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走出一片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天地

发布时间:2023-12-11 03:16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教育,它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应该包括: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然而农村初中的素质教育无疑是最薄弱的,尤其在语文课中。现今的农村,留守孩子占大多数,受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效率低下、知识面窄、不自信、自控力弱等因素的制约,语文素质教育更难有立杆之效。作文素质教育更是难上加难。作为处在教育最前线的我,在这方面,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学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想让学生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只有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道理。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树立正确的课改思路


  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从升学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个角度出发,这是发展的长远之计。教育的问题首先是思想的问题,由于一直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觉得抓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正确的,是义务教育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而且在教育思想、教学方面不乏成功经验;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升学率下降,因而不愿从理性和规律的角度去进一步探索提高。矛盾必然是存在的,面对矛盾解决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转换思想。教育者必须认识到转变观念,改革方法,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1.调整教学目标,为学生获得成功创设前提条件


  为什么要调整教学目标呢?从农村初中现状来看,新课标适合一般以上水平的学生,其梯度对于经过多次“筛选”后的“弱势”生源,无疑是需要教育者因人而异了。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对其要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教者形式主义地匆匆叫一遍走过场,刻板的坚持“课标”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一再失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相反,降低起点,分层教学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


  2.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帮助学生学习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1)定好目标。目标包括两方面:教学内容即规定的教时你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意;达标程度即这些内容应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2)分层教学。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实施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阶段,有层次逐步达到的,把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层次,分解难点,降低坡度,引导学生登小台阶,积小成大,最后达标。(3)增强活动。语文教学同样离不开实践活动,那种“一讲到底”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轻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而许多知识要牢固掌握,要转化为能力则非要学生亲自实践不可。活动要求训练量要多,参与面要宽,中心目标要明确。(4)反馈及时。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最快最及时地了解学生,激励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口头提问,书面问答,学生质疑,小测试,举手统计都不失为好方法。


  3.改革评价方法,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


  评价是一种手段,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培养人才服务的。评价中要坚持的原则是:(1)尽量发现学生优点,实施鼓励性评价。对学习困难学生来说,期待、激励和表扬,避免直接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批评,能有效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获得成长的动力。(2)分层评价。教师习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虽然公平,但学习困难学生始终处于“危急”状态,心理紧张,始终在失败的挣扎,很难跳出困境。分层评价肯定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学生不断看到成功的曙光,学生有了奔头,动力激发就自然而然了。(3)多渠道评价。教学中我们发现,仅仅教师评价是不全面的,“新课标”为我们增加了新的评价渠道。学生自评、互评、小组点评、家长评价都能有效的为学生找到自信。(4)评价范围的扩大。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时代在渐行渐远。为了较全面、真实体现学生水平,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变化也应该在评价之列。


  三、作文教育从学生自己开始


  对于农村的孩子,写作是一件头痛的事.依据《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要知道老师在指导写作时存在的误区:只作感性评价,缺少理性分析;只作粗放指导,缺少规律总结;只作传统练习,缺少前瞻探索。其次、要让学生清楚:1、写什么:有话可说说自己――低下头来看自己,自己的经历、积累、体验。自己身上有开发不尽的资源,许多同学常常忽略自己,一写作文就抬起头来向远处看,向人家身上看,结果就出现了许多苦恼。2、怎么写:有话会说自己说――静下心来想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抒写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其他一切都是苍白的,都不重要。3、写怎样:有话敢说说真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有自己喜欢,别人才可能喜欢;敞开心扉倾吐个性认识。只有表达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认识,作文永远是新的,形式上的创新只能新一次,认识提升了,作文的价值就提升了,就得到了作文的真谛。


  例如:记叙文中怎样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


  每个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语言、行动,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写人就要对人物进行描写。人物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我们通常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手,我们看看鲁迅描写的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通过对比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再如,写头发,《小巷深处》中描写瞎眼英娘站在风中,风吹散着的妈妈的凌乱的干枯的头发,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期盼和憔悴。


  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比如学习《美猴王》一文,对孙猴儿的动作描写那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学了就让学生马上进行仿写,不愁学生找不到话说了。


  还有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等。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虽然面临的问题众多,但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标逐步在实践中显示其应有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学是可以走出一片心天地的。作者:周永胜,李英,本文来自《农村天地》杂志

上一篇:利用农村庭院养殖七彩山鸡技术

下一篇:如何发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