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分析三农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布时间:2023-12-05 23:16

  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焦点、重点和难点分别在农业、农村和农民。要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就不能忽略了三农问题,三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首先对三农作了概括性的阐述,然后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再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三农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新常态,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是当下三农工作开展的重大课题。然而,农村的老龄化状况的严峻性、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产能的过剩以及环境的恶化等,都为三农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1 三农概述

 

  三农,具体说来,就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总称,因此而产生的三农问题也与我国民生密切相关,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目标,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与全国一起,同步踏入小康,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面临众多挑战。对我国这样一个正处在发展中的大国而言,三农问题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得以进行的根本所在。而三农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与我国类似于城镇化、工业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及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课题紧密相连,尤其是在当下这一关键时期,我国一定要加大对三农及三农问题的关注。

 

  2 三农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

 

  ()农业方面

 

  若按传统的粮食统计口径计算,在2013年,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88.7%,这不仅与我国本身粮食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还不符合国际惯例。对于此,中央曾明确提出过在这方面必须要满足两个要求,其一是要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其二是要在立足当前的条件下,兼顾长远。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目前的农业产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牺牲环境而换取得来的,现代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湿地的过度侵占、水土的流失等,都是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何有序地退出不健康的产能、怎样走出政策市的尴尬性局面、怎样适应相关农产品贸易上的长期逆差新常态、如何突破农业顶天立地这一困局以及怎样降低农地的流转僵局风险等,都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农村方面

 

  相较城市而言,农村建设的融资机制并不完善,融资渠道也因此变窄,融资能力相对较低。并且,近年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在逐渐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目前,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农村问题就是有户籍制度改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必然为解放一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如果这些人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与安置,就很有可能会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的社会治安。此外,农村的很多地方经济组织结构不够健全,而农村的人口流动性本来就不强,再加上一些不合理的政治行为,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就因此而被加重。

 

  ()农民方面

 

  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是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要素。其中,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影响最大。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大大降低,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收入增加的空间也逐渐变窄,而农民工资水平上涨的速度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 三农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

 

  ()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实施

 

  就粮食安全而言,我国可以通过实施保障粮食产能,改革粮食价格制度这一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粮食的安全。在目前这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在农业中所发挥作用的边界应当重新进行划分,中央在此过程中应当承担首要的责任,地方政府也应当树立起大局意识,不断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自觉地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应责任。在价格方面,可以不断扩宽临时的收储政策的涉及范围,并采用最低价格对粮食进行收购,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各种要求,农业的发展不能再依靠资源能源消耗以及人力的投放解决。因此,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充足,以集约和节约为原则,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并不仅仅只是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要学会做乘除法。并在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原则的指导下,适当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并对优势产业加以提升,不断开发新型的产业,进而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的各种功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还有必要对农业科技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新模式。

 

  ()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让农民富裕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而现代化实现的过程就是一个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所以,小康社会的实现必须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的话,仅仅只有35%,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相差甚远。可见,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也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具体的城镇化推进可以从两个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明确其功能的定位,我国的城镇化推进不能再走发达国家的弯路,所有工作的推进都需要在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要做好相关的城镇规划,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对作为社会中心的城镇而言,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同等重要,在建设过程中都不能被忽略。所以,在具体推进之前,一定要做好各个方面的规划。

 

  ()培养新型的产业农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一技之长的、身强力壮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成为新兴的产业工人和新市民。留守于农村的妇女和老人就成为了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来源。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却使得我国农村的劳动力结构愈发不合理,直接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造成影响,同时也为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尽管我国的粮食安全实现了九连增,但从本质上看,其基础还是较为脆弱。所以,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农村的人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其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培养出一流的农民。新兴的产业农民一定是懂科学、会经营,并且还善于管理的。国家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税收减免、金融支持以及创立农村创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农村,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刘婷婷(1980-),女,河南罗山人,河南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政治学。

上一篇:小额信贷企业依托高职教育服务“三农”经济运行模式构建

下一篇:我国财政政策与“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