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时期“三农”气象服务加强措施探讨

发布时间:2023-12-09 07:18

  近年来,气象部门为加强三农气象服务,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气象事业建设投入力度,气象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气象服务也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的,并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最终质量。本文在此从三农气象服务的需求出发,对如何做好三农气象服务提出了几个有效措施。

 

  一、三农气象服务的需求

 

  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对于气象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首先,对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对粮食生产进行气象上的服务,还包括对各种经济作物进行气象上的服务;其次,运用多种合理有效的渠道进行气象信息的普及工作,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气象状况;再次,提高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期气候预测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最后,要求围绕以良种工程和种植业标准化的目标为中心,加强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及标准农时气象服务。

 

  二、气象为农服务成果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以需求为牵引,以实际效果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突出科技支撑、突出信息普及、突出长效机制建立、突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为重点,着力在服务产品好用、能用、服务对象会用上求突破。

 

  气象为农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围绕三个坚持:坚持开放合作、坚持融入三农、坚持科技支撑,突出四个纳入:将气象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议程、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工作理念上实现了从重预报业务向重预警服务、从传统农业气象向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从部门型向开放集约式的三个转变,建设过程突出了业务技术体系建设、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三个抓手,建设内容上注重依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基地、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三个载体,服务形式上促进气象服务、气象科普、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三个延伸,产品质量上强调及时性、实用性、通俗性三个标准。在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强化服务内涵三个方面,统筹内外资源,农业农村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发布、传播、应用、应急处置和基层防御能力全面提高,目前已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精细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逐步形成,覆盖广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逐步建立,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逐步完善,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健全。

 

  三、做好三农气象服务的几个有效措施

 

  1、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能力

 

  气象工作一直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现代农业经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气象服务,所以需要将气象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地级的气象单位应该建设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为农业经济提供良好、准确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并且推广开展乡镇天气预报等服务;使用现代化的气象探测方法包括:天气雷达、自动气象雨量站、闪电定位仪等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警,充分发挥气象预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准确率,将因气象灾害而产生的农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要强化气象工作为民服务的意识,开发出适合农村的产品

 

  气象工作者要有服务于三农的意识,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虽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气象部门应制定针对特色农业进行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制作发布更多的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构建现代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3、建立农村气象科普教育体系

 

  气象主管部门要进行多方调研,编写适合农村特点的、通俗易懂的气象预报运用、气候资源利用、种养业气象服务指标、避雷防雷技术等乡土教材。

 

  启动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专题资料、墙报、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现场咨询活动等手段不断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在有关涉农培训基地开设气象科技知识课程,把气象知识编写到中小学校地方教材中,给学生发送气象科普知识,组织气象专家到学校作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基地、参观气象部门,做到科普宣传从娃娃抓起。

 

  4、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

 

  研发和完善干旱、霜冻、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开展对特色种植和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其中包括大田作物服务产品(播种期预报、土壤墒情监测信息、干旱监测与预报、气象条件与作物长势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及预报、初霜冻预报)、设施农业服务产品(实况监测信息、设施内气象条件预报,冰雹、大风、寒潮、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特色农业服务产品(气象灾害预报、病虫害预报、果实膨大期天气预报、林果采收期天气预报)

 

  5、推广气象科技实现扶贫

 

  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还要积极推广气象科技扶贫,积极研究特色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报纸、网站等多媒体,建立气象专家讲座、气象科普专栏、电话专家热线,不断拓宽农业气象科技宣传途径,提高气象科技宣传教育质量。此外,气象部门还要积极开展气象技术培训课程、气象科普知识讲座、深入农村解答疑难等活动,落实气象科技下农村,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农民对气象科技的认识,有效利用气象科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繁荣,全面提升三农气象服务能力。

 

  6、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相关气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气象服务,积极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农户们的心理动态,了解其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解答其对气象服务的不解和疑惑。通过资料收集和教学普及,更有针对性和高效率地为农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气象服务。针对某些农民因极端天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担心和焦虑,气象部门应该教授其灾害天气的预警和预防技巧,以及第一时间的应对措施,帮助其减少经济财产损失。三农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农户,因此需要在了解农户的真实感受和切身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气象服务,提高对农业气象预测的针对性。

 

  四、结语

 

  综上,作为气象部门,也要适时地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在对城市气象环境进行服务的同时,更要对三农进行服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要不断调整更新气象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手段。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张喜娟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69

上一篇:浅析胡锦涛的“三农”思想

下一篇:中国“三农”面临十大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