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人家”的模糊语义

发布时间:2015-07-02 11:57

  摘 要:现代汉语词汇中,“人家”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作代词、作名词都存在模糊的语义界限,而这些模糊语义又有着有效的言谈功能。
  关键词:“人家” 模糊语义 言谈功能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词语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事物是丰富多彩的,而语言单位又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人们就必须以最少的语言单位传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用同一个语言单位去表达一个以上的意思,这就必然导致语言模糊性的产生。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人家”是比较活跃的一个,使用频率高,用法也灵活。关于“人家”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名词:①住户;②家庭;③女子未来的丈夫家;二是代词“人家”(“家”念轻声)有三种意思:①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别人;②指某个人或某些人,意思跟“他”相近;③指“我”(有亲热或俏皮的意味)。杜道流根据语料考察,指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家”作代词时义项解释的不足,认为还有第四种用法,即“人家”可以指说话人的对方,也就是受话人,相当于“你”。其实,仔细考察相关语料,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家”作名词的义项解释也不完备,至少还有两种意思没有概括到:一是可以表示某一种身份,相当于“人”(含有一种尊重或轻蔑的意味在里面),如“妇道人家”“富贵人家”等;二是表示同位复指,如“人家张三”“人家湖南”等。作名词的“人家”和作代词的“人家”,语义的主流是明确的,但它也有模糊的一面,明确与模糊是“人家”语义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我们先考察作名词的“人家”。
  (1)路上看了不少的山、树和人家,它们却是那么平安、温暖和愉快!(肖红《在东京》)
  (2)多么奇怪,这哪里像什么监狱、牢房、审讯室?这明明是富人家的书房兼客房。Www.lw881.com(杨沫《青春之歌》)
  (3)热河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家姓李的人家。这人家只有祖父和孙女两个。(杨沫《青春之歌》)
  (4)你不要打她的主意!她已经有人家了。
  (5)看人家蓝东阳!没有丝毫的客气!(老舍《四世同堂》)
  (6)她一个妇道人家,就只有这般见识。
  例(1)句中的“人家”,很显然是指“人的住所”,相当于“住户”。例(2)句中的“人家”相当于“家庭”。例(3)句中的第一个“人家”当“住户”讲,第二个“人家”相当于“家庭”的意思。例(4)句中的“人家”,相当于“女子未来的丈夫家”。例(5)句中的“人家”,指蓝东阳,同位复指,没有实际的含义。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如“人家老头子……”“人家深圳……”等等。例(6)句中的“人家”相当于“人”,表示一种身份,“妇道人家”即“妇人”,含有一种轻蔑的意味在里面。类似的说法有“老人家”(即老人,表尊重)“江湖人家”“穷人家”“富人家”等等,均含有一种或羡慕、或揶揄的情味在里面。
  作名词的“人家”,语义比较明确,特别是用于表示“女子未来的丈夫家”“人”及同位复指时,意义很明确,即使脱离具体的语境,一般也不会引起歧义。但表示“住户”“家庭”等意思时,有时语义上是模糊的,可以作几种解释,要明确其语义,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例如:
  (7)这是一个大户人家。
  这个句子中的“人家”,在语义上就不是太明确,既可以理解为实体的建筑“住所”一类,也可以理解为“家庭”。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才能更清楚、明了地理解其正确的语义。
  (8)这是一个大户人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显然,这句话中的“人家”是指“人的住所”。
  (9)这是一个大户人家,殷实富有,余粮满仓。
  这里的“人家”是指“家庭”。
  有时候,“人家”在表“人”和表“家庭”时,语义也是比较模糊的,需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例(2)句中的“富人家”,似乎作“人”的意思解释可以,作“家庭”的意思解释也行,“富人家”即“富有家庭”,结合具体的语境,笔者以为,例(2)句中的“人家”作“家庭”意思解释似乎更贴切一些。
  作代词的“人家”,语义比作名词的“人家”要模糊的多,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我们往往很难弄清楚“人家”到底指代的是谁。

  (10)燕七道:“人家不愿意做的事,你为什么偏偏要人家做?”郭大路问:“人家是谁?”燕七道:“人家就是我。”郭大路长长叹了口气,用手抱住头道:“明明是他,他却偏偏要说是人家。”(古龙《欢乐英雄》)
  在这段对话中,郭大路之所以会问“人家是谁”,是因为他对燕七所说的“人家”不知所指,理解不清,从而产生模糊,当燕七告诉他“人家就是我”时,郭大路显得很不理解,明明是他自己,却偏要说是“人家”。这段有趣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人家”作代词用时,可以指代的对象很多,但到底指代的是谁,要根据语言环境去理解,否则就会不知所云,模糊不清。
  (11)“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 (铁凝《哦,香雪》)
  (12)“她那句话一个字儿没有错。人家可怜你,你不要饭碗,饭碗不会发霉。”(钱钟书《围城》)
  (13)“你看老头子,人家玩了一辈子,到老了还开上车厂子。”(老舍《骆驼祥子》)
  (14)“不,不!人家,心、心里难——难受,……你,你还、还革命——命哩!”皮得瑞生了气,他扭过脸,红着眼要哭了。(杨沫《青春之歌》)
  (15)再说人家那么热情……想到这里,她的气渐渐消了。(杨沫《青春之歌》)
  (16)他没有名,没有姓,没有父亲母亲。林小二,就是林小二。人家问:“你姓什么?”他摇摇头。人家问:“你就是林小二吗?”他点点头。(肖红《林小二》)
  (17)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发髻,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曹雪芹《红楼梦》)
  (18)“有困难了吧?怎么不来找我?”刘舜尧挡在冯梅的面前,做出十分关切的样子。“人家是大官,咱老百姓高攀不上。”冯梅冷冷地回道。(《有你,没你》)
  例(11)句中的“人家”指的是谁,如果没有读过这篇小说,就很难理会,原来指的是被香雪、凤娇她们取名为“北京话”的乘务员,相当于指代第三人称“他”。例(12)句中结合上下文理解,是指的柔嘉的姑母,相当于“她”。例(13)句指的是“老头子”。例(14)句指的是皮得瑞自己,相当于第一人称“我”。例(15)句指的是白莉萍。例(16)是泛指,相当于“别人”。例(17)句显然是指的黛玉自己。例(18)句指的是受话人一方,相当于“你”。再如:
  (19)你们干吗不理人家?
  孤立地看这句话,“人家”指代很不明确,可以是指“他”“他们”,也可以是指代“我”“我们”“别人”等。
  (20)老大不小了,还骗人家?
  这句中的“人家”指代更模糊了,几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单数、复数以及泛指“别人”都可以,没有具体语境的支撑,会让人云里雾里。可见,“人家”一词作代词用时,充分体现了“用同一个语言单位去表达一个以上的意义”的模糊语义的特质。不过,上述种种不同的指代对象让人产生模糊,总是当“人家”这个代词处于孤立的状态时才会发生,如果我们将它置于一个具体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这种模糊的语义(甚至是歧义)会明显地消除许多。但问题是,仅仅依靠“语境”也仍然不这足以消除所有的模糊语义,而达到语义明确的效果。如:

  (21)噢!你也向着她?你个吃里扒外的小妖精!在这儿有你说话的份儿?你是穿着行头教人家拿进去的,还在这儿充千金小姐呀?(老舍《四世同堂》)
  这句话虽然有具体的语境,但句中的“人家”仍有三种解读方式:第一,泛指别人;第二,确指某一个人;第三,确指某些人。想要正确理解“人家”的明确语义,需要更多的线索,受话人还得知道语境,才能在上述的三种解释中确定唯一的一个,以达到消除模糊语义的目的。
  一般而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希望能得到明确的信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人们的交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语用过程,受到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的制约,有时候为表达的需要,人们又自觉地去追求模糊的语义,以达到更佳的言谈功效。例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是1972年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访华宴会上的祝酒词,总理十分成功地运用了模糊的语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意不点破,既坚持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又不失外交的礼仪,有礼有节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若改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整个宴会的气氛就会被破坏。
  人们在运用“人家”这个词语的时候也是如此,有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而为之”去追求其模糊的语义,因为“人家”的模糊语义有其特殊的言谈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第一,能给说话人和受话人以缓冲的空间。一般日常交际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言辞“不明确”的现象,但重点在于,这些模糊的信息并不至于造成交际上的困难,反而留给受话人许多善意的弹性,让受话人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而不需要受到过分精密的信息所限制[7]。如:
  (22)你要当心,可别上了人家的当!
  (23)我想,人家要恨死我了。
  上述两句话,说话者所传达的负面信息都是针对“人家”的所指对象,例(22)句中“人家”影射了所指对象有使受话者上当的意图,例(23)句中“人家”所指对象可能会有要恨说话人的行为,两句话所表达的都只是个人臆测,说话者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人家”所指称的对象存在着“欺骗”和“恨”的意图及行为,在缺乏有力证据的情况下,说话者选择“人家”这一模糊的语言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因为用确指的“他”“他们”等可能会引起某人或某些人的强烈不满,而用模糊的“人家”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二,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古人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总喜欢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吕叔湘先生提到:“以现代口语而论,‘人家’比‘我’要婉转些,也要俏皮些。”所以,“人家”指称的模糊性,往往被说话者有意加以运用,以达到某些特定的语用效果。如:
  (24)哼,你倒好,让人家替你当心,你自己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说话者是一名年轻女性,而受话人是她的心上人,说话内容是表示对心上人的关心,她又不好直接用“我”来指称,因为“我”所指称的对象相当明确,没有任何“推托”的空间,为了避免发生可能的“尴尬”,并且顾及到自己身为女孩子的矜持,她选用了语义模糊的“人家”,语义模糊的“人家”可以降低她涉入言语事件的直接程度,又不妨碍她传递情感、表达关怀的情意,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婉转表达方式。
  第三,降低明确度,进退自如。把明确度降到最低限度,可以让发话人进退自如,为事情将来的发展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语言,“据可靠消息……”“相关人士表示……”“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将不排除……的可能”“我们将密切关注……的动态”,以及商家促销的语言“购物满100元,寄送精美礼品”等模糊语言,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别把话说得太死,让说话人得以保留部分推托的空间。再以“人家”为例:
  (25)你是彬彬君子,人家的狼心狗肺,你不可不防!(金庸《笑傲江湖》)
  句中“人家”所指称的对象就在场,但由于说话人长幼辈分和社会地位都低于所指对象,当他试图给受话人(他的师父)以善意的提醒时,如果直接指名道姓,很可能会引起所指对象强烈的不满,使自己陷于险境,所以说话人选用了语义模糊的“人家”来影射所指对象,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达到了提醒受话人的目的,也给自己预留了后路。
  第四,言辞简约,减少篇幅。如果在言谈中,事事都说明白,所有细节都说清楚,不但会模糊重心,还浪费了受话人或阅读者的时间。“人家”的作用就如同其它的代名词一样,可以替代以前在话语中出现过的对象,当这些以前出现过的对象是很多人或名字很长的时候,用“人家”来指称先前的对象,的确可以做到言辞简约,省时、省力、省篇幅。如:
  (26)他们都是有地位的人,人家等着你呢。玩玩去吧,一个人孤孤零零有什么意思? (杨沫《青春之歌》)
  句中的“人家”所指代的对象,一位是市政府的秘书长,还有一位是报馆总如果在这里不用“人家”,用“他们”,则与前面重复,把名字一一说出来,则显得冗长累赘。因此,此处用“人家”,既节省了篇幅,又不影响说话人对信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杜道流.指代词“人家”的修辞作用[j].修辞学习,2002,(2).
  [4]蒋有经.汉语词汇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5]张 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符大为.模糊语义问题辨析[j].中国语文,1992,(2).
  [7]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上一篇:关于现代汉语通用字的部首定位

下一篇:透析汉字“左”“右”的文化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