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布时间:2016-10-11 15:22

  教育均衡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基础性作用。不解决好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和谐社会无从谈起。本文从研究教育本质出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了教育与生产力、上层建筑等关系,运用哲学思辨方式阐述了教育均衡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确立晚、底子薄,受教育人数多,教育资源少。作为教育大国,由于经济不发达,对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的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直接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民对教育的需要同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教育矛盾的直接表现就是教育不公平,如: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等。进入新时期以来,教育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一大障碍。20052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其中,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610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一次明确了公平正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就教育方面,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②201056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再次明确了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③。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

 

  当前国家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非常关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旨在于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和教育不公平现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标志和衡量标准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公平正义。

 

  一、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努力使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④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由此我们得知,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它起最基础的作用。故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上理解,社会公正是指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付出与回报相平衡的地位与关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享有的、平等的权力与义务。包括付出与回报之间的相当即收入分配的公正。此外,涉及到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的内容又分别叫做政治与法律的公正等等。社会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⑤。社会公平正义反映社会群体的需求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群体受教育权力是基本权力之一,受教育机会的平等也是社会群体基本需求之一。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部分。社会是否公平正义基本条件就是否满足群体基本需要和权力。让群体实现受平等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是否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

 

论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教育均衡发展对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2012年人均收入为4270美元(依据IMF2013年最新统计)。国际公认,这个阶段的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因数会多起来,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当前我国存在基尼系数过大、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社会保障缺口很大等发展中的问题。城乡差异大、发展不均衡,贫富分化严重是目前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社会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等等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求我们注重社会公平,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目前存在的矛盾当中,主要矛盾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他社会矛盾均属于非主要矛盾。当前人民的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主要还是通过不断调节社会制度来完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同教育服务的矛盾是这个主要矛盾的一部分。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正确处理好教育需要同教育服务的矛盾,可以促进当前基本矛盾的化解和转化。对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有直接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稳定。

 

  四、教育均衡发展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

 

  在探讨教育均衡发展与公民文化素质的关系的时候,我们首先来理解下文化的概念。文化作为哲学范畴,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即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一切人化的事物;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精神生产有关的观念形态”⑥。我们主要从狭义的角度上理解文化素质的概念,要探讨的文化素质主要内涵就是指精神、观念文化素质。但凡观念形态都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同样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

 

  两者有共同的属性,但也有所不同。文化素质的形成不是先天的,需要后天的提升和锻炼。教育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基本方式。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素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是实现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公民文化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公民文化素质的高低与接受教育的程度是成正比的。事实证明,我国公民文化素质存在地区、城乡差异。主要情况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公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公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城市公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农村公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高。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公民文化素质总体较高,教育发展水平低地方公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如:北京、上海等地,这些地方经济发达,教育发展水平高。因此,公民文化素质总体较高。这也再次说明了,公民文化素质的地区差异性原因就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要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意识教育,提高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因此,教育均衡发展直接关系到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

 

  作者:卿川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32

上一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坚持理论创新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时俱进

下一篇:宣传血站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