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三农类电视节目的创办与经营浅谈

发布时间:2016-12-23 15:52

  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媒介,是与农民群众沟通的一座桥梁,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已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任务。三农类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电视人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同时,节目的创办和经营如何突破重围,如何提高农村题材电视节目的服务质量,成为每个媒体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在媒介转型的社会大环境下,电视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四分天下,电视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高歌猛进,目前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电视广告营业收入呈逐年递减趋势,跌幅平均在3%。与此同时,2016年网络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巨大的反差对比,昭示着媒体环境和格局的巨变。在这场深刻的媒体变局中,传统电视节目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更小,市场收益也随之变小。三农类电视节目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为媒体人面临着的严峻考验。

 

  笔者自2008年踏入电视行业以来,一直在三农类电视节目的最前线从事新闻和专题的采编工作,对此类电视节目的开办有一些个人领悟。

 

  从数量上来说,市县两级电视台开办的三农类电视节目比较多。以唐山电视台为例,平均每个频道都会设置一档三农或是与三农类相关的电视节目,基本上每天都会有采访报道团队奔波在广袤的农村田野。从节目形式上看,社教类节目居多,主要类型是新闻专题、资讯服务以及科普讲座等。在解读对农政策和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上,在传播新观念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三农类电视节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节目的地域分布上来说,以唐山为例,唐山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冀东粮仓”“鱼米之乡之称,节目的开办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开办三农类电视节目也具有一定的困难。比如投入不足、后劲不足、寿命不足等问题。而怎样避免出现此类问题的发生呢?

 

  首先,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拿中央电视台对农节目《致富经》为例,笔者可以说是这档节目的忠实粉丝。节目用普通百姓的视角,看待人生问题。不管是身价百万的老板还是一文不名的农家小伙,在面临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时,是如何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节目娓娓道来。人们不仅学到了致富经验,也受到了人生启迪。如此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电视节目,能不受到观众的喜爱吗?

 

  其次,头条不拘一格。第一眼没有吸引受众的注意,那么,无论接下来的内容暗藏多少机关,都会枉费心机。头条不局限在条条框框的政策解读上,凡是百姓热切期盼的,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都可以成为头条新闻,既不降低格调,也不拘泥于传统。

 

  再次,开辟专栏,鼓励观众参与。笔者所在的一档三农类节目曾经开设了一个《生财有道》专栏,两年前采访报道本市的一位特菜种植户,当时事业刚刚起步,虽然蔬菜种的好,但由于都是稀有品种,不被市场接受,苦恼之际找到了栏目。在栏目的报道下,热心市民参与其中,采摘休闲娱乐一日游加大了宣传效果。很快,该种植户打开了唐山的市场,饭店、超市都与他签订了长期订单。这种新颖的报道方式不仅获得了观众的认可,采访对象也解决了实际困难。由于宣传效果良好,《生财有道》栏目的系列报道获得了唐山市社教类电视节目一等奖。

 

  最后,重营销创品牌。如同产品注册商标一样,把一档对农节目办成经典、办成品牌,再利用知名度开办各种活动,在提升口碑的同时也打开了市场提高了收益。央视七套打造的多档品牌对农栏目就组织开办多种活动。《聚焦三农》的三农人物颁奖典礼,《每日农经》的农产品品牌大家”“农产品嘉年华,《乡土》的乡土盛典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推广了栏目,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去了,三农节目的制作就有了底气,有了资本,从而也就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2004年至2009年中央连续发出六个一号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说到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深情又深刻的话语。这些政策都为媒体服务三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给三农电视节目的开办带来了新机遇和新要求。只要媒体人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把对农节目办成一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看得懂,愿意看的电视节目,我想,我们还是能够在大媒体环境下分得一杯羹甚至是赢得更大发展契机的。

 

  作者:张蕊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69

上一篇:电子商务进农村 融合“三农”发展

下一篇:小额信贷企业依托高职教育服务“三农”经济的政策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