用影像生动地再现历史精神。受众一旦接受电影信息,对其产生认同感,那么影片在起到教化作用的同时也将有所收益。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结合了两大媒介特性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教化功能和经济效应,有着深远的发展前景。

  

  二、特性探讨

  

  1、叙事特色

  

  本片运用标准的叙事学三段结构:影片一开始便交代人物企图复兴中华、献身革命的动机并描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来打下伏笔,随后跟着主人公林觉民的回忆引出与妻子陈意映的爱情故事主线,再将理想与情感两条情节线相互交织展开,最终爱情主题伴随革命理想到达高潮。

  

  在叙事内容方面,结合受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因素。罗伯特?麦基指出:“故事在不断地设法整治人生的混乱,挖掘人生的真谛。我们对故事的嗜好反映了人类对捕捉人生模式的深层需求。”[2]本片以林觉民写给陈意映的“与妻书”为叙事符号,将缠绵悱恻的感情与残酷无情的战争纷杂交错呈现在影像中,实现政治目的的同时也迎合了受众的心理机制。在叙事形式上,本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方式,分别以源于林觉民和妻子意映内心的《与妻书}内容作为画外音布于影片两端。“悲剧意识同时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是相互对立的,又相互发生着作用。一方面,它是人类自身文化困境的暴露;另一方面,人类又在形式和情感上尽力去弥合这种困境”w看似悲剧的叙事风格,实则又融合了强大精神内校,使得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人物形象

  

  影片以林觉民为行为主体、妻子陈意映和父亲为辅助人物展开。他们分别代表各具性格的男性、女性、家长三大符号,而不是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单向度的人。

  

  主人公林觉民是在乱世中独具个人理想的热血少年,才华横溢、斗志昂扬,在革命理性中又不乏感性意识。本片启用年轻偶像派演员来表现男性所特有的阳刚之气和对理想的满腔热血,充分符合受众对于青年男性的固定思维。苏珊+朗格曾言:电影像梦,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它创造了虚幻的存在,一种直接的幻想出现的秩序,这是梦的方式。影视创造的环境正是大众的心灵之梦。主人公集各优点于一身,无疑是完美的化身,而妻子陈意映也独具?生。在封建社会中,女权意识觉醒,富于文化教养的女性形象凸显。父亲林孝颖是受传统文化熏陶又在革命时期汲取新思想的典型家长,同样对于)L子的壮举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三个典型人物特性吸引大众眼球。就视觉审美情趣而言,偶像派演员的形象对于以电视为传播媒介的电视电影而言至关重要,实力派的资深演员的加人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3、画面镜头

  

  巴拉兹说过:“艺术的命运与群众的鉴赏是辩证地互为作用的,这是艺术和文化史上的一条定则,艺术提高了群众的趣味,提高了的群众趣味又反过来要求并促进艺术的进步发展。”本片画面色彩鲜明、光线轻柔,呈现出满足受众美学要求的视觉影像。以冷暖色调交叉使用,将爱情的唯美性和革命的理性表现地极其生动。无论是色彩、场面调度、光线,都充分运用抓住了电视为观赏载体的特性。

  

  电影特效的发展导致了巴赞的照相本体论解体,使得影视艺术本身发生了嬗变。作为一部低成本电视电影,由于资金的短缺无法做到将每个场面都真实拍摄。而通过剪辑软件制作出的特效,可以将需要大成本投人的场景呈现在电影镜头中。本片中的主人公林觉民领导的一批学生队伍在刀枪炮雨中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数字化处理同样取得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发展前景

  

  电视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产业,以电视为传播媒介,结合电视和电影两大艺术特色,为电视节目溶人新鲜血液。由于制作经费的有限,投资的风险性也随之降低,越来越多的人进人电视电影的探索行列。电视作为电影的新传播媒体,电影则为电视的新营养元素,也正是因为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吸引了制作方和受众的眼球。

  

  主要演员十分有限、叙事通俗易懂、镜头画面追求唯美(以《百年情书}为例)。

  

  “对于电视传媒实务而言,受众的构成和需要永远复杂多变、漂浮不定,让人难以琢磨。而要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以受众为依”[5]而电视电影所独有的特性迎合了受众的审美情趣、心理机制,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电视电影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是为小屏幕制作的电影,播放平台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还可以通过录像机、影碟机、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络上等多种媒介传播,电视电影的适应范围巳经必然地把电影融入未来娱乐传媒一体化之中。电视电影的广泛普及也将带动这种新兴电影产业的发展。

  

  随着电视台对于电影节目的大量需求,小成本电影也紧跟着出现在电视屏幕中,并且通过多种媒体渠道满足受众需求。要发展我国的电视电影,在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就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影视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并不在于物欲的迷恋,而在于从内心深处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尚青菜的无限向往”叹百年情书》正是结合了本国历史宣扬革命精神,对受众产生教化作用的同时又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制作者不应当局限于蒙太奇、画面构图等表层电影技巧或以低俗荒诞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的群体,而应当扎根本土,打造出具有主流文化意识、主旋律文化特色的电视电影。

  

  俞慧玲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上一篇:中庸之美——朱枫及其电视电影

下一篇:日常经验与主流意识的交汇——解读女性题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